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现阶段综合实践课程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了提高小学实践课程质量的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问题对策一、小学实践课程的意义
综合实践课程是我国目前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小学阶段开设的课程有自然、社会等学科,各课程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相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又有重叠和交叉,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学习极为不利,不符合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实践课程建立在各学科基础之上,把离散的知识内容系统化、统一化,这是对以往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对实践课程的完美结合。综合实践课程更关注小学生学习技能与生活的实用性,注重从身边的例子和生活实际出发,强调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自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活为基础,课程具有较高的浓缩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扩展学生对生活实践的体验,开展探究式、问题式、实用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发挥校内外有效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现阶段综合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被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已经取得了豐硕的成果,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偏远地区小学校园实践存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重视不够等问题,急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总体规划。大部分学校都能把综合实践课程列入到教学的重要内容,制定了科学的实施计划,但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安排,造成课程教学内容主体不明确,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简单,活动效果不明显,无法对小学生真正起到指导生活实践的目的。
2.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习惯于把学生的能力用分数来衡量,分数仍然是学校和家庭所追求的目标,而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能力提高是潜移默化的,无法用分数来衡量,同时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没有具体的实施规则,造成综合实践课程无法确定达到的实际效果,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3.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流于形式。虽然当前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了综合实践课程对素质教育的作用,但受追求考试分数的趋势和影响,教师担心综合实践课程影响学生的成绩,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由此造成综合实践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内涵。
三、提高小学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因为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固定的授课模式,相对于以往千篇一律的讲课模式,有些教师并不适应。对于习惯按照固定模式和套路讲课的老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多组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交流活动,为教师搭建沟通的平台,使教师在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实践课程产生兴趣,才会激发其内在动力,才会主动的愿意去学习。所以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用兴趣,把握好这一法宝,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有效指导,营造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氛围。
3.注重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德育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综合实践课,小学生可以养成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大局观和集体观,体会到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带来的成果,促进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活学活用的课程,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感受到创业的艰辛,感受到劳动的光荣,感受到双手创造物质价值的幸福,进而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促进意义要大于活动的本身。
4.综合实践要融入生活元素。学生能力的提高并非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更应该拓展到生活之中。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班级里,而且还要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是一个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便捷,这些信息化手段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优势,学生不能只是学习到知识,还应该学习到解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所学所用,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的资源优势,采取请进家长的方式,把教育资源中的优质充分挖掘出来,便于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去学习和应用。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一定要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筑牢课程的教学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玉如.对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问题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6):14-15.
[2]杨维增.对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辽宁教育,2007,(6):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