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7-09-14 17:42丁天全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于+丹+丁天全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明显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追根溯源是由于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如何构建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互衔接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质量毕业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并进一步寻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227-02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5月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明晰了道路。應运而生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教育部推出的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还需要依托商贸、金融、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教育部在201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新是创业的前提,而专业是创新的基石,可以说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是开展创业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创业才不会是空中楼阁。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专业知识的学习决定了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进而决定了创业的方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顺应的趋势。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可以说创业教育中所指的“业”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毋庸置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技能可以对专业教育进行反补。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是不可否认的,两者要实现有机融合,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摸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当前,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明显存在着一些误区,突出表现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可有可无或只是就业择业的一部分,片面地理解为是解决学生就业的途径。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脱节

高校的专业教育中并没有涵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严重脱节。当前我国多数高校仅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一部分,创新创业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推进效果并不明显,突出表现在专业教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程度不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师资类型普遍单一,在任课教师自身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

(四)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未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普遍不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技能。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就如高等教育的两翼,缺一不可。然而如何结合,在结合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当下应该深入探究的。

(一)适应社会发展,结合专业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面向社会、面向经济社会、面向专业特点。依托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寻求创新创业的突破口,这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对市场有客观理性的认识。

(二)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兼顾

技术创新的根本要素还归结于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即创造或识别机会,并抓住机会的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协同推进,既要重视教授学生基本的技能知识和技术要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针对当前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两者的深度融合:

(一)转变高校专业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双创”教育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高校的专业教育应顺势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不排斥专业教育,而是必须依靠专业教育的共识达成,当务之急是要逐步完成由就业择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稳步过渡。

(二)在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存在着缺乏学科间交叉的问题,多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高校可以围绕创业精神、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三大板块进行重点培养,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分类别研制各具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在实践教学层面,具有创新创业特点的实践教学应该以明确的创新创业思想为指导。高效可以开展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通过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切实体验企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完成从职场到创业的训练过程。

(四)整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性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从教人员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应具备创新创业教育对任课教师的特殊要求。

(五)健全辅助的联动机制,促进长效性融合

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融合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是难以做到的,需要相关部门的整体协调推进,形成广泛长效的联动机制。

五、结语

“如果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在学科教育中明确定位,且能反过来塑造专业教学,那么创业教育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想要更好地适应时代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势,实施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必然的选择。高校应以国家下发的关于创新创业的纲领性文件为工作指导,依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将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捷径之选。

注释: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2)Timmons J A,Spinelli S,New Venture Creation: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London:Mc Graw - Hil

(3)武世兴,等.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考夫曼创业基金会关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1,(4):88-92.

参考文献:

[1]任永力.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D].中国教育学刊,2016-02-03

[2]陆艺.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高校专业教育的路径转向[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2-28.

[3]崔益虎,刘运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意蕴与改革路径[G].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9-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