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珏
李青艳的扶贫助残就业路
◇ 文/张珏
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七联村委会的一个服装车间里,50台缝纫机“嗒嗒”作响,工人们正忙着赶制县庆活动的各种订单。李青艳走到每一台机器前,认真地和工人交流,仔细地检查每一道工序。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兰坪三十周年县庆,订单比平时多一点。李青艳的这家企业,和其他的服装企业一样,主要业务是服饰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而这家服装企业,又和其他的服装企业不一样,这里70%以上的员工是残疾人。
李青艳,怒江州兰坪县人,兰坪百川民族文化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6年8月,由她牵头创办了“百川服饰”。
谈起创办服装厂的初衷,李青艳说这是个偶然。之前,她一直在兰坪做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的工作,做了十几年。前两年,公司培训了几批残疾人学员。可是培训结束了,他们在本地却几乎找不到工作,更不要说到外面去就业了。基于这个原因,也借鉴了朋友的企业模式,李青艳想,是不是可以把残疾人组织起来,办一个服装企业。这个行业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小,正好兰坪也没有一家成规模的服装企业。说干就干,李青艳和朋友开始了创业之路。“把残疾员工招进来,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她说出了这个简单而又朴素的办厂原因。
来自啦井镇高寒山区的蒋花用左脚熟练地踩着脚踏板,双手拉着衣料让缝纫机打出一条精细的缝线。“因为身上有残疾,又没有手艺,哪里都不愿意要。”蒋花告诉记者,自己右脚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原先家里的生活甚是艰苦。自从来到百川服装厂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也有了保障。公司不仅包吃包住,还买齐了保险,上班时间固定,节假日都能休息。工资待遇也好,保底工资1200元,采取底工资+计件的方式计算薪酬,每人每个月最少到手2000元,活计多的时候能拿到3000多元。
在百川服装厂里,像蒋花一样的人还不少,李青艳说起他们的故事有些哽咽。吃不饱饭,不敢多吃饭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敏感而孤独的内心无人宽慰。这群人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是自从他们来到厂里以后,饭可以吃饱了,不用为生计发愁。每天大家一起干活,有说有笑,工作愉快,心情也舒畅了。他们终于可以靠双手养活自己,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百川服饰现有员工53人,残疾员工3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专业的裁剪师傅4人。李青艳说从公司建立之初,就是这些员工,没有减少,也没有大的增加。
公司立足当地,服务当地。主要业务有各种服饰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床上用品加工销售等,已具备年生产30万件服装的生产规模。目前为止,已生产校服3000多套、工作服1000多套、民族服800多套,生产的全部服装价值大约200万元,已销售150多万元的服装。
兰坪县委书记马国庆(中)到厂慰问
在介绍公司情况的时候,李青艳非常谦虚,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其实,在与她的交谈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是一个肯干、能干的创业者。对于企业的生产,她有清晰的认识。产品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力。产品质量的把关,一是严把进货关,通过正规厂家进货,保证每一批布料符合生产要求,具有质量检测资质。二是严把工艺关,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厂里工人的技术一天比一天好,缝制过程也相当认真细致。每次接单,李青艳都会跟客户讲明,相比其他厂要多给一两天的交货时间。因为工人们缝得认真,但速度上会比正常的工人慢一点。客户们能够理解他们,不会因为交货晚几天而对企业没有信心。李青艳的一句话道明了工人们技术好的原因:“我们这群人做活认真仔细,是因为他们很珍惜这份工作。”
校服是厂里生产最多的服装,当地不少学校都乐意来厂里定制。究其原因是外面买来的校服价格高不说,质量、售后服务都保证不了。在百川服饰,同等价位,质量要比外面的好,售后还有保证。厂里能做到及时、免费更换、修理。
厂里除了接校服和工作服,做得最多的就是民族服装。百川服饰的民族服饰是基于当地五大主体民族来制作的。在服装的设计上,主要是依靠本民族资深的民族服装传承人和当地的民族服装制作师傅的指导,服装不仅包含着本民族的元素,也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本民族的文化。李青艳说,外面加工的产品很多偏离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我们做民族服饰,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谈及民族服饰的改良和提升,李青艳说她也会请外面的设计师帮忙,把民族元素和现代时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做服装,产品设计也很关键。设计这一部分虽然难,但她依然有信心把它做好。
