卢霞娥(执笔)、余全丽、刘晓静
播撒爱的种子 成就善良美德
——主题活动中的善良教育
卢霞娥(执笔)、余全丽、刘晓静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的良好品德。幼儿时期是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善良情感的最佳时机。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懂得感恩,是为将来形成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的人格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我们以“爱”为主线,开展了以“爱”为主题的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 爱家人、爱同伴、爱他人、爱自然,让孩子们从身边做起,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内心善良的情感,培养幼儿善良的品质。
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隔代教育现状严重,老人往往对孙子们溺爱,大事小事都包办代替,不仅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导致孩子们觉得这种爱是理所当然的,很少主动去关爱老人。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家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开展了“爷爷奶奶,我们爱你”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懂得感恩,尊老爱老,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进祖辈和孙儿间的情感交流,使爷爷奶奶在活动中感受幼儿对自己的关心,体验幸福。
“你们的爷爷奶奶都有哪些本领?”当这一问题提出,只有个别孩子能简单说出,可以看出孩子们平时对老人们不太了解。因此,我们引导孩子进一步对老人的本领进行大调查——让孩子通过观察、聊天的方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进行了解,并通过照片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接下来,孩子们站在舞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爷爷奶奶的本领,让每个孩子都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崇敬。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用纸黏土按照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制作成作品,并把它当作礼物送给爷爷奶奶。
重阳节这天,我们把爷爷奶奶请到幼儿园来当老师,教孩子们包饺子,孩子们把自己包的饺子煮熟后亲自喂到爷爷奶奶的嘴巴里。老人们都开心得合不拢嘴。我们想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感恩爷爷奶奶的辛苦,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每年的六月都是孩子的毕业季。大班小朋友如同展翅的雏鹰,就要离开幼儿园,飞向更为广阔的天空。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情,享受成长的快乐,我们为孩子们举行了丰富多彩、具有纪念意义的毕业季系列活动。
随着在幼儿园的时间一天天地减少,孩子们对幼儿园的不舍慢慢地填满心间。在最后的毕业季,如何能够将感恩之情留在幼儿园,将幸福的回忆装进心里?老师和孩子们、家委会商量后,一起发出征集,向所有孩子征集方案,筛选出适合孩子的、孩子喜欢的、能让孩子理解并表达的感恩幼儿园方式。
很快,方案就确定了——捐书和种树。捐书的孩子们在家里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捐到五彩书屋,知道这本书是表达自己的感激,孩子们捐书时都显得分外郑重。种树的孩子们前期选择好自己想种的树,在幼儿园的小山坡上,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班级的树木,并积极地制作树的名片,在临近毕业的日子里,精心地照顾着它们。孩子们将对幼儿园的感恩,融入自己的行动中,用行动来表达自己满满的心意,对幼儿园的感谢与不舍、怀念与回忆。
“毕业派对”,当孩子们得知这个活动的时候,又惊讶又兴奋,还有一些小懵懂,毕业派对上可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积极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进行活动的准备工作。
孩子们首先制作了所需物品的清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准备好派对物品:一条美丽的裙子、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一部照相机、一张张自己精心装饰的小卡片、一束鲜花……当东西准备妥当,毕业的日子也就真的来了。毕业派对上,大家相互拥抱、合影。童童偷偷记下老师的电话号码,歪着头说自己会一直记住;航航拿着照相机,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幼儿园;林林送给同伴们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礼物,手抱着鲜花送给老师,转身就哭得稀里哗啦……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的一个良好品德。
孩子们从了解毕业派对,到准备派对物品,到亲身参与派对,在充满温情的一系列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学会爱、感受爱、分享爱,将爱和感恩的心付诸行动,又在其中收获到幼儿园、老师及同伴的爱。
每年下学期,大班的孩子即将毕业,在“走进小学”的课程中,孩子们通过与小学的哥哥姐姐结对子,不仅直观地感受体验到小学生活的精彩纷呈、丰富有趣,还学会了和陌生的哥哥姐姐们建立起友情。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哥哥姐姐的感谢和想念:选择温馨的信纸,画下自己想说的话,郑重装进信封,小心翼翼地投进邮筒。书信在孩子们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孩子们第一次通过书信的方式,感受到了结交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
“同在阳光下,共享人间情”。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当今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在被爱中学会付出爱,每年我们都会开展“爱心义卖会,温暖你我他”的主题活动。
义卖活动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么做的意图理解不深。所以,在义卖活动前期,我们通过视频展播的形式,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状况——上学路上艰难地跋涉、裂开的胶鞋、打满补丁的衣服、冰冷的馒头……孩子们感受到了贫困孩子生活的艰辛,从心底萌发出关心他们的意愿,这说明我们迈出了良好的第一步。
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准备义卖的物品。义卖当天,孩子们都卖力地吆喝,都想多争取一点义卖款去帮助山区的孩子。义卖活动结束后,大家庄严地拿着钱投进捐款箱。最后,幼儿园用孩子们辛苦义卖得来的钱购买了山区孩子们需要的书包、书籍、文具等,并将这些物品让老师送到了山区孩子们的手上。当远端的视频传回时,所有孩子都是既兴奋又快乐的,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上学期,孩子们的“种子宝宝”大多还没开花就死了,大家都特别伤心、失望。今年三月,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通过讨论,孩子们总结了几个原因:1.杂草没有完全除掉,它们的再生吸收了种子的营养。2.种子没有得到充足的水分,所以枯死了。3.没有为种子施肥,所以长得不好。4.没有细致地照顾好我们的种子“宝宝”。
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引导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适合春天种植的种子,共同商量决定种植的植物:黄瓜、茄子、辣椒和西红柿。接着,我们用各种除草的工具,小铲子、锄头、勺子等,除草、翻土找出杂草的根,加水做成肥料,等待肥料腐熟,然后给种植的蔬菜施肥。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出护理方案:每组每天轮流请两个孩子担任护理员,负责给蔬菜除草、浇水,孩子还设计了《种子观察记录表》,每天自主、详细记录“种子宝宝”的变化。
在孩子们的细致护理下,“种子宝宝”一天天地长大了,孩子们也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六月,我们的种植园喜获大丰收,终于结出了果实。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喜悦的喊声:“老师,我们又结了一根黄瓜!”“老师,我们的西红柿红啦!”孩子们亲手摘下胜利的果实,送到厨房,请厨师叔叔们做出一道道美味的菜品。孩子们品尝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果,饭也吃得特别香。
种植活动是孩子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同时能帮助孩子们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对自然界生命的关爱,为孩子形成善良的良好品质奠定了基础。
除了以上的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以“爱”为主线的主题活动,如:“暖暖妈妈节”“我身边的劳动者”“我爱祖国妈妈”等。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我们希望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爱的种子,用爱温暖你我的心,用爱点亮你我的世界。让我们通过一点一滴爱的浸润,陪伴孩子慢慢长大;用一言一行爱的引导,在爱与被爱的互动中,让每个孩子都能收获根植于内心的善良,成为一个充满美好和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