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校差错出现原因及预防

2017-09-13 04:22李建平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编校差错图书

李建平

摘 要 在图书编校工作实践中,原稿和校样中存在的错误不但类型多样,而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错误具有普遍性,对影响编校工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工作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对编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不但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做好各种技术准备进行积极的预防。

关键词 编校工作;出错规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4-0122-02

在图书出版活动中,一本书的诞生始终伴随着发现错误、质疑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在图书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多种多样,对图书质量和读者阅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作为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编辑和校对人员担负着消灭各种差错、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任务。因此,对导致编校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探讨,发现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编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编校工作出错的表现

1)错误具有难以识别性。各种类型的错误混杂在长长的文字队列中。即使你火眼金睛,明察秋毫,也会因为其不露痕迹而难以识别。比如词语和成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字、音近字,它们之间或是一点一画的细微差别,或是偏旁的不同,诸如礻字旁和衤字旁组成的形似字,比如裸子植物和祼子植物、修禊和修褉如果不留心辨别就会把错误放过。

2)错误容易重复出现。在校样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同一种类型或者相同的错误重复出现,注意改正了前面的,可是后面还会不时出现,似乎有意在考验你的耐心和毅力。尤其是引用的材料和摘录的语句中,如果你觉得可能存在问题而不去核对原文,改正其中的人名、时间和过时的说法等,就可能因为时过境迁原来正确的变成了错误的。比如,初中教辅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程引用的时事材料,如果今年修订或者再版时不注意改正时间,更换时效性很强的材料,就可能犯这类错误。

3)错误的出现具有规律性。在工作中,虽然错误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也存在共性,总是常见的几种类型,比如文字差错,人名、地名、时间差错,图表和公式,等等。尤其是在一篇文章中,同一个词语或者同一种类型的错误会反复出现。比如:在一篇文章中,词语“就座”错为“就坐”出现了三次;“屋脊最高约1.5米左右”,“中柱离火堂约1.5米左右”,出现了两处词语语法的误用。因此校对稿子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错误出现的规律,做到胸有成竹,从而迅速地找到存在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小心谨慎是应该的,草木皆兵则不可取;认真细致是应该的,锱铢必较则不可取。因为错误的产生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却是有限的,应该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而不是工作不讲方法,导致拣了芝麻却丢了西瓜。所以,工作方法有时显得很重要。

4)错误的识别需要综合知识。这种情况是说文字、词语或者各种知识本身是正确的,可是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组合不当从而导致错误。一些犯了知识性和科学性差错的错误,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有段材料中讲到“烽火戏诸侯”的主角是妲己和周幽王,而事实上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无缘无故地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各地急于前来救驾的诸侯。明显的错误很容易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的不太引人注目的错误,需要我们更加认真细致,同时丰富知识积累,不因某些方面知识的欠缺而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2 编校工作出错的原因

1)语言文字的复杂多变。图书内容主要是由文字和图片组成的,一本书的内容少则几万字,多则几十万字,其中蕴含知识的丰富性可想而知。从图书外在形式上说,从封面文字、正文到封底文字,由于汉字具有音形义的相近性和相似性,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出现差错。从知识性来说,不同门类、不同品种的图书具有程度不同、深度不一的专业性知识,对编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也提出更高要求。

2)关注对象具有复杂性。在一本校样中,需要关注的对象众多,比如文字、数字、标点符号、图表等,小到一个英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大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参与的主要人物,稍有疏忽就会让差错从眼前溜走。这就要求编校人员在工作时不但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保持精积极的工作状态,而且要善于总结工作对象的规律性,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3)相似错误的出现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知识的发展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这门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许就为另一门学科知识的增长打下基础。虽然有些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只要认真学习前面的知识,后面的知识也就相对容易得多了。校对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知识不断增长、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虽然苦累相伴,但通过校学相长,也会让人乐在其中。对于一些跨学科知识,比如理科教辅图书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引用,文科教辅图书中对科学技术的阐述,一般社科类图书中融合的其他学科知识等,由于知识跨度较大,只具有专门学科知识不易辨别和发现其中隐含的知识性错误,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并且做好各种技术准备。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凭着经验办事,最好是多想一想,多查一查,多问一问,做出准确的判断。

