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关乎每个高等院校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对于本身就存在诸多不足与薄弱之处,并受资金、人才、地域等客观因素制约严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更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夯实学校发展基础,以图在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在学习一般经验之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始终保有创新意识,构建创新机制,加强创新管理,探索出一条特色突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提高路径。
关键词:武汉商学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08-03
在国家整体教育规划及布局逐步推进之际,为弥补高等教育体系中受教人员层次不均匀、接受教育程度不统一等缺陷,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合并、旧校升格等方式应运而生,这也代表了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合理方向。由于体量较小,受旧有体制束缚不深,它们又成为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绝佳样本。在实践过程中众多学者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及本单位实际特点,分别从宏观政策内涵,推行路径、依据理论,个案研究及社会化评价等方向出发,发表了大批相关的学术著作与论文,一时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种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智力支持,又成为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助推力。
但在成绩的背后,还应看到,仅仅维持“生存”并无法解决新建本科高校所面临的办学基础薄弱、办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一味地“求新”、“求变”也无法真正奠定新建本科院校立足的根本。对于每一个高等教育单位来说,教学质量是直接衡量其业务能力及自身实力的硬性指标,也是左右其社会评价、同行口碑的基本考量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如果想实现长期生存及可持续发展,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将提高教学质量当作“生命线”,以多种措施与手段,做好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性与艰巨性
为应对“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及对外竞争需要,国家制定了相关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局工作进行顶层设计。而从教育规划部分的具体内容来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教育内涵发展”的观点贯穿始终。这无疑从侧面说明了教育质量在最高决策层与领导层中的关键性地位。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正处于“扩充规模,突出特色,提升水平,扩大影响”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十三五”规划部署实施带来的良好契机,真正将自身融入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项现实的、重大的,也是紧迫的任务。2017年,武汉商学院将迎来首届学士学位授予评估。该批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其就业情况的理想程度与社会口碑也直接反映社会方面对于学校的认可程度与口碑,这将是对学校教学水平、质量与效果的第一次“大考”。
2014年3月,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丰富高校办学内容,促进教育个性化发展,省教育厅在省属高校开展了转型发展试点遴选工作。由于准备充分,规划合理,9月,武汉商学院等11所本科高校被正式确定为第一批轉型发展试点单位。其目的是以数年的时间,引导区域内符合条件的高校开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工作,逐步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格局,以后主动服务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支持建设一批办学水平高、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如此一来,教育质量不仅成为了学校贯彻转型试点工作成功与否的标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武汉甚至湖北省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实践的快慢与深浅。
成立于2013年的武汉商学院,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在校人数已突破11000人,专任队伍也扩充至近600人,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但与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高校相比,学校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其中最主要的薄弱环节为以下两项:一是教学管理还不够规范,二是教学基本建设不到位。这两方面直接影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重点解决教学管理要基本规范、教学条件要基本达标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此外,由于武汉商学院为四校合并而来,在旧有各校办学理念及架构存在一定差异的客观条件下,完成旧有教师、行政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的完全整合仍有一定难度,实现学校内部的理念统一与互相协作也尚需时日。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着手点与发力点
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在全校行政人员及教师队伍中,牢牢树立相关理念,增强个体参与度及积极性。
1.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与素质是基础。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能力的高低、专业知识的多寡、眼界的宽窄,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对于兼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及应用性本科院校双重属性的单独院校来说,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既要注向外引智,又要注重内部挖潜。
注意引进外来人才。为解决引进高层人才问题,学校应利用身处教育强市——武汉这一优势,重点吸引在汉的“211”、“985”高校毕业生,除在公共媒体及专门网站上投放招聘广告外,应在历年的毕业季由人事部门及具体用人学院带队深入各校,以专场招聘会及宣讲会的形式,宣传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及实际状况,争取同应届人才进行直接交流与招揽。此外,要注意收集各专业领军人物与骨干教师的个人情况,在他们有离职或兼职意愿之际及时与其取得联系,通过提供合理的薪酬与科研条件,来完成高级人才自原单位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移。在资金保障方面,设立资金,专款专用,在人才进校之初及参与工作后对其进行不同形式的奖励,并在生活上为其提供应有保障。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还应从外部企业中,引入大量行业精英与业务骨干,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与工作经历来引导学生从业能力及素质的提升。例如从学校周边的东风公司、美的集团聘用中层管理干部及企业内训人员,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实操等手段将不同的企业文化与职场知识引入学校。endprint
提升原有教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在专任教师中的比重是衡量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大力鼓励原有专任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及职称,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课时安排、日常方面适当减负,同时尽可能地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并且在其成功获得学位后,提高相关待遇及职级,在评优评奖方面优先进行考虑。在职称评定方面,在坚决贯彻相关政策的同时,学校应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在名额、评选流程、申报审批方面开放“绿色通道”,并为高职称人才落实相关政策与待遇。通过上述方式,学校在队伍建设方面,应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先导,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三级教师层次。
