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学前生命教育的启示

2017-09-14 11:21顾艳艳
商情 2017年29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生命教育陶行知

顾艳艳

【摘要】目前,生命教育的教育对象以青少年为主很少有学者和专家将生命教育的眼光放在学前儿童的身上,更不用说去研究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生命教育了。陶行知先生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并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宝贵价值的教育思想,如“生活教育”和“六大解放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怎样进行学前儿童生命教育有许多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 学前儿童 生命教育

一、“生活教育”与学前生命教育

(一)“生活即教育”

生命教育跟其它所有的教育一样理应源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学前生命教育更应该如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将其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教育,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生命。当幼儿早上到幼儿园报道时,生命教育其实就已经在开始进行了。幼儿向教师热情地问好、教师对幼儿亲切地回应就是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它体现的是幼儿和教师之间生命的相互尊重和关怀。

(二)“社会即学校”

学前生命教育不应拘泥于学校,它应该走出校园,和家庭、社区等社会场所联系起来。例如,在公园里,幼儿们可能会对一株小草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了,教师可以告诉他们小草和我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它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冲破厚厚的土壤才能够见到明媚的阳光,所以我们要爱护小草因为为了来到这个明亮的世界它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克服了极大的困难。光靠在学校里进行生命教育是行不通的是片面单薄的,生命教育需要扩展到社会中去,需要得到社会的营养和依托。

(三)“教学做合一”

生命教育不是靠老师直接教会的,也不是靠学生直接学会的,它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会、感悟和实践,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养育蚕宝宝,让幼儿在喂养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蚕宝寶从春蚕到吐丝结茧变成蛹再到飞蛾破茧而出产子死去的一生,幼儿在观察蚕宝宝由生到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和神奇,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知道生命来之不易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

二、“六大解放”与学前生命教育

(一)“解放头脑”

解放幼儿的头脑就是让他们用不一样的思维和想象力来认识生命,例如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心中的“生命”画下来,幼儿可能对生命的内涵还不是十分地明白,但他们自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只是无法用自己的言语准确地表达出来,用绘画的方式打开幼儿的头脑让“生命”正真地生动化。解放幼儿的头脑,让他们用不一样的创造力来表达他们心中的生命。

(二)“解放双手”

通过动手让幼儿对生命这一较抽象的概念有一些更为形象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进行花草的种植来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幼儿在亲自栽种花草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心呵护花草,在花草栽种后也必然会细心地照顾它们将它们当成是自己的宝贝一样,当花草成活时他们内心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并更加用心地照料那些花草,在这整个过程中幼儿不但能够体会到花草也是有生命的,而且还会对其内心产生极大的影响会让他们下意识地去爱护其它的花草树木,尽管他们对于生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但他们对生命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而这份感受将会影响其一生,使其一生都能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三)“解放眼睛”

在幼儿的身边到处都是生命的痕迹,发现这些痕迹需要依靠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桃花开了说明春天来了、知了叫了说明夏天已到、树叶落了说明秋天临近、北风呼呼说明冬天来临。四季更替并不难识别,难的是能够根据最为细微的生命迹象来推断是哪个季节。生命教育需要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来寻找生命并通过对生命的观察来深化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黄豆的发芽让幼儿认识到要想让黄豆能够顺利地发芽需要有土壤、水分和充足的阳光,幼儿可以由此认识到生命的维护是极其不易的,因此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的尊重和爱护。

(四)“解放嘴巴”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的很多问题其实都跟生命有着很大的联系,例如幼儿常常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有许多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等你长大,你自然就知道了。”有些甚至会直接告诉幼儿“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殊不知这样的答案大大打击了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最为原始的认识。解放幼儿的嘴巴除了让他们积极提问外还要让他们积极发言。提问可以快速得到答案,但并不能代表幼儿在得到答案后就真正地理解了问题,发言则可以充分体现出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可以真正地了解幼儿是否准确地认识了事物。让幼儿自己谈谈对生命的看法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对生命的认识程度,可以让教师明白在幼儿心中生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五)“解放空间”

教室里的生命是十分有限的,幼儿无法深切地感受到除自身以外的生命,生命往往都聚集在教室外面的世界里。在森林里花草树木是有生命的;在河流里鱼虾虫蟹是有生命的;在花园中蜻蜓蝴蝶是有生命的……,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回归到自然界中去,让他们亲近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教师在充满生机的氛围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具有不教而喻的效果,教师只需向幼儿展示身边的生命体就能够让幼儿形象地认识到什么是生命。

(六)“解放时间”

幼儿对生命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留给幼儿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慢慢地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再到理解生命,生命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应该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跟随幼儿心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对生命有个初步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世界万物一切能够生长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在他们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去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J].教育探索,2013(2).

[2]秦积翠,张海钟.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解读[J].教育探索,2012(5).

[3]刘晓波.运用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大学生个性化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26):5.

[4]刘晓波.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生命美学品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27):7.

[5]郑国民.从“教授法”到“教学法”[J].教育研究,1994(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陶行知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