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
内容摘要:纵观古今,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习惯的养成要趁早,但进城务工子女大多对阅读没有兴趣,如何培养进城务工子女的阅读习惯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 小学 阅读 习惯 兴趣
唐朝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多么重要。
我校是一个镇属农村小学,全校有学生400多人,但进城务工子女近300人,多来自边远的乡村。经调查,大部分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当他们手拿着书本时就恹恹欲睡;家里的书籍不多,除了学校发的书本外,最多的就是参考书;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父母不读书,手机游戏、电视占去了他们的读书时间。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培养进城务工子女的阅读习惯成了当务之急,现就我对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做好读书前的准备
南宋教育家朱熹在《熟读精思》里谈到,凡读书,需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祥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我也要求我班的孩子在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脏乱的书桌变得井然有序了,改掉了趴在桌上读书、手托着头读书、跷二郎腿读书、边挖鼻洞边读书的恶习。
二.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读书也一样,朱熹也说,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而我剛接触我班的孩子时,发现他们在读书时有的打哈欠、有的东张西望、有的搞东西、有的张着口型不发声、有的跟着别人读但眼睛不在书上,更甚者读着读着不知读到哪儿了。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我首先选取文中的一段文字,对他们提出要求,要大声朗读,不能错读、少读、多读一个字,一遍一遍的训练,终于能熟练地读一段文字了,接着两段、三段,一篇。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所读的内容进行理解,可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孩子即使读了几遍还是对文章内容茫然无知,他们口到、眼到了,可心到哪儿去了呢?于是,我在他们读书前就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读书后作出回答,慢慢地,孩子们的心走进了所读的文字之中。
三.激发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积累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增加语言的积累,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根据课内学习或学生写作的需要,让学生阅读有关的资料及文章。如学习了《毕生的梦想》,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向他们提供了四大发明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在《贺龙钓鱼》的学习中,阅读了有关十大元帅的资料和相关故事;通过《围魏救赵》,孩子们了解了《三十六计》及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2.我利用早、午会时间给孩子们讲鲁迅、闻一多、华罗庚等伟人读书的故事,讲笨鸟先飞的道理,读在困境中如何奋发向上的经典篇目,也谈自己读书的感受,激励孩子们向伟人学习,激发他们不向困难低头,不甘落后的激情。一天一天的,孩子们的阅读从课内走向了课外,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无聊的嘻戏中、从无端的打架中、从在地上摸爬滚打中走向了阅读,原来喧闹的教室变得安静了。
3.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讲故事、办读书小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心得、优美片段欣赏等活动,不仅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增加了阅读的积累,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勇气,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唤起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阅读时间的保证
习惯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阅读时间的保证就成了重要的一环。我把孩子们一天的阅读时间分成了四块:一是早晨。孩子们早晨到校的时间参差不齐,我就要求他们早来的孩子可自行阅读感兴趣的课外书或背诵课文片段,大多数到齐后就集体朗读语文书中的文章或一些优美片段;二是在语文课堂上要求自己精讲、少讲,每堂课至少要有15分钟的阅读时间;三是午自习时间,保证孩子们20分钟的课外书默读;四是回家后要求孩子们读书至少30分钟,但在缺少家长监督的情况下,怎样保证这30分钟行之有效呢?利用班级QQ群把自己的读书感受或摘录的精彩片段进行交流。量变会引起质的变化,霍吉说过:人在二十一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长期坚持下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上是我一年来针对我班进城务工子女的情况,在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上所做的一点工作及初浅的想法。我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我校的孩子也会爱上读书,也会在书海中畅游。
参考文献
[1]徐忠兰.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适应性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李端节.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习惯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