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对警察形象的影响

2017-09-13 11:05李鹏于群王丽莎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影响

李鹏+于群+王丽莎

摘 要 现代性视阈下的传播媒介与警察群体关系紧密。现代传媒对警察形象的呈现有着重要作用,进而对警察文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现代传媒的广泛应用,使当代警察形象呈现出个人化、片面化和多元化倾向。研究现代传媒对警察形象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警察文化的“现代性”特征。

关键词 现代传媒;警察形象;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4-0076-03

现代性社会中传播媒介对警务活动的呈现与宣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一方面,公安机关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通报案情,提高办案透明度,达到增强组织威信和扩大组织资源,提高警察形象的作用。另一方面,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应用也对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警察的形象、威信、办事效率以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被放置到公共传媒和民众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众声喧哗的现代社会,只有正确认识现代传媒对警察形象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利用这把双刃剑来塑造积极健康的警察形象,丰富警察文化的内容。

1 现代传媒与警察

1.1 何谓现代传媒

传媒即传播媒介(Media),它是传播内容的载体,传递信息的手段、工具与渠道。现代传媒包括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电话等媒体形式;“自媒体”(We Media)是普通大众通过数字化、电子化手段传播的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新媒体的总称。它包括网络社区、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自媒体”已成为民众获取讯息最重要的方式。

1.2 警察形象的内涵

警察形象是个复杂的多面体,分为警察的公众形象和自我形象。“警察公众形象与自我形象具有互补性——前者是他人如何看待警察的问题,后者是警察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而警察对自身的期望主要是由其他人对自己期望的解读所支配”[1]。在现代媒体的作用下,无论是对警察自身形象的认同和自我指涉,抑或是对警察公众形象的颠覆与塑造,政府与公众总是期待着公正廉洁、执法严明、兢兢业业、办事高效、维护法律权威和公民利益的警察形象的出现。理想化的警察形象是崇高和威严的,警察是不容侵犯的。警察形象反映了警察队伍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执法水平与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建构警察文化的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1.3 现代传媒与警察的关系

“现代传媒被誉为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利,其作用日益重要”[2]。现代传媒具有反映警察形象的对照作用,是塑造警察形象的必要手段,同时也起到舆论引导和沟通民意、联络群众的纽带作用。可视化、便捷化、大众化的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了警察形象的塑造方式,成为实现现代警察文化功能的重要途径。现代传媒和警察群体的关系密切,警察组织利用现代传媒来宣传维护警察形象、普及法律常识、震慑犯罪分子、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执法者的权威,让民众知法、懂法、守法;并试图通过现代传媒的新方式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引导民众认同警察和警务活动的合法性,将警察视为公民利益的守护者,是社会长治久安的维护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代表。但在警察组织试图塑造良好警察形象的同时,现代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问题。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警务活动和警察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媒体的曝光和民众的注视,如警务活动是否符合规范、警察行为和办事态度是否合乎情理、執法程序和环节是否公允合法、办案效率和满意度是否在民众的可接受范围内等,都是现代传媒与公众关注和审视的焦点。

2 现代传媒对警察形象的影响

警察形象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悄然发生着变化。建国初期,警察是震慑罪犯,打击犯罪活动,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力量。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都将警察塑造成无畏艰险、勇敢顽强,无情打击阶级敌人的革命斗士,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十年“文革”的公检法恢复了应有的职能,但各界对警察形象的认识也已片面、模糊,公众对警察形象缺乏认知,认为警察想当然就是破案抓人,形象上就是“武、大、黑、粗”,线条是粗犷的,形象趋于单一。事实似乎也是如此,由于时代局限,导致当时的警察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似乎警察队伍没有也无需多少文化,思维还是停留在简单的阶级斗争的敌我矛盾中。加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恶性案件较少,社会治安相对稳定,民众对警察的形象感知与“文革”时期相差无几。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被卷入到现代性的浪潮之中,思想的解放,时代的激变,利益重组、矛盾凸显,社会治安环境趋于复杂,民众对警务的需求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警务活动从过去单一打击、惩治犯罪,逐步转向服务型、管理型、治安维稳等功能上来。民众对警察形象的认知与感受出现改变。在社会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出于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的工作职责,警察经常出现在利益纠葛,矛盾叠生的风口浪尖,无法避免地成为传播媒介及舆论关注的焦点。现代传媒,尤其是“自媒体”,凭借其广泛性、平民性、传播性和宣传性的特征,深刻的影响着现代警察形象的生成与演变。

2.1 现代传媒影响下警察形象呈现出个人化、片面化倾向

“现代性”进程中,官方或主流媒体利用传统的传媒方式,力图塑造维护法律尊严、惩治犯罪、伸张正义的良好警察形象。公安机关通过宣传报道各类案件和执法活动中警察的业绩和贡献,旨在向民众宣传遵法守法理念,认同警察的工作和行为,让警察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使其感受到警察是正义的化身而非暴力的工具、宣扬警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但是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警察工作所遇到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群是不均衡的。警察活动的主要对象因人们的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受限,这些人一般是警察处理的投诉者、受害者或是违法者”[3]。当现代警务迈入到社区警务时代后,警务活动的范围、提供的服务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公民与警务活动频繁接触后,民众对警察形象的感知便呈现出个人化的倾向,这也是现代性所带来的碎片化和日常化的必然结果。个体公民在接触警务活动时很容易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公民的心态、情绪,加之特殊事件或办案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造成公民对警务活动的效率、警察言语行为的认可或不认可,对办案效果的期待等产生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民众将亲身经历、感受,通过自媒体等现代传媒方式加以抒写、展现,警察形象便通过个人化方式被放置到公众、舆论面前,其产生的效果不言而喻。例如2016年8月6日,有网友在微信上发图片并配文,交警上班期间离开警车购买水果,就此引发网友的广泛热议,在事实真相未弄清之前,仅凭网友一人的一面之词,或截取警察行为的片段,就会让很多人相信并对警察形象产生质疑。endprint

