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博士问答
问:我今年60岁,患高血压病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但效果并不佳。去年我出现颈椎痛,对症服用了些药,血压竟恢复正常。有人认为我属于颈源性高血压。请问,什么是颈源性高血压?
答: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力升高称之为颈源性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是由于颈椎劳损、退行性变、外伤及颈椎椎间盘突出等原因,使颈椎间组织失稳及错位,产生无菌性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或压迫颈部的椎动脉、交感神经,致使颈交感神经节或椎动脉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紊乱,进而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继发性血压上升,出现头晕、心慌、头昏沉等症状,甚者出现耳鸣耳聋、胸闷心慌、眼干眼涩、失眠健忘等症状。临床较为常见,约有15%的高血压患者与颈椎病相关。
治疗颈性高血压吃降压药是没有用的。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按摩将颈椎复位,解除了对交感神经的压迫,就能使血压恢复平稳。颈性高血压平常是可以预防的。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低头伏案工作不能超过2小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站起来全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平时不要随意剧烈摇甩头部,避免加重颈椎的错位。另外睡觉时枕头的高度要调整好。
问:我今年74岁,患有心绞痛、心房纤颤已6年。从年初起,我就常常感觉气不够用、气端,心脏也常感不适。心电图检查显示心房扑动,怀疑左心室肥厚。请问,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有何不同?
答: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属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若频率大于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两者均可有阵发性和慢性持续型两种类型。本病是心内科门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风心病、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等病人,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发性房颤)。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治疗,除对病因和诱因的治疗外,重点是尽量减轻病人的症状,减少和防止复发,预防血栓和栓塞的发生。
问:我今年59岁,最近总感觉胳膊、腿没劲儿,去医院检查发现左侧颈动脉长了斑块,造成血管狭窄。医生说可以手术切除斑块,也可以选择放支架。请问,我该选择哪种方法治疗?
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系克隆性多能干细胞疾病,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生,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且伴有质量异常,极少数患者会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倾向和/或血栓形成,约半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目的是把高的血小板减少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防止血栓和出血的发生,减少其进展为骨髓纤维化的机会。迅速有效地使血小板数量下降并使其得到良好的控制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也是防止血栓形成和出血发生等并发症的基本措施。本病治疗的常用方法有:(1)骨髓抑制性药物(如羟基脲、白消安、氮芥、苯丁酸氮芥等)。(2)放射性核素32P可口服或静脉注射。(3)血小板单采术即血小板分离术。(4)其他疗法(如干扰素、阿那格雷等)。
问:我今年78岁,在做心脏彩超时发现有老年性瓣膜病。请问,我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答:老年性瓣膜病主要是指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或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等,从而导致瓣膜或支架的功能异常。本病是老年人常见心脏病,也是老年人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心功能代偿和无临床症状的病人,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一般不必治疗。(2)对各种易患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进行积极治疗,并积极防治各种合并症如心衰、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等。(3)对已发生并发症如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应及时安装起搏器,对症状期病人应定期随访,以免发生意外。(4)对瓣膜严重钙化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有症状病人,应劝其手术或进行其他介入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