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伟
我的故乡在湖北松滋的新垱,那里,民国时期设高成乡,解放后,曾先后设乡、人民公社和管理区。故乡有一条十多里长百来米宽的小河。小河的源头在叫野猫垱河口的地方,那里有排灌闸连通松滋最大的湖泊小南海,连通长江支流松西河。它由西向东流过故乡全境,下游流入邻县公安境内。
小河正从我祖屋的门前流过。它静静地流淌,浇灌了故乡的土地,养育了故乡的儿女,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它静静地流淌,流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流淌在我熟睡的梦乡中。
故乡的小河,我的母亲河!
一
故乡的小河,叫拉家渡河,又称庙河。“拉家渡”这朴实亲切的名字,源于先辈们自然古朴的生活。早先,河两岸还没有桥或堤相通,来往行人绕道很远颇为不便。后来,南岸的一个小集市渐渐热闹起来,为方便行人及北岸乡亲赶集,主事者便在河里置放了一条小船,没有船公,也没有配竹篙,用了两根长长的麻绳,一头系在船上,一头固定在两岸。要过渡者,船如果在对岸,只要轻轻拉绳,小船便悠悠地飘了过来;上得船,自拉绳,小船便又悠悠地行到彼岸。简单便捷环保,男女老少个个都可操作,人人都能过河。就这样,“拉家渡”这个渡口便在拉绳过渡中诞生了。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渡口的名字就成了南岸集镇的名字,也成了母亲河的名字。
母亲河又称“庙河”,是在拉家渡成为繁华集市后,有人在河岸距渡口数百米处建起一座寺庙,一时,香客络绎,香火鼎盛,“庙河”也就慢慢被人叫开了。解放后,寺庙成为新垱小学的校舍(后来成为新垱初级中学、永合高级中学校址)。我在那里度过了6年的小学生涯。
二
故乡的小河,风光旖旎。在朗日无风的时候,河面平滑如镜,河水清澈见底。那水中欢畅的游鱼和水面斜飞燕子的倒影都一一清晰可见。偶有微风吹来的时候,河面上便荡起了一层浅浅的涟漪,慢慢地向远处漾开去,象是被风吹皱了的小河的脸。
河的两岸长满了树木、荆棘、藤葛和花草。树木以长枝飘飘,可以拂水的垂柳为主,青柳吐翠之时,万千新绿的柳条在风中曼妙起舞,婀娜多姿,柔美可人。荆棘上爬满了喇叭花和金银花藤。花开时节,红色的、紫色的、粉白色的喇叭花鲜艳夺目;金银花的清香十分诱人,而那一朵朵素白的小花象是一颗颗星星在昨夜坠落河岸。
岸边的树上,是虫鸟们快乐的天堂。清晨,春鸟在枝头亮起婉转的歌喉,呼朋引伴;正午,夏蝉在树上一声声长鸣,不知疲倦地叮嘱你要歇晌防暑,问你可否“知了?”“知了?”
