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叩开三江门

2017-09-15 08:52何杨波,黄薇,杨涛源
今日民族 2017年8期
关键词:牡丹发电农户

绿色发展叩开三江门

怒江州兰坪县地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重要门户,被誉为“三江之门”。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聚居、资源富集、神奇美丽的“宝地”。境内有保有储量达1100万个金属吨的世界级凤凰山铅锌矿山和星罗棋布的矿床、矿点。

过去,兰坪县支柱产业单一,矿冶一业独大。近年来,按照“做稳做优一产、做强做大二产、做快做活三产”的总体要求,兰坪县加大产业培建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由单一矿业支柱“一枝独秀”向矿业、电力、生物、旅游、城镇等“花开几朵”多元支柱产业体系的转变。

其中,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实惠民生、贴近民心的绿色产业进村入户,走进寻常百姓家,犹如一把把绿色发展的“金钥匙”,成为民族地区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叩开了兰坪县21万各族兄弟通往全面小康的“三江之门”。

架设在房前屋后的光伏发电设备

光伏“小太阳”照亮脱贫路

初夏,金顶镇福坪村蔷薇争艳,引人入胜。村旁的荒坡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发电板在太阳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蔚为壮观。

过去,这个看得见县城、听得到车鸣的城边小村,却是个土地薄、难发展的贫困村。2015年,兰坪县被列为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县,金顶镇作为首批项目实施点,因地制宜展开了覆盖该镇高坪、福坪、大龙3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光伏扶贫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900万元,建成了300套容量为3千瓦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晒了一辈子太阳,没想到有一天自家也能用太阳光换钱。”午后,74岁的村民李发科在院子里乘凉。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李发科家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首批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现在,这套3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备,不仅是他的遮阳棚,还是他们家能挣钱的“小太阳”。

“这个光伏太阳能既不占用空间,又可以作为凉亭和车库使用,很是方便。”李发科的儿子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设备每天能发电18—28度,今年发电的钱用来还完贷款,明年就可以成为家里的增收支柱了。”

李茂盛(右)介绍设备安装细节

成片的发电板布满荒坡

徐建刚为项目建设从山东远道而来

“一套价值3万元的设备,省级扶持1.95万元,当地政府帮助农户贷款1万元,农户只需自筹500元。设备安装后将永久归农户所有,实现并网发电后,所发的电,农户不仅可以自用,用不完的还可以卖给南方电网。”福坪村党总支书记李茂胜介绍说,按目前云南省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95元测算,每一农户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平均发电量达到3900千瓦时,每年就可为贫困户增收3700余元。

同时,金顶镇还通过租赁和流转荒山荒坡地的方式,从上海和青岛引进两家大企业,在福坪村福东自然村连片建设了占地2600多亩的光伏农业扶贫项目。项目包括兰坪50MW扶贫光伏农业电站项目及昌盛日电兰坪40MW扶贫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覆盖福坪村委会福东自然村、大利坪小组共5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246户、816人。

如今,成片的光伏发电板布满荒坡,不仅改变了村里的产业结构,也增加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去年,福东村民李合发参与项目工程建设,仅他一个人一年打工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

“通过‘光伏+农业’的发展模式,村民除了能够得到土地租赁的费用外,还能就近就地打工实现增收致富。”兰坪昌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建刚介绍说,“流转土地出租年限为30年,耕地按800元/亩·年,荒地按500元/亩·年,公司5年一次执行支付土地租赁价格,每5年按8%递增,保证实实在在让村民从土地流转中受益。同时,光伏棚上发电,棚下种植龙柳,发展现代农业,附近村民可以就近就地在里面打工,一手拿土地租金,一手领取打工工资,实现双重收益。”

油牡丹种出致富信心

大片的白色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竞相开放,与周边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庄、民居建筑构筑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进官坪村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到处是蜂飞蝶舞,花香袭人的醉人景象。

去年以来,金顶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大力创新产业扶贫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动员农户以土地或专项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并与兰坪汇集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官坪、箐门、七联3个村委会连片示范种植了300亩油用牡丹,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1月份,我们村示范种植了100多亩油用牡丹,成活率95%以上,现在牡丹如期盛开,意味着试种取得了初步成功。”在官坪村油用牡丹种植基地,村支部书记张照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第三年进入丰产期后,每年新鲜花瓣每亩可收入1500元、花籽每亩6500元、丹皮每亩1200元至12000元,去除各项费用,预计每年每亩可纯收入6200元,是普通农作物收入的5至10倍。

官坪村地处偏远高寒山区,海拔高、气候冷、霜期长,农作物生长期长,产量低,农民经济收入低。全村总人口636户2636人,有贫困户85户,是金顶镇较为贫困的村寨之一。

“以前种包谷,除去各种成本,每亩收入还不到500元,现在种植牡丹虽然还没产生效益,但今年合作社平均每户预分红就将有800元,仅1亩地的租金收入也远远超过了种包谷的收益。”张照全介绍说,村里人均耕地不到0.5亩,过去大部分村民靠种植包谷、马铃薯和外出打工为生,经济来源单一,增收致富门路少,实现脱贫致富非常困难。

去年12月,经过镇党委、政府和挂钩帮扶单位多方联系,兰坪汇集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一次性流转了官坪村110.56亩土地,开展油牡丹示范种植项目。通过和公司签订的农业产业合作协议,村里成立了油牡丹合作社,以股份制方式经营油牡丹项目。前期的油牡丹种苗供应、种植、运输、人工等所有费用全部由公司垫付,公司占51%的股份,合作社村民用土地和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占49%的股份。项目涵盖4个村民小组,96户,其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

“项目带动贫困群众种植油牡丹,激活了村民脱贫致富潜力。”官坪村委会副主任彭元贵介绍说,油用牡丹基地每亩每年需用工14个,按80元一个工计算,300多亩基地每年将用工4200余个、支付用工工资30多万元。这对于就近就地打工的贫困户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盛开的油牡丹

张照全(右一)算致富帐

“妻子在基地打了10来天工,就有800块钱收入,比以前种包谷划算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石全一家,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一双儿女正在读初中,妻子杨关妹早年在矿山打工落下病根,做不了重活。在油用牡丹种植项目中,他家流转了1.3亩土地,按每亩800元计算,每年土地租金可拿到1040元。再加上妻子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油用牡丹产生效益后,还将有一部分分红。

张石全激动地说:“有了产业依靠,脱贫就更有信心了。”

绿色产业促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近年来,兰坪县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云药、核桃、漆树、青刺果、中药材、高山杂粮等特色产业发展,种植核桃68万亩,高山杂粮2.14万亩,中药材4.5万亩,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现已培育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343人,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443个、农业种植庄园1个、家庭农场4个,初步形成了青刺果油、核桃油、良旺茶、白酒、五味子饮品等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业,一批“兰系”特色农产品品牌声名鹊起。

以上所述仅是兰坪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兰坪县争取上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7000万元,在全县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3121”示范乡(镇)、示范村各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3个,民族特色村寨10个,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893万元。截至2016年9月,兰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增长22.2%,为“十三五”的稳增长开了好头,GDP增速领跑全州。

猜你喜欢
牡丹发电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洛阳牡丹》
赏牡丹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南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