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7上海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论坛”简报

2017-09-14 08:34孙彦伟
上海国土资源 2017年3期
关键词:整治文明土地

龙 腾,刘 伟,刘 静,孙彦伟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上海 20000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7上海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论坛”简报

龙 腾,刘 伟,刘 静,孙彦伟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上海 200003)

2017年6月24日主题为“土地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三届“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论坛”在沪召开,本文对大会学术报告作简要概述,以飨业界同行。

土地整治;生态文明建设;会议综述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也是城镇化过程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土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全面集约高效利用国土资源是支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成的必然途径。在6.25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由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和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于2017年6月24日召开了“土地整治+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第三届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论坛,探讨国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来自全国数个省市不同领域的管理和研究人员近15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1 土地整治与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反对漠视自然、滥用自然和盲目干预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以往大规模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已使自然资源的支撑力面临严重的困难,这种城镇化的负面效应是新型城镇化兴起的本质原因,国家出台的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核心之一是强调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环境承载力应保持一致。当前土地整治作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平台,它的目的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因而日益成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系统与要素群,调控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整治目标、路径、工程措施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科学、根本举措之一。

从土地整治和生态文明的关系来看,土地整治是工具和手段,生态文明是最终目标。土地整治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可为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各项问题提供解决方向。结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土地整治由单目标向多目标转换、由单纯工程举措向农业产业链延伸是必然趋势,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提升也将有助于工农一体、城乡一体、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将逐步使土地整治走上一条工程低碳经济、质量效益突出的路子。如何实现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是与会的一些专家学者集中探讨的问题。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吴次芳教授从哲学和文化的高度来思考土地整治工作。世界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这与周易之道“盈不可久、不变则退”的理念相一致。所以要以“过程”的观点看世界,周易的“一元生化论”、“阴阳两仪”、“天地人”、“四象”、“五行”、“八封”等观点均主张动态变化和有机整合,追求整体与长期可持续发展,这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也是指导土地整治活动的重要理念和原则。而从全球来看,西方过程主义的哲学理念同我国古典哲学理念相一致,因而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要凭借得天独厚的思想资源,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农业后现代化之路。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刘新卫研究员认为土地整治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国策,本质上服从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土地整治工作重心逐渐从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促进了土地管理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目标的实现,也在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可以依托土地整治,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修复受损自然生态系统提升国土生态安全水平,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宜业宜居美好家园。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吴克宁教授认为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要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未来,土地整治要遵循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土壤质地、构型、盐渍化、水分、有机质等土壤环境质量,建立健全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制度,加大在土壤安全方面的土地整治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和应用。

2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内土地整治新模式

各地推进土地整治过程中,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等措施,修复、提升土地生态功能,增强地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实现了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与会的一些地方专家学者介绍了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下土地整治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等。

成都市土地整治中心赵广德主任认为成都的“小组微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一种较好的生态建设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成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循宜聚则聚、宜散则散、聚居适度的原则,体现了国家协调、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小规模是指小规模聚居,合理控制新村规模,集约节约、因地制宜建设“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特色民居。组团式是组团式布局,合理布局组团位置和间距,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建“10分钟生产生活圈”;微田园就是微田园风光,尊重农民生活习惯,房前屋后种植“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方便生活、美化环境。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体现乡土味道和农村特点,这是指生态化。而对林盘、湿地的保护,稻田缓冲带的设立,生态沟渠的建设,稻鱼共生和种养循环系统的引入,充分强调了山、水、田、林、路与农居和农民生活的关系。“小组微生”不仅让川西田园的风光更加靓丽,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了实惠,既留住了乡愁又富裕了乡亲。

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三明市班州村第一书记陈艳华博士编制和实施具有“多规合一”特点的村级综合整治规划。他以班州村为例,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相关内容,以解决影响村庄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升村庄活力为目标,因地制宜地针对山、水、林、田、湖、村和产业进行综合规划。整合国土、农业、水利、旅游、环保、建设等部门资源,依托互联网+技术,合作引进农科院、林科院等优良品种,建立现代农业大棚、航空品种种植区。还依托农村居民点地势较平缓的农田养殖“稻香鱼”,开展“醉美班州”摄影比赛,举办“浑水摸鱼”、“垂钓大赛”等乡村运动,打造风景秀丽的野外拓展基地,激发乡村运动的热情,促进班州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支持贫困村“脱帽”。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刘斌主任等认为江苏省正在逐步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多功能性,体现土地整治1+N的综合效应。以曹山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依托周边风景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文化沉淀,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发展高效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文化景观为目标,打造一个具有江苏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曹山项目有几大生态亮点:一是调查农业面源污染,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工程手段治理富含氮、磷等元素的现代农村生产生活污染,增加水域面积、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二是采用生态沟渠、草皮护坡等结构,促进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在适当位置增设人行栈道及亲水平台,营造一个岸线曲折,起伏的亲水观光带,强化农田休闲游憩功能的发挥。

