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磊
摘 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也有助于推进企业合法经营,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探索职业道德渗透模式,坚持思政课教学、专业理论课教学、日常教育管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社会实践诸环节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渗透,培养“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并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渗透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90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是否能胜任岗位需求,立足本职岗位干好工作,不仅取决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看他们是否具有端正的职业态度、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团体协作精神。
1 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更要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确立主人翁意识,培育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并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术教育,而是一种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要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重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敬业精神和诚信品质,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和劳动者的客观需要
我国经济阶段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重视专业素质逐渐转向重视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学生的职业技能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却是只有学校才能胜任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走出“重智轻德”的误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学生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培养,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放在首位,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事业心、责任感、较高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劳动者。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需要的是公众的道德精神,最根本的是公众的责任品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交织涤荡导致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日趋多元化,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美丑不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金钱至上、诚信缺失,部分从业者为追逐经济利益而不讲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部分人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对资源过度开采、竭泽而渔,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事件频发。这些现象不仅不断逾越、冲击着传统道德的底线,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也有悖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构想。作为培养社会劳动力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要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觉意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职业操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4 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从发展的角度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形成,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职业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提高职业能力。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形成强大的学习原动力。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社会竞争力,适应未来工作所需,实现职业理想。
2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渗透模式
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在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班级日常教育管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渗透职业道德内容,让学生既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又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和能力,立足平凡岗位,安心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做出业绩,实现人生价值。
2.1 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职业观,正确认识职业、职业与专业的关系,正确认识职业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及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确立主人翁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通过思政课教学,教育学生懂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创业。
2.2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
高职院校要发挥专业课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把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渗透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内容寓于专业课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渗透职业道德的情景和氛围,探索采用诸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设一些为学生提供开展职业理想、职业纪律、安全文明及节约成本等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验实训场所,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接受良好职业素质的熏陶。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把具体的学科知识和职业道德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亲自感受和体验本行业、本专业具体而丰富的职业道德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能力。endprint
2.3 在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中渗透职业道德
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是企业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然而部分高职毕业生急功近利、缺少责任心、事业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这已普遍成为用人单位最头疼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未雨绸缪,对刚入学的学生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职业观念,端正职业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对大二、大三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机制、就业渠道、用人单位的对人才需求,掌握岗位招聘应试技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使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不是对自己的约束,而是帮助自己迈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2.4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职业道德
高职院校专业不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也不相同,职业规范在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要求。职业道德对社会成员诚实守信,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合作的要求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加强学生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抓好上课出勤率,规避学生上课迟到、倒退、旷课现象。严格课堂纪律、作业和考试纪律,规避课堂上的不良现象,杜绝作业、考试中的抄袭、作弊行为。加强学生集体活动管理,增强学生的爱班、爱校的集体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日常教育管理活动让学生明白,今天所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是日后的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
2.5 在社会实践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实践是连接高职院校和社会的桥梁,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渗透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要结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优化教育管理机制,把学校教育与就业、创业实践相结合,与服务社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企业、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实践,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见学、实习实训过程,把行业规范、职业伦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精神向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明白自己今后所从事行业的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体会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养成的良好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蔡婵.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知识经济,2013,(5):154-155.
[2]何玲霞,曹正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9-32.
[3]严考亮.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17):78-80.
[4]张晓琳.高职院校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64-165.
[5]刘雪松,申平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路径探讨[J].华章,2012,(3):141-142.
[6]葛志亮.關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3):297-300.
[7]郭明,童志坚,钟颖.把职业道德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J].学习月刊,2013,(3):113-114.
[8]康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J].纺织服装教育,2012,(3):236-238.
[9]谷朝众.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教育,2012,(19):9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