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

2017-09-14 23:29杨晔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5期
关键词:生态观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同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旨在优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提高我国科学发展进程和群众的生态意识,促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健康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大众化

作者简介:杨晔,云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104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

(一) 人与自然界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第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存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从这个层次出发,首先要明确自然界物质是优先于人存在和产生的,其次,人类是在自然界物质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发展逐渐诞生的自然界产物之一,也就是说,人依附于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第二,人与自然界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且能够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证实和实现这种统一关系。这个层次的内容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实践性,也是第一次以“实践”这个概念来探索和论证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表明和体现了人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将自然界中的物质进行转变和优化,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存或者是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通俗的说,就是人类以劳动的形式影响和改造自然。这时候就涉及到对人类过度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物质等行为的批判,也就是说,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物质时,必须在遵循自然界物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心所欲的破坏自然 。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了过度破坏自然会受到自然界的反噬与惩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这个人与自然影响的相互性和制约性上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辩证且统一的关系,明确了生态观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 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生态的根源问题

在分析和細化资本主义面临的生态问题时,为了发掘生态问题的根源,马克思结合了异化劳动理论,得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不仅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而且决定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模式,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无限价值扩张为目的,丝毫不考虑这种扩张所带来的其他后果”的结论。通俗的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下,衍生出了大批一味地追求无止境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家,这种对利润过于狂热、无止境和无下限的追求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强调的是资本活动对于自然界物质、环境存在一定的破坏性,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意味着打破了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规律,甚至采用破坏生态环境的手段进一步的提升资本活动的利润和收益,这是导致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发生的最主要和负面影响的根本原因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明确经济发展必要的基础上,对资本活动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农业领域来举例说明,与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在农业领域生产的技术水平上是遥遥领先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意味着较高的农业生产效率,意味着更高的农产品经济回报效益。但同时,发展过快的农业生产技术也会对自然界物质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说农业化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改善了农户的生活水平,但是从长远来看,长期使用化肥降低了土地本身的肥沃程度,这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异化的表现。

以工业领域来举例说明,资本主义较高的工业化程度,虽然意味着更精致、先进的工艺和工业产品,意味着更丰富的经济回报效益,但是也意味着更复杂、更难处理的工业排泄物的产生,意味着对当地的环境和土地造成更大面积、更为严重的破坏,这也是人与自然异化的表现之一。总而言之,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际上就是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打破,资本主义生态问题也正是由于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产生的 。

(三) 消除私有制,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正确看待人与自然观的共产主义制度是解决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

上文已经分析过资本主义生态问题集中在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之上,根据这一内容,马克思提出了消除私有制,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正确看待人与自然观的共产主义制度等能够有效解决和优化人与自然异化问题的途径。所谓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一种社会制度。同时,科学合理的物质交换强调了交换的平衡性,也就是上文所提到过的,人以劳动的形式获取自然界物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之后,再以排泄物或者其他多种形式将部分物质返还到自然界,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稳定性,同时保障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共产主义社会必须要在消除私有制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除开用社会制度的变革来解决资本生态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还提出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优化和处理生态问题的新思路。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分析,预测性的得出了未来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严重危害和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了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工业生产中对于工业废料的循环再利用,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最核心的理念之一 。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大众化意味着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思想用更加容易理解和传播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人民群众中间的传播速度和接受程度,实现每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进而逐渐细化和深入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过程,最终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目的。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实现了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结合,过程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俗和普及的逐渐变化阶段;结果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深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引导和控制了人们的实践活动与生态行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逐渐内化为群众自身的思想武器与思维方式的统一体 。endprint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是提高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掌握和理解的有效途径

首先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大众化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主要思想的通俗性和普及性解答,以更加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而且尽可能的扩大和利用现有有效传播途径强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影响,最终实现所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解与掌握。从目前当地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认知来看,大部分的普通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并不了解,少数人由于工作性质或者其他与马克思主义探索的相关性,对于生态思想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并不深刻,甚至还有部分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存在怀疑和质疑的态度,这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必要性所在,只有让人们知道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与内涵,才能够进一步的起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

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和明确通俗性和普及性的基本关系呢?首先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大众化的前提条件和过程,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普及化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大众化实现的结果。分别对二者进行更加细化的分析,通俗化顾名思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念和主要思想用更加白话和简单的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尽可能的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性质较强的学术用语,避免马克思主义语言表达的晦涩难懂,优先弱化语言理解的难度,这样才能提高普通群众了解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提高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本理念的掌握程度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文字表达的通俗化处理的主要和基本手段就是将抽象的表达形式更改为具体、形象的过程。完成这一前提条件之后,通俗化处理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更加的贴近群众生活与生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和专业书籍上的文本资料,而是能够直接影响群众生活与生产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同时,不管是从接受与理解难度上而言,还是从优势与作用方面而言,人们会更加主动或者说是不由自主的应用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普及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思想内容和传播形式已经足够的通俗,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换一种说法来说,普及化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基本形式;甚至也可以说,从宏观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完成普及化也就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另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或者可以说,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就必须先做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普及化,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阶级、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等各种各样、全国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从不明白到简单了解,从简单了解到基本理解,从基本理解到自主探究,从自主探究到熟练掌握的结果。理解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同时学会和自然界和平、长久的相处与共同发展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最终目的是走入人心、走入生活,上升为人的精神力量,在实践活动中起到指导和控制人的生态行为的作用

通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走入人心、走入生活、上升为人的精神力量的目的,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且起到优化和指导人们生活与生产的作用。指导思想的存在目的和最终功效就是完成对人们实践活动和行为准则的影响,帮助和加深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正确理解,强化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处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三、總结

综上所述,通过探索和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循序渐进的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其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包括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生态的根源问题;消除私有制,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正确看待人与自然观的共产主义制度是解决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等内容。

注释:

李崇富.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李崇富教授.党政干部学刊.2011(1).3-7.

李崇富.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湖南社会科学.2011(1).15-21.

林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简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137- 139.

樊瑞科.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诉求和现实意义.理论研究.2010(5).44-47.

敖叶湘琼、谭元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论诠释及现实意义.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6).19-22.

茆顺苗. 浅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传承.2009(10).26-27.

刘丁玲、綦玉帅.理解前结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2.

姜国凡.马克思生态观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观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