每个参与或接触警务活动的公民,都会根据自己的体验生成对警察形象的解读和评价。但个人获取的关于警察形象的信息并不是全面的,而是片面的,甚至获得的形象是先入为主的。而其他没有接触或过参与警务活动经历的民众,往往也只能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片面、间接地获取他们所认可的警察形象信息,并对警察形象进行个人评价和再次生成与宣传,这样生成的与传播的警察形象必然是片面的和个人化的。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共同作用和有选择性宣传下,警察的形象逐渐成为个人选择下的片面的组合的意象,人们也无法通过媒体还原完整的警察形象,因此造成人们对警察形象认知的碎片化和片面化。

2.2 现代传媒影响下警察形象呈现出娱乐化倾向

现代媒体出于商业目的,为迎合大众口味和猎奇心理,常会选择报道一些负面的警察新闻和贬损警察形象的新闻事件;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警察形象的夸大虚构也能找到迎合读者、观众审美趣味的强烈痕迹,呈现出很强的娱乐化倾向。

现代传媒十分热衷于搜集警务活动中的瑕疵和丑闻。在新闻报道和媒体传播、影视作品中,警察的负面形象比比皆是:违法乱纪、利己主义、官僚做派、懒政怠政,此外还有刁难群众、无所作为、执法不公、腐化堕落等,这些负面形象有的仅靠一面之词,有的只是道听途说,但在被现代传媒放大和追踪之后,造成了公众对警察形象的质疑和争论,面对数量庞大的镜头、手机和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的传播与转载,官方回应在网络的众声喧哗中变得苍白无力。在诸如警察打人、警察酒后驾车、警察不雅视频等负面新闻报道在现代媒体上铺天盖地、肆意宣扬后,现代商业社会又完成了一次利用媒体炒作吸引公众眼球,满足大众娱乐的商业活动,而警察形象在这样的商业戏谑中成为公众诟病和质疑的对象。

尽管一些媒体存在抹黑、损害警察形象的行为,但现代传媒的影响力也警醒着警察群体不能忽视现代传媒的力量,良好警察形象的塑造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方能深入人心,而不良的警察形象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在媒体网络上迅速传播并且影响深远。

2.3 现代传媒影响下警察形象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公众常认为媒体是中立客观的,是社会批判的有力武器,是维护民众权益、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于是无论是媒体人还是普通大众都习惯将警务活动、犯罪事件、警察形象放置在媒体上品头论足,形成对警察形象评价的多元化表象。

现代性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化,现代传媒也不例外。例如,往往是自媒体曝光的一个很小的新闻事件,经过迅速传播,继而引发众声喧哗,个人意愿的表达和公共领域的讨论迫使警察形象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人们对警察形象或认可、赞扬,或批判、质疑,或同情、期待,或冷淡、否定;在现代传媒文化的环境下,再也无法还原出一个绝对完整、合理、真实的警察形象,公众只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在林林总总的现代媒体中选择一个自我认可的警察形象。

警察群体自然希望通过官方媒体的宣传,塑造良好正面的警察形象,以此证明警务活动的合法性、权威性。如每年都会举办的公安晚会,会上都会表彰公安机关的英模英烈,以宣传正能量,撒播公安阳光形象。无论是央视还是各地地方电视台,都设有法制频道,上到大案要案的侦破与纪实、警察的英勇事迹宣扬,下到普法短剧、安全常识的演绎,为国为民,高尚、威武的警察形象被不断地树立、正名。而作为公关知识分子代言人的新闻媒体则总是从公平、正义,维护民众权益的角度出发,既要宣传,同时更多是监督警察行为,力求独立客观地批判警务活动中各程序和环节是否合理合法,追求实现公平健康的执法环境。

直接接触警务活动的被执法者、投诉者或办理相关业务的公民个人,他们从亲身经历得出对警察形象的总体感受和具体判断。没有参与警务活动的他者,也可能依据自身价值体系和个人经验,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来选择不同媒体所勾勒的警察形象,作为自己对警察形象的认识。以上不同的社会群体,在现代传媒的多元作用下,对警察形象生成、影响和评价呈现出多元化、不确定的倾向。

由此可见,当代警察形象的生成和再塑造已经深受现代传媒的影响,在现代性文化和现代传媒的影响下,警察形象必然呈现出的个人化、片面化和多元化的倾向。这也促使现代社会中民众对警察形象,警务活动和警察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警察群體应该认识并重视这种影响并积极应对、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这对建构现代警察文化、探寻警务变革的发展之路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兆端.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497.

[2]刘力畅.论优化媒体介入侦查的对策[J].法治与社会,2012(24):261-262.

[3]罗伯特·雷纳.警察与政治[M].易继苍,朱俊瑞,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60.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