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要: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来辅助高校网络素养教育,针对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生事物在高职生思想教育领域的尝试与创新研究,将对教育教学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能进一步开拓校园教育的新路线。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049-02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置身于被互联网席卷的校园里,加上自主意识较强、自律能力缺乏,使得高职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异常棘手。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消息真正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是一款标准的多媒体工具,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微信公众平台先天遗传了移动互联网的基因,迅速发展为移动媒体的新宠,这对于学习者而言既是新奇有趣的,同时又是及时高效的。因此,它在辅助高职生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中也将大有可为。
一、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的高职生个性突出,敢于颠覆主流、颠覆传统,是一切新技术的最先享用者和推广者,加上智能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式智能设备的高普及率和不断完善,以及校园wifi的全面覆盖、网络流量资费的下调,微信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硬件和网络条件已完全具备,高校已经达到人人用微信,这为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网络素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微信公众平台因具备独特的优势,符合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交流习惯和渠道等而深受高职学生的追捧,一旦安装免费微信软件并关注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后,学生与教师之间就轻松地搭起了双向联系渠道。几乎零成本的前期投入和超低成本的后期使用费用,使得微信公众平台成为目前师生交流的最好、最廉价的移动互联平台,这无疑为巧用新媒体辅助网络素养教育降低了门槛。据统计,在日常获取信息资讯的多种渠道中,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更倾向于在手机移动网络上获取信息、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交流,尤其对于那些“手机控”一族来说,微信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在高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坚决不能放弃手机互联网教育阵地。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介绍和优势
1.基本功能。目前微信公众账号主要针对名人、政府、媒体、企业、草根一族等扩大自身影响力、开展自媒体活动的需要。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千秋:微信主要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点对点交流,而微信公众平台仅支持电脑端登录,对消息进行管理与共享,从而实现一对多的交流与互动。
2.平台优势。(1)较大的用户群。随着智能手机与网络的日渐普及,微信已然成为年轻人最为推崇的社交平台。据权威数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10月,腾讯微信用户总数已经突破8.46亿人,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2)便捷的实施方式。微信公众平台无须像网络教学平台那样的硬件投入、软件开发和维护,耗时耗力周期长,它是基于教师电脑终端和学生手机通信的一种师生互动。教师通过电脑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媒体信息的在线编辑和消息推送,学生则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对教师发送的信息进行阅读,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方便快捷。(3)高效的交流方式。传统的师生“交流”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仅仅是作为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而存在,而缺乏精神层面的交往”。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征,学校的管理体制等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文化,有学者指出,“现代教育交往的一个显著症候是师生之间的面对面、直接言语的交往在减少,而传输文字符号、图片、图表、图像信息等的间接交往形式在增加”。(4)实时的统计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過用户分析来查看关注用户数量,图文分析可以查看图文消息送达人数、阅读人数和转发人数等,消息分析可以按多种方式查看消息发送人数、消息发送次数等。这种实时的数据统计可以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教师摸清学生的喜好,对指标偏低的内容实时调整。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前期已开设的公选课、定期举办的培训讲座等系列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该项工作虽有一定的收效,但这种教育引导是一对多的指导,仍然面临着学生人数多老师难以全面覆盖的师生沟通困难等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这项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来扶持教育工作。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率先组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网络素养教育计划,通过实践探索并不断完善改进中,具体有如下举措:
1.通过时尚新颖的传播方式推送有关网络素养的宣传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而教师团队则从平台定期推送传播一些丰富的关于网络素养教育的文章、视频和宣传册,与学生实时互动,同时借助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如此可以高效地传播当代学生所需要的网络文化精华、心智养分和正面能量,从而给高职生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的网络氛围。
2.微信积分,激发兴趣。每位学生可能关注的微信订阅号和公众平台繁杂纷乱,五花八门,对于每个公众平台实时更新的微信帖子,会面临着被忽略、被删除及打开率低的问题。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在课下认真地阅读推送信息,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辟了微信答题积分活动,网络素养公选课教师预先将平台推送的微信帖子提炼出数道问题,鼓励学生在浏览完该帖后进行答题积分,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显示答题结果,作为奖励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获得的积分转为该公选课的平时分,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建立“微信矩阵”,形成病毒式的信息传播效应。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接受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来源渠道十分丰富,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往往同时关注很多公众号、订阅号,因此在对他们的网络使用技能培养与引导过程中,授课老师积极联合校内各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官方微信矩阵共同引导,从而形成更全面、更强大的影响。目前我校已开展“新媒体”、“掌上建院”、“移动互联网时代”、“建院人每日一读”、“江苏建院齐心协力”等以励志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的网络主体教育活动,形成丰富多彩的虚拟和现实交互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另外,再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交互,很容易产生持续的分享活动,所以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能够形成病毒式的传播效应,对受众学生的引导教育效果显著。
4.利用微信的聚群功能进行网络素养的良性引导。在微信中,非常活跃的是群,可以说微信是有序的群体传播,况且微信聚会不再像以往的群体传播那样需要特定的场所,其在时间上也有多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微信制造了虚拟的群体聚合现场。虽然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是碎片式的,但是一旦大量碎片式的信息集中围绕在某一个热点问题之下,加上个体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某个言论或转载的热帖引起群体性的“围观”,微平台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就体现出来,如此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研讨氛围,从而占据制高点。
5.创新网络素养教育相关活动。在网络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重新审视形势,立足素质教育,大胆尝试专业课教育改革,融网络素养教育于专业课教育中,不仅可以让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还可以创新网络素养课堂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可贵的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另外,学校社团定期举办的相关讲座、辩论会等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学生们网络技能的提高。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类新媒体辅助高校网络素养教育能够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对教育教学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针对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生事物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尝试与创新研究,希望能进一步开拓校园教育的新路线,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思维,让精彩励志的微信热帖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积极的人生追求目标起到助推作用,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网络素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珂.运用微信公众号建立通识课程教学互动平台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3,(17).
[2]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