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巧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盐城 224000)
两种PICC置管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陈书巧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盐城 224000)
目的 观察两种PICC置管术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的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入院的16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各80例。两组分别行两种不同的PICC置管方法,对两组置管中的疼痛程度、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组的舒适度优于传统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置管时应优先选择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
舒适度;疼痛;并发症
PICC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的静脉输液通路[1]保证有效治疗的同时减少了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的危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置管术是一种新的置管方法,解决了传统穿刺困难的难题[2]。我市经济不发达,两种方法价格相差大,大多数患者选择传统穿刺。我科对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入院的1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两种不同的置管方法,对置管中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导管留置3个月期间的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在肿瘤科首次化疗置管的患者160例,年龄20~60岁。将其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均在本院置管中心由同一护士置管,采用巴德公司4F三向瓣膜式导管,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当日贴膜下8层小方纱布块压迫止血,均在本院维护中心行导管维护。
1.3 评价标准
观察置管中的疼痛程度和置管后3个月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1.3.1 自行设计的舒适度调查表:A置管后穿刺部位皮肤渗液、渗血;B换药时不方便、不舒服;C带管期间常担心导管脱出;D穿刺部位皮肤过敏、有痒感;E导管影响睡眠;F对日常生活影响大;G导管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疼痛;H出院后维护不方便;I输液时不方便;G影响美观与人交流。
1.3.2 疼痛评分采用NRS评分法。
1.3.3 导管异位判定标准:摄片确定头端位置。
1.3.4 穿刺点出血:穿刺后血渗透到纱布块最上一层为1例。
1.3.5 静脉炎的评价标准:INS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判断患者是否静脉炎及严重程度[3]。
1.3.6 堵管判定标准:通畅:输液速度>80滴/min;不完全堵管:20~80滴/min;完全堵管:输液完全停止,不完全和完全堵管均计为1例。
1.3.7 静脉血栓的判定标准:血管超声检查。
1.3.8 导管感染的判定标准:依据《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中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PICC置管术中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3个月后的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表1、2可见,超声组置管中疼痛低于传统组;导管留置3个月后患者的舒适度高;降低了穿刺点出血、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的发生率
传统组采用14G的套管针对患者肘部的浅表静脉进行穿刺,而超声组21G的穿刺针仅相当于普通7号套管针,在超声实时引导、全程可见下进行穿刺,准确率高,痛感明显减轻[4]。超声组的穿刺部位是上臂中1/3,传统的PICC置管部位于肘关节附件,关节活动导致导管摩擦穿刺部位皮肤和血管内膜,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超声组穿刺前对上臂的深部血管进行评估后确定最佳穿刺血管及部位,减少了置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上臂的深静脉与皮肤之间的深度一般在0.5~2.5 cm,此隧道结构可防止皮肤上的大部分细菌进入血流,而传统穿刺术皮肤下即血管,无肌肉和脂肪组织,粗大的穿刺针穿刺后形成了与外界相通的间隙,活动后可能会有血液渗出,且肘窝处汗液积聚,成为传统穿刺组出血、感染、静脉炎发生率高于超声组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发生造成患者换药次数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费用上升。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穿刺术的费用低于超声组,但术中的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高于超声组,留置期间的舒适度低于超声组,因此说明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优于传统置管术,性价比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置管时应优先选择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
[1] 侯彩妍,徐婷婷,王晶晶,等.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比较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05-106.
[2] 陆美艳,沈晓莉,姚惠芳,等.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恶性肿瘤患者PICC早期相关静脉血栓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23(13):1212-1213.
[3] 曾 娟,秦艳玲,许俐文.两种PICC置管方法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J].医学前沿,2013,4:85-86.
[4] 顾景艳,朱 静,曹小云,等.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应用于化疗患者的对比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320-1322.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7.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