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建立起一支“既能坐而论道,又能起而行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将教师“赶”入企业内部进行历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从具体方法来看,学校应督促教师制定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计划,教师个人的实践成果、与企业合作的研究项目应直接与其待遇、职级挂钩。在评估教师工作效果、工作量时,应将其在企业服务的经历纳入考虑范围。在招聘之时,优先考虑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应聘人员,新进教师应该入校之初到企业或者相关研究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锻炼,在条件允许下,可选调他们进入企业,由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及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此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取得相关行业的从业资质,并将拥有相关证书与否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学校与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中百集团、纽宾凯集团等多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利用这种互动平台及合作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派遣部分教师到企业中承担研发、营销、管理等任务,在条件允许之时,可批准其进行兼职,甚至从学校暂时离职,以保留工作关系的方式,在企业中从事长期的服务工作。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是学校办学兴衰成败的关键性保障,也是相关政策顺利推行的必要工具与必经阶段。
构建多层级的管理制度。“高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得以正常有效地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是必不可少和有力的保障”。通过主要党政领导牵头,建立顶层的领导小组,以“高屋建瓴”的方式对教学质量提升过程的基本方向与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多层次、多级别的办公会、交流会,了解教学实际,及时调整与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在其指挥下,教务处作为主管部门,要肩负起日常教学管理的常态化责任,并且通过与二级教学单位及单个教学个人的联系,整合所有资源,并且充当顶层与基层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各学院也要依照自身实际,在学校的整体方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由专人负责对本院所属教师的工作进行管理。建立专门的问责制度,争取责任到系、责任到人。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解决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失或是流于形式的问题,学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主动性”。通过任命教学督导、要求各级干部进入课堂听课等方式,杜绝提高教学质量工程实施人员脱离现实、思想及行为松懈甚至存在侥幸心理的现象。同时,要以随堂访问、学生集中评教等方式,重视知识受众人群的感受与反应,从多方面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业务态度进行监控。再次,展开多频率、多层次的教学评估、评比活动,内容可以涵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基本素质,先期可从二级学院内部展开,而后各院系可以派遣代表队的形式,进行院际乃至校际的对抗,从而形成教师与教师之间、院系与院系之间良性学习、良性竞争、良性互动的局面。从同区域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来看,在一定时期内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年”、“学风建设年”、“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系列活动,“能够引起各学校对本科质量的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促使各学校对本科教学的投入,使部分专业的本科教学软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在规定的时间与期限内,能够对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与突出现象进行规范与纠正,进而对教学质量提升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决,坚定不移地开展上述活动,应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
3.推进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是动力。坚持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应用性转型,主動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持久发展的“法宝”,这将会成为学校在日后保持自身教学质量的特质与提升空间的不竭动力。
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实践性。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标准对自身的基本教学工作进行要求,相应增加实训课程及社会实践课程在课堂教学计划中的比例,相应减少一些传统理论课程的授课强度与时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进步。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除引进一些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来校驻留,对学生进行指导授课外,还可在条件允许下,在企业内部建立成规模的实践基地,实现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由课堂到工厂、由课桌到柜台的无缝对接。
其次,要注意对外学习借鉴。通过组织合作联盟、学术会议的方式,邀请业内专家、兄弟院校优秀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其经历进行总结推介,鼓励本校教职工积极参与行业讨论。
再次,要与时俱进。通过对于专业前沿、经济社会变化情况的深刻理解与把控,开阔自身眼界,实现基础教学与外界需求的接轨。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首先从了解政府政策及行业现状入手,通过邀请专家讲座、组织校内领导教师讨论、在一般职工中宣讲、散发相关材料的方式,真正在全校上下树立起以政策为导向、以行业发展为基本依据的普遍意识。而后,要主动走出去,送教入企、送教入户,通过为政府、企业代培、代管的方式,积累育才经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并在“探索低成本、有效发展的办学路径上”获得重要经验。同时,通过招生就业部门与潜在用人单位进行联系沟通,在单个学院先行建立一到两个订单式培养班级,由学校提供教学课程,由企业提供培训场所,重点吸引家庭条件较差,创收意愿、从业意愿较强的学生,对于学费收取、课程设置上予以创新,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在全校推广。从学校所处地区来看,可为武汉公交、地铁集团培养驾驶、乘务甚至技术人员,为中百、武商等百货集团培养管理、销售人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纷乱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决定了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及转型倍加关注、各级政府对于地方教育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及资金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这对年轻的武汉商学院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建校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等缺点,又使学校在对外竞争中,面临严重的挑战。万变不离其宗,教学质量的好坏依然是本科院校健康发展应该遵循的共性路径,也是决定应用型本科院校未来生存空间与地位的核心因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R].2017-01-10.
[2]湖北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同意武汉商学院等11所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发函〔2014〕28号)[R].2014-09-15.
[3]湖北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4〕5号)[R].2014-03.
[4]武汉商学院教务处.武汉商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2016-12.
[5]邓小妮.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29(6):78.
[6]张勋宗,张晓霞.新闻专业创新实验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成都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7):75.
[7]田彩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10.
[8]秦梦华,李红霞,张旭东,察可文.构建“以人为本、三维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研究,2007,(11):83.
[9]李祥云.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基于武汉市9所高校的学生问卷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1,(7):90.
[10]唐文忠,徐羽中,徐东树.基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探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试点项目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