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2017-09-14 13:15周步陶艳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实验室高校

周步++陶艳萍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人才和服务科研的重要场所正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切入点,从实验室设备、人员和安全管理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以期能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01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人才和服务科研的重要场所正逐渐受到重视。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有力助手,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许多高校安排学生的实验课时数大幅度提升,这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但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管理上还普遍处于粗放化阶段,诸如实验室制度不够全面、实验设备利用不够高效、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强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性不够充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实验室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改进实验室管理方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指基于常规管理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向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细化等层面延伸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倡导人们做事必须坚持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养成做事做细、做好、做透的良好职业态度和习惯,特点是精、准、细、严。将这种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能更好解决当前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实验室当前管理存在问题简析

1.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为例,该类实验室内计算机是否正常运转,将直接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调研发现部分高校实际是计算机实验室超负荷运行,且实验室内的计算机需要满足各种上机需求,比较难于管理,易于损耗。

笔者发现实验室计算机存在环境和计算机本身设备问题。从计算机实验室环境而言,电气线路较多,为安全考虑线路大多都铺设在底板、吊顶后,所以出现故障后一般无法及时进行维修。从计算机设备本身而言,由于教学中面对众多师生,软件和硬件问题常连续不断。软件问题发生在计算机的外接U盘或移动硬盘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时,会引起计算机硬盘存储大量数据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下降,甚至使实验室计算机感染私人盘携带的病毒,引起严重后果,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和设备使用。而硬件问题则是因环境积灰过厚、上机人数过多、使用过于频繁,计算机发生故障率大幅提升,易于出现硬盘坏道、主板卡槽接触不良、内存松动等各类问题,同时计算机的硬件使用寿命也会大幅度下降。

2.实验室人员管理问题。目前,高校实验室师资相对薄弱,职业归属感不强,亟须建设一支拥有较强凝聚力的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一方面,实验室日常工作繁重而琐碎,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量又存在模糊地带。但实验人员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却不高,往往影响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实验人员在培养上的支持力度上不足,往往表现在外出培训和校内培训机会欠缺。此外,随着硬件设备不斷更新换代,实验设备品种繁多,其精密程度和复杂性也会不断提高,实验人员如果没有及时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始终以经验管理为主,势必会影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效果。

3.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存在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没有依据和标准,无法依制度执行的状态会导致师生在实验室使用中缺乏足够的制度约束。其次,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总存在侥幸思想,主观认为应该不会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而从事实验的学生也往往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实验者较多。一旦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安全隐患,没严格监督学生按章操作,则较容易出现危险事故,如此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就显得异常薄弱,那么落实不到位的制度就成为一种形式,进而导致形式重于实践的状态。再次,由于学校方面无法定期更换设备,部分设备难免陈旧,性能比较落后,也是安全隐患。最后,实验室内的设备等如果没有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标注或摆放,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状况,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浅谈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应以制度建设为前提。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制度是否精细关系到管理是否精细。作为实验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详细研读、予以系统分析,逐步精细化完善和强化,旨在提升制度对各类实验室管理的贴合性和权威性,做到规范细致又具可操作性。其次,要强化宣导,主要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实验室的师生,强而有力的宣传和安全教育能加深人员对制度的重视,更好地落实。另外,借助各种网络方式提升制度被知晓程度,强化制度规范意识。再次,关于日常检查应进行精细化设计,做到具体说明和量化标准,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检查制度。最后,实验设备应立档建册,予以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设备利用效益,并严格遵循“谁借用谁负责”原则,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以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制度制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度执行。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应当不断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与落实,逐步完善和优化制度建设,做到制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操作流程化。

2.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应以队伍建设为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主体,人员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队伍由于得不到重视,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试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常常处于被动工作状态。精细化队伍建设必须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挖掘其价值感和归属感。另外,高校也可尝试提高实验岗位待遇,关怀和尊重实验队伍的劳动成就,逐步拓宽晋升通道,调动队伍积极性。高校应当持续注重培养实验管理人员的创新管理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

3.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应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必须高度重视,这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开展所有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前提和保障。实验室硬件安全管理上的精细化方向必须面面俱到,水电布局、设备排查、消防通道等无一例外。“安全无小事”,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且严格落实到责任人,使安全制度规范逐步渗透到意识层面,促使责任人能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到位,进而发挥高效益高品质的管理效果。

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牢记于心,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提高师生认识和安全素质,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必须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试,应当涵盖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各类人员。凡是进入实验室人员都应加强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试,做到人人了解,人人熟知;凡是涉及高校实验室管理都应责任到人,签署安全责任书,进行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凡是关于实验室检查都应定期执行,不定期抽查,实行日、周、月式循环排查,并及时撰写安全日志,以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提高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涉及面较广,影响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本文只做简要初探。当前,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体系和科学研究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当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因此,做好实验室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应该从实验室工作的多、繁、杂中逐渐摸索出一条利于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径。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完善实验室体制建设,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为高校培养人才和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龙科,卢来.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6,(12).

[2]张哲,严夏.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

[3]林小芳.信息化时代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究和研究[J].福建电脑,2017,(1).

[4]朱国兴.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5]刘昌.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学刊,2017,(3).

[6]卜斌.浅谈高校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J].教育观察,2016,(21).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细化管理实验室高校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