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敏兰
分析了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方法,同时阐述了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旨在从小做起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效率,进而为小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方法现实意义一、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方法
(一)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这个角色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就相当于是其学习生涯中的指路明灯,能够直接影响早期学生的性格品质塑造,因此,教师在小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教师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学过程中,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作为小学生的行为准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个人素质,另外再加以课堂基础品德教育,能够事半功倍的完成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二)让德育教育不断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的一个最特殊的差異就是,德育教育具有普遍性。不仅要在专门的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德育教育,同时还要在其他学科的教育过程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树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小学生基础的拼音知识,同时还要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好。又以小学数学学科来举例,在教导小学生数学常识和各种公式的同时,养成小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等等。
(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小学阶段是刚开始由家庭教育转化为学校教育的过度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应当在有机结合家庭和学校的基础上进行。在家庭教育当中,由家长充当教师的角色,通过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价值观和自我认知的建立。一般来说,小学生在家庭德育教育中会显得尤为自由和散漫,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这个角色本身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而且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如说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的家庭环境下,小学生多存在过度娇惯的问题。与家庭教育注重对学生生活的负责多有不同,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涉及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时,家长和老师应当齐心,了解学校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措施,在小学生的课外和下课时间同样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创建文明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自然环境两个部分。从校园文化环境来说,小学生经过德育教育具备一定基础性的文化欣赏知识,学校内能够通过举办和设计教学活动,如座谈会、讲故事、唱歌跳舞等表演以及基础辩论赛等形式,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创建更加生动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校园自然环境来说,进行德育教育的小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是非辨别能力,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因此小学生会自觉的维护校园自然环境,像乱丢垃圾、摘花毁草等恶劣行为出现的频次会大大降低,维护了校园的自然环境。
(二)创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为一体的和谐社会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社会环境是由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种环境共同形成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吃苦耐劳、勤劳刻苦等优秀的道德品质。进行德育教育需要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进行,那么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果也会影响到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个层面上的社会关系。在家庭中,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学校,学生尊敬老师、认真学习……创建和谐的学校环境;在社会,学生懂礼貌、知进退……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一个极其容易受到身边大人影响,或者主动学习和模仿他人行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正面积极的思想品德。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各学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后续较长阶段的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小学生还会通过德育教育养成交互性学习思维,通过与同学的讨论提高学科知识学校效率,并且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是能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品德与习惯。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探索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方法,明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德育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通过德育教育判断小学生能否成才。所以,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完善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