在河两岸有人居住的地方,隔不远就有一个拾级上下的水埠头,方便人们下河取水和淘洗。一大早,水埠头上就蹲满了清洗衣裳的女人们,那棒棰声便一声声响起,不绝于耳。炊烟升起的时候,女人们又忙着在埠头上淘米、洗菜,河水映照出她们忙碌的身影,还有她们俊俏的笑脸。
夏日的傍晚,劳累了一天的男人们在洁净的河水里洗澡解乏,顽皮的孩子们便和大人们一起在水中嘻戏。一时水花飞溅,笑声飞扬,在落日的余晖里,乡亲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享受着母亲河的洗礼。
三
故乡的小河,年复一年地浇灌着故乡的土地,使它成为一方沃土。故乡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河里满是鱼,与之相通的大小堰塘里也满是鱼。一场大雨过后,小沟里、稻田里处处都是鱼,好象随处都可以用瓢舀到鱼似的。我读小学的时候,父亲有一天收工回家途中,发现一块叫“两分子”的刚收割完的稻田里有好多鱼在追逐戏耍,闹得风声水起,忙回家叫上二哥,带上竹罩出门。一袋烟功夫,两人喜滋滋又喘吁吁地抬回十来条大草鱼,供全家人改善了好久的生活。
我还目睹过母亲河里捕鱼的欢乐场景:渔工在靠近岸边下网后,便用木棍敲打船板,发出“梆,梆,梆”的声音,把鱼赶到水的中央。收网时,敲船声越来越急,鱼网越拉越拢,大小鱼儿被激越的“梆梆梆”的声音惊得此起彼落地跃出水面,围观的人们兴奋的呼叫,好一派鱼跃人欢的场面。一网收上来,活蹦乱跳的大小鱼儿便装满了一仓又一仓,一船又一船。
故乡的土地,水旱搭配。那水田、水源丰沛,一年能种两季稻子;那旱地,是黑黑的油沙田,最宜种植棉花、大小麦和油菜。春花明媚的季节,麦苗儿一个劲地往上长,田野披上了绿色的新衣,我们玩耍在田埂上,偶爾也抽出一根怀胎的麦穗做成麦笛吹;油菜花黄的时候,那一片连着一片的金黄色的花海一点也不比我长大后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看到的油菜花逊色;夏日熏风阵阵,吹得稻子垂下了沉甸甸的头,要开镰割谷了,乡亲们磨快镰刀,披星戴月下地,虽然累得直不起腰,心里却无比舒坦;秋阳高照,棉桃炸开,银棉绽放了,采棉姑娘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一个个笑从双脸生。
四
故乡的小河,是一条充满灵性的河。故乡的儿女,喝着母亲河的奶水,从小天质聪颖,勤奋好学。他们的父母,秉承“耕读为本”的古训,恪守尊师重教的民风,就是吃再大的苦,为再大的难,也要把孩子送进学堂。他们纯朴而执着地相信,读书能让孩子们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经历一九五四年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不久,他更节衣缩食,艰辛度日,把读完小学的大哥送到街河市中学读初中。初中毕业后,大哥考上荆州师范,他又变卖了家里仅剩的几件铜器送大哥去读师范。即使经历三年自然灾害,自己大病住院这样的天灾人祸,父亲却绝不改变初衷,让大哥学成服务社会。求学兴学之风在故乡一直盛行,私塾、耕读小学、公办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如雨后春笋船兴起,六十年代末,甚至还办起高级中学,而且声誉不菲。
一批批年轻学子,从故乡的土地上走出去,带着母亲河赋予的灵性,走进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他们在书山探宝,在学海遨游,搏风击浪。他们成功了,成才了!又一批批地走向科研院所,走向国企外企,走向政府机关,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那举世闻名的长江葛洲坝水电工程、三峡水电工程就是由故乡的儿子领军建设,他是作客央视,被誉为“东方之子”的乔生祥,老家在河的南岸;还有那影响全国的广州大学城,它的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也是从故乡走出去的建筑学博士,他叫李传义,老家在河的北岸。
养育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他们中又有很多像乔生祥、李传义这样的杰出代表,母亲河感到欣慰了。我每次回故乡,总能看到她舒心的满是自豪的笑脸。
五
思念母亲河,我又回了故乡。
故乡随着时代前进和国家发展的步伐,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河两岸民居密集,都是二层三层的楼房;新修的水泥通村公路沿河向远方延伸;儿时的伙伴有的办起豆腐房,有的办起大米加工厂,还有的开办了农家乐餐厅,日子过得挺火红的。这让我振奋。但母亲河的遍体鳞伤又让我震惊:清亮的河水被众多生活垃圾严重污染,平滑的河面被大片蓝藻和水浮莲覆盖,河岸杨柳依依,鸟雀争鸣,鲜花竞放的风光不再。母亲河正经历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带来的阵痛。好在当地政府已开始重视环保,正采取措施控制对河水的污染,相信母亲河会很快恢复靓丽的面容,再现青春的活力。
故乡的小河,静静地从我祖屋的门前流过,流向远方,流向未来。愿母亲河永葆青春,永葆灵性,福泽四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