4)出版流程的不易控制性。图书出版流程主要包括作者、审稿、编辑、排版、校对、质检和印刷厂生产等环节,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广,衔接工作做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作者要写出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内容高雅的作品,编辑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审读和文字加工处理,排版人员要及时准确地排出校样,校对要努力消灭书中存在的各种差错,印刷厂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印刷装订等。各个环节尽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是难免哪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从而影响整个工作的进行,因此要事前制定详细的流程控制方案和应急预案。

3 编校工作出错的预防

1)克服错误产生的不利因素。根据对实际工作的总结,错误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看,工作态度不端正,质量意识淡薄,对工作挑三拣四,工作技能不扎实,不注重学习等,导致工作时缺乏积极性,掉以轻心,心不在焉,对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从而埋下质量隐患。从客观方面看,原稿是电子稿还是手写稿,原稿的写作水平和编辑加工的质量如何,图书蕴含知识的难易程度,各校次校对人员的安排是否合理,交稿时间是否紧迫等,决定着错误的消灭程度。校对工作是一项对质量要求较高的文字工作,即使你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尚且会留下些许遗憾,那么疏忽大意,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更是会留下质量隐患。所以,我们必须对错误保持高度的警惕,真正能夠坐的下来,钻的进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勇气,做好本职工作。2)注意错误类型的多种性。《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详细列举了图书中常见的错误,具体包括文字差错、词语差错、语法差错等。这些错误类型,并不是每一本图书中都会出现的,只不过某些错误类型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已。在日常工作,明确哪些类型的错误最容易出现,哪些是需要防范的重点,我们的工作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虽然常见的错误大致有以上种类,但在一本本具体的图书,这些错误又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味凭经验和勇气办事而不知随机应变,就会让错误溜之大吉。

3)善于观察错误出现的地方。一本书从封面到封底,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从书眉到页码,都可能是错误蛰伏的地方。虽然图书的正文是错误隐藏的重点区域,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但是如果图书的封面或者封底出现明显的文字错误或者印制瑕疵,也会使读者产生一种图书质量不佳的印象,从而影响到图书的卖场销售。对出版单位来说,虽然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编校质量为合格,可以进行生产销售,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要在图书合格的基础上,努力把图书做成精品甚至经典,赢得社会大众的欢迎,为此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4)认真总结错误出现的规律性。从图书质量检查和自我检查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一般错误容易出现在图书的开头和结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一方面可能是稿子要得很急,留给校对的时间很短,没有做好各种准备就仓促上阵,从而导致忙中出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工作方法不对,抓不住重点,该改的错误改不出来,不该改的地方没有根据地乱改,有时还自以为是地把原本正确的改成错误的,人为地增加下一校次的工作量,等等。结尾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刚开始校对稿子时,注意力集中,状态良好,思维活跃,对于存在的显性或者隐性错误十分敏感,工作效率很高。到了工作临近收尾阶段,尤其是教辅材料的答案部分,可能由于前面错误少而精神放松,或者由于外在干扰造成分心,导致工作效率低,很明显的错误也可能被认为是正确的而放掉。要想工作科学高效,首先要方法得当,其次要善于总结,才会在蛛丝马迹中发现端倪,在别人认为正确的地方找出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凭工作经验做事很重要,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总结错误产生的规律,研究有效的应对策略,让自己在面对错误时更加处变不惊,胸有成竹。

综上所述,编校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虽然类型多样,原因各异,但是通过实践工作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其中的规律也是可以发现并作为工作技能和工作智慧加以运用的。管理学理论指出,事后控制很重要,但是事中控制和事前预防同样重要。在校对工作中,充分考虑可能出错的各种因素,认真总结遇到的差错类型,进行积极的预防,就会把出现失误的风险有效降低,从而保证编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校差错图书
丁是丁,卯是卯
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发布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短文改错练习题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