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研究

2017-09-13 22:18刘心珊
求知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生平邓小平改革开放

刘心珊

一、引言

关于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的研究在长期发展中获得了较大进步,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参与研究的人员很多,但是却缺乏研究专家,且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是采取个人形式进行,缺乏研究创新。所以多项研究成果不仅重复率高,还难以找到精品。因此,研究队伍应当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本文选取邓小平生平中的几个片段研究邓小平思想,缅怀邓小平一生的丰功伟绩。

二、当前研究工作的基本现状

当前,研究工作者已经对邓小平同志的文章以及讲话等进行整理并合编为相关著作进行发表与出版,这样的做法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支持。另外,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以邓小平生平以及思想发展为主线的多本著述,其主要是作者从侧面角度来对邓小平同志的相关史料进行补充。总体来说,以上著述的发表为全面了解邓小平提供了参考,对研究工作十分有利。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纪录片也逐渐成为研究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的重要教材,其主要的拍摄形式包括历史真实影像与图片材料的展示、相关历史遗迹的重回拍摄以及与之相关的当事人的采访等。关于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的研究性著作的发表代表了我国相关研究工作的学术进步与发展,且大多数著作都主要是对该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研究工作进行评价。

三、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研究实践

1.法国留学时期

留法勤工俭学对于邓小平走向革命有着重要意义,在该阶段,邓小平在赵世炎、王若飞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参与到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活动中,思想发生重大转变。1922年,邓小平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成为《赤光》编辑部成员。1924年末,邓小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机构执行委员会成员。1925年,邓小平被任命为里昂地区党的特派员,主要工作职责为领导里昂地区的党团工作和华工运动,正式加入到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作当中。总体来说,邓小平的留法勤工俭学经历,是邓小平参与伟大共产主义革命的起点,在该阶段的学习与斗争实践过程中,邓小平越加坚定信仰,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并从一名爱国青年逐渐发展成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此,邓小平的名字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世界风云变幻紧密联系着。

2.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作为八路军第129师政治委员,始终在华北前线坚持抗战,创建多个抗日根据地,留下重要的抗战业绩。其在军队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开展工作,实现敌后抗战局面的形成;注重干部教育,引导指战员明确抗战形势与任务,建立并完善政治工作制度。其在抗战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在贯彻执行党的指示要求的前提下,立足实际,提出全新的根据地建设方案,开创根据地新局面;并不断总结抗战经验,提出积蓄力量、战略反攻准备等多项指导原则;并积极发动群众,注重基层政权建设,发挥游击战争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不断开展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多项运动,实现了根据地的不断发展,为全国抗战大局最终实现做出了极大贡献。其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领导开展了根据地的整风运动,强调毛泽东指导思想的重要性,避免多种思想因素限制。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成为大战略区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并指挥了上党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多项战略转折性的军事行动。上党战役的胜利,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并配合了重庆谈判斗争的顺利进行。跃进大别山则拉开了战略进攻序幕。淮海战役的胜利更是明确了长江以北局面的形成,并控制了全国局面。渡江战役的胜利更是打破了国民党的重要长江防线,实现南京地区与华东大部分地区人民的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发展反动统治。

4.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邓小平务实地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正确的思想主张,但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局限。當“大跃进”后果严重凸显时,邓小平积极配合毛泽东实现纠“左”,并起草了调整生产关系和工农业政策的多项重要文件,提出“包产到户”来解决农村困难,进行相关指导。在八届十中全会后,党的指导思想出现错误,但邓小平依旧坚持纠“左”并提出国民经济调整与发展等多项重点策略。“文化大革命”期间,其思想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建设问题的思考,了解基层情况和意愿。在正式恢复工作后,邓小平思维依旧敏捷、开阔,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对国家工作问题认识清醒,并积极提出“国家的发展应当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的思想方针,开展了多方面的整顿工作,促使“文化大革命”提前终结。

5.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实现了理论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就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真理标准问题展开讨论,作出了实现工作重点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的转移策略的制定,实现了社会生产力量的集中,明确了思想与政治路线,为改革开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邓小平提出“小康”目标以及“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两个重要思想,试办了4个经济特区,在之后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完成,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思想,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在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下,中国经济迈向了更高的台阶,并由邓小平主持完成了改革开放总体设计,实现社会的有机整体的形成。而邓小平退休后,依旧活跃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为实际工作的开展作出重要指导。

四、结语

对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措施,有利于为群众提供更加广泛的精神力量与发展动力。所以,相关研究队伍应当对当前研究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积极就实现研究水平优化的相关改革措施展开探讨,积极从提高研究工作者素质以及进行研究方式改革等多方面调整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季 明.当前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4):13-17.

[2]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四川党史界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研讨会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4(10):126.

[3]张注洪.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世纪桥,2005(6):78-81.

[4]王敏玉.三十年来国内邓小平生平研究综述[J].党史博览,2011(10).

[5]王江涛.论邓小平的生平经历对改革开放的影响[J].商,2013(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平邓小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赠方瑶
曾巩生平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
红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