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梅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试析胸外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吴 梅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目的 研究分析胸外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胸外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人性化护理,31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1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能显著改善胸外科患者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胸外科护理;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
一般情况,胸外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病情发展迅速,术后患者需长时间住院,多数患者因不了解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在主治医生告知他们手术治疗方法的时候出现不良情绪,这不仅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影响,还会影响术后正常生活,严重的影响术后恢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将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更加重视患者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1]。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胸外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7.8±4.8)岁;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其他疾病分别为9例、12例、6例、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8.0±5.1)岁;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其他疾病分别为10例、12例、6例、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状况进行口服药、输液和换药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人性化护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护理时,应通过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各种操作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等,完成操作后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对于出现不适感觉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轻轻抚摸患者,并用温和的语言同患者交流沟通,询问患者状况,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一般在护理人员给患者护理时,一句温暖的话和一个微笑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显著提高自身修养,逐渐完善自我,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2)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上的人性化护理,一般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此时患者心理上受到严重创伤,且压力较大,加上患者不了解手术治疗方法,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给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同患者交流沟通,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有效疏导患者心理压力,通过合理的方法释放内心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准确面对疾病。(3)对患者病房做好人性化护理,在巡防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做到勤巡视、勤动口等,耐心了解患者需求。并及时调查患者病房环境,将病房温度和湿度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中,便于患者术后康复和休息。(4)对患者术后出现的不适状况展开人性化护理,一般术后患者出现疼痛现象,护理人员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患者疼痛,对于食欲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引患者使用清淡食物,并少食多餐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的标准分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越严重。通过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内容包含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几项,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s,分)
组别 焦虑 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2.0±2.7 43.1±0.9 61.5±2.8 44.8±1.2对照组 61.8±3.0 53.1±1.2 61.1±3.0 53.9±2.0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状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状况,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状况(±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状况(±s,分)
组别 社会功能 身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观察组 1.4±0.6 2.0±0.6 1.7±0.3 1.8±0.8对照组 0.7±0.3 1.3±0.4 1.0±0.2 1.1±0.4
随着医学体制的深入改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学服务模式中患者逐渐成为中心,改变了原有的被动模式。同时,在给患者治疗中,不仅重视患者的生理状况,同时,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人性化护理模式为一种将护理和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护理模式,该职工护理模式不仅能很好的改善护患关系,还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基于胸外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心理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并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可通过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指引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正确面对疾病[3]。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胸外科患者护理时人性化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李 萍.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住院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4):3208-3209.
[2] 孟亚熙.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5):794-795.
[3] 黄文静,张静芳.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95-109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