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陆游,原本可以更长寿

2017-09-15 11:46澳门特别行政区镜湖医院医师谭健锹
益寿宝典 2017年21期
关键词:食粥糖友陆游

文/澳门特别行政区镜湖医院医师 谭健锹

“糖友”陆游,原本可以更长寿

文/澳门特别行政区镜湖医院医师 谭健锹

一代诗词大家陆游,亦是养生名人,高寿八十五岁。但其实,如果不是痴迷粥食,他兴许能更长寿呢。

放翁弥留,无忘粥香

南宋嘉定二年岁末,寒风凛冽,一位须发皓白的老人正卧病在床。其儿孙绕坐,泣不成声。老人神志清醒,只是很虚弱。他半眯眼睛,小声吟诵着刚作的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爷爷!您心头藏有什么话尽管说吧!”孙子一头偎在老人怀中,泪眼婆娑。

老人一手抚着孙儿,一手摸着自己的肚皮,半开玩笑地用微弱的声音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不必难过。我已享高年,若问尚有何等心事,除报国之外,还想吃一碗粥……”

老人就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中国古代文学家中著名的高寿者,享年八十五岁。

他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用诗歌抒发抑郁情绪,无疑对长寿有利。直到耄耋之年,他仍能“荷锄终日在园扉”,且头脑清晰,笔耕不辍,生命力极为旺盛!

但他恰恰有个习惯,放别人身上或是好事,然而对他却未必。

资深老“粥迷”,无粥不欢

陆游的牙齿很不健康,诗作中有一百多首与牙病相关。

对龋齿造成的牙痛,他的描写绘声绘色:“龋齿虽小疾,颇解妨食眠。昨暮作尤剧,颊辅相钩联。欲起懒衣裳,欲睡目了然。恨不弃残骸,蜕去如蛇蝉。”痛得恨不得抛掉这无用的躯壳,像蛇和蝉蜕皮一样,简直痛不欲生!

中年后,陆游更是牙病缠身,发展到掉牙,其《老态自遣》便谈及:“似见不见目愈衰,欲堕不堕齿更危。”

也许正因如此,他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吃粥。

陆游对粥情有独钟,认为常喝粥能延年益寿,有诗为证:“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晤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诗中所说的“宛丘”,即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其认为“食粥可以延年”,每天早晨喝一大碗粥“最为饮食之良”,能“畅胃气,生津液”。陆游对其观点显然极为欣赏。

以至陆游晚年退休,回山阴老家隐居,每天早起,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熬粥,尔后喝一碗,再睡个回笼觉。“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乐也。”

他还常制作豆羹,称为美味。

中医认为,人随着年岁渐长,脾胃功能会退化,不宜食过硬食物。粥,绵滑而细软,易消化吸收,有养胃健脾之效。陆游独爱食粥,正符合中医养生之理。

然而,粥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非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以粥为主食。

陆游,其实是糖尿病患者

从中年开始,陆游便得了慢性疾病,困扰余生。这在他的诗词中多有反映。

五十多岁时,他的《铜壶阁望月》就写道:“十年肺渴今夕平。”其后,《过忠州醉归舟》亦云:“不堪酒渴兼消渴,起听江声什雨声。”

所谓肺渴,中医又叫消渴症,类似西医的糖尿病。由此推测,陆游大概在四十刚出头时就罹患糖尿病了。消渴症,常见多饮、多食、多尿,而体形消瘦。长期的糖尿病对视力也颇有影响。

陆游四十多岁时写的一首诗,便曰:“昏眸云雾隔,衰鬓雪霜新。”看东西如隔—层云雾,朦朦胧胧。因为视力不好,后来连眼睛都不愿意睁开:“放翁游蜀十年回,病眼茫茫每懒开。”

至爱的米粥,成隐形杀手

在陆游生活的年代,人们还未了解“消渴”的真正病因,更不能科学地监测、控制血糖。

对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像米粥这类淀粉含量较多、升糖指数较高的食品,其实不适宜多喝、常喝。

大米、小米煲煮的过程,实际是淀粉糊化的过程。淀粉在人体可转化成糖,而糊化作用会破坏淀粉的包膜,让糖分变成分子更小的能量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加热时间越长,这种作用就越彻底,进食后越容易被吸收。

因此,吃粥和吃饭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尤其在餐后两小时内。粥越黏稠,血糖升高也越快。

如果粥中加入豆类,豆类本身含丰富的淀粉,也会迅速转化成糖分,推高血糖水平。

对糖尿病饮食管理而言,不让血糖升高过快是关键点。可见,糖尿病患者不适宜长期大量喝粥。陆游这“老糖友”恰恰在此处犯了大忌。

所以,他纵能谨守多种科学养生法,但仍不敌高血糖侵袭,眼、肾、心等脏器渐渐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晚年百病缠身,未必真正潇洒自在。

如果不嗜粥,老糖友陆游,兴许能活过九十岁呢!

猜你喜欢
食粥糖友陆游
糖友常按腕骨穴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趣说古人食粥
“糖友”该怎样选主食
糖友睡眠不好,怎么办
冬来且食粥
只将食粥致神仙
除夜雪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