3 推进上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整治进程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内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技创新先进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城镇化是党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针对上海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风险挑战,与会的专家学者立足上海的具体市情和发展实际,积极为推进上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整治进程建言献策。

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研究员认为崇明区作为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功能定位是世界级生态岛,要在国家战略层面设立绿色发展示范区,先行先试绿色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项目,建设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世界级生态岛,需要酝酿实施一些重大制度创新,来更好地体现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崇明愿景。要先行先试、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比如将上海自贸区扩大开放的政策延伸到崇明,在世界级生态崇明岛进行试验、推广,甚至将崇明一部分区域纳入到自贸区中,成为上海自贸区绿色发展功能区、试验区,扩大绿色服务贸易开放,如外资独立办学、办医,以及免税商店、开征环境税、试点发行绿色债券等。土地整治的目标在于推进乡村发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借力土地整治平台,保持理念超前,实施乡村更新,打造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如田园综合体式的郊野公园,强化特色概念,以鲜明的主题引领区域发展,以更多的客流量辅助载体带动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实施管理科科长刘伟在深刻理解土地整治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城乡关系的基础上,从内涵、特征、结构、成效等多角度阐述了上海提出的“土地整治+”战略。围绕乡村发展问题,依托土地整治项目,市土地整理中心开展了“土地整治+互联网”(嘉定外冈“网红大米”众筹观禾计划)、“土地整治+艺术”(松江新浜废旧物品再造计划)、“土地整治+公益”(城乡互动微课堂)、“土地整治+发现”(2016中国最美村镇评选、崇明三星生物多样性调查)、“土地整治+运动”(金山廊下“乡村马拉松”、松江新浜“泥地足球赛”)等创新实践活动。以“土地整治+体育”为例,廊下镇将马拉松健康理念与自身发展理念相结合,将城市市民引导到廊下,2015年首届半程马拉松比赛引爆公众关注度、打响廊下知名度,马拉松比赛成为廊下农产品的重要“中介”平台,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使得劳动变运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一种优质农产品、体育体验和民宿体验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逐渐形成,金山廊下镇在土地整治基础上全力打造田园马拉松小镇。通过线上互动、线下体验,土地整治参与度不断增强,凝聚了一批有情怀、有思路的乡村治理团队,更多的用户群体参与到土地整治中来,传播了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三星镇党委书记龚霞认为土地整治是支撑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有助于经济落后乡镇“弯道超车”。三星镇利用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拆“五违”、增加生态空间;发挥道路、林地的景观功能,沿路建设海棠廊道,提升土地用途的多功能性,海棠既能体现崇明三星的文化,又有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目前,三星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仅覆盖四个村,接下来将考虑全镇域土地整治,以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目标,打造海棠小镇。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变身干净、美丽的农村空间后,三星入选2016年度“全国最美村镇”,未来还要继续打造众创空间,不断扩大“海棠品牌”建设的市场知名度,精心打造“立体式”现代化高端农业。农村发展的结果就是要富民,要让三星的老百姓享受到土地整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人们在花海当中生活,吸引岛外客人到三星镇坐在海棠花下讨论现代农业,享受土地整治的成果。

4 结语和展望

从全国来看,农村土地整治已逐步由单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耕作条件的传统土地整治,过渡转变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护乡村景观并重的生态化绿色建设活动。近年来上海加大了土地整治力度,以土地整治+创新实践推动上海经济社会生态转型发展,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地方环境提升、地方文化传承、美丽郊区建设。在推进土地整治的同时,不管是上海还是国内其他区域,都依然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乏力、资金紧张、生态型工程技术短板的系列挑战,如何遵循东方传统哲学理念、深入挖掘乡村价值,以土地整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和探索。

The study o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new urbanization: An overview of 2017 Shanghai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orum

LONG Teng, LIU Wei, LIU Jing, SUN Yan-Wei
(Center for Shanghai Municip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Land Consolidation, Shanghai 200003, China)

The third forum o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as held on June 24, 2017 in Shanghai.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forum’s academic reports.

land consolid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eetings review

F301.2

A

2095-1329(2017)03-0046-03

10.3969/j.issn.2095-1329.2017.03.010

2017-07-12

修回日期: 2017-07-27

龙腾(1989-),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整治研究.

电子邮箱: gis_lt2008@126.com

联系电话: 021-63193188×13341

上海市科委科技项目“长三角区域高效 可持续的水土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在土地整治中的示范应用”(17295810600);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乡村更新过程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整治文明土地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我爱这土地
专项整治
请文明演绎
专项整治
漫说文明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不文明说“不”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