参加傈僳族阔时节展销会
承制《悲壮英雄》剧组服装
服装厂的员工们吃住都在厂里,大家工作勤奋,相处愉快。整个厂里气氛融洽,充满了幸福感。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李青艳的管理方式分不开的。说起自己的员工,李青艳说:“我们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大家在一起工作,同吃同做,真心相待。残疾员工自尊心强,上进心足,只要企业对他们有信心,他们就报以加倍的努力。比如聋哑员工,识字不多,也不会手语,刚开始沟通起来确实有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相互适应,耐心学习,慢慢地也就能彼此沟通了。
在这个大家庭里,彼此能相互体谅对方的苦处,每个人都能自觉自发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大家也能互帮互助,相互照应。今年“六一”儿童节,厂里去兰坪县德胜村小学做捐赠活动。在小学里,李青艳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顺口问了女孩,你爸爸妈妈在哪里工作?小女孩回答我妈妈在县城里缝衣服。这时候校长过来,介绍说她妈妈是一名聋哑人,在县城服装厂缝衣服。李青艳一听就知道孩子的妈妈在自己厂里。她告诉小女孩,你现在穿的校服就是你妈妈亲手缝的。那天李青艳把身上的几百块钱都给了小女孩。回到厂里不久,女孩的妈妈专门把李青艳拉到身边,用手机写下了感激的话语。这就是他们的相处之道,以诚相待,心存感恩。
李青艳的创业之路可以说是分为两段的。前一段她走得很好,后一段这才刚刚开始。
2000年,她创办了兰坪县三江科贸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17年来,公司完成劳务输出12600多人次,职业介绍7900人,开设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266期,共计15700多人次,深入偏远贫困地区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9800多人次。2015年,李青艳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获得了“第六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
2016年,她开启了二次创业之路,开办了百川服饰厂。“当初如果知道那么艰难,可能还会退缩。现在是明明晓得艰难,也没有回头路,必须硬着头皮走了。”李青艳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的人。创业之初,合作伙伴突然遇到困难不能加入,资金、技术力量等完全要靠她一个人去寻找,压力确实很大。用她的话说是“太考验人了!”可她的心也够淡定,谈到这些过往她轻描淡写地告诉记者,难是难,但是也没有什么。今年回过头去看看,原来觉得难的事情,现在也能很好地解决了。做事情,就是走一天简单一点。
谈及创业,她说除了坚持,再坚持,就没有其他的选择。总之,创业者永远都是在路上,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企业成立时间不长,首先是要立足本地,做好本县市场,不能盲目扩张。一步一步走踏实,一天一天积累,它终究会发展壮大的。李青艳也有自己的规划,等把员工培养好,就把生意做到怒江州上去。企业还得把规模做大,才能让更多的残疾人来这里工作。
说到困难,她说厂里面最大的问题不是订单问题,而是场地问题。企业现在的场地是租用的,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用在这个上面,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在近一两年内有自己的土地,不再依赖租用,厂里的效益会更好点。
公司的命名,李青艳想了很多,最后选定了“百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宽待别人,也要不断吸取进步。“百川”的谐音“百穿”,其中包含了李青艳的理想:百姓都有衣服穿。她说我们这里贫困的人多,就想着人人能穿得着新衣。百川服饰虽然成立不久,可他们已经开始积极地回馈社会。在李青艳看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多,可企业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我们需要做一点事情,来表达我们的心意。”今年“六一”儿童节,百川服饰降低了爱心捐赠订单的订购价格。并且采取爱心单位捐赠一套校服,百川服饰捐赠一件T恤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心。李青艳反复说我们捐赠的不多,我们得到的社会关爱更多。现在社会各界都关注、关心我们这个企业,也是因为有这些关心、鼓励、支持,才推动着我们继续前进,我们才有决心把企业办好。
采访最后,记者问及李青艳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说:“希望厂里这群人,在厂里面把技术学好,每天有活干,能开心快乐。尊严扶贫,要让他们在我的厂里有尊严地过生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们的价值观是在帮助别人获得幸福中得到满足,而他们自己却少有索求。李青艳正是这样一个人!
(责任编辑 王菁)
(本文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给贫困小学孩子们送温暖
李青艳和员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