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芬
掌握学法,学会探索,培养能力是一种高效开展语文教学白勺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文本出发,抓住读写的结合点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
一、创设学习情境,集中注意力
人们发现,当全神贯注地关心一件事情时,人们能最快地、最大限度地获得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信息。这是因为当人们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们全身的感官都放在这件事情上:人们的眼睛在看它、耳朵在听它、思维在想它,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它。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养成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习惯。部分学生没有集中精神学习知识的习惯,此时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慢慢养成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
比如在开展《鱼游到纸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以前见过鱼,鱼是在哪里游呢?
生:鱼在水里游。
师:可是为什么作者说鱼游到纸上了呢?
(学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认为这个问题不合常理)
师:是作者的眼睛看错了,还是作者在编一个神话故事呢?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希望了解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鱼是怎么样游到纸上去的?那是一种特殊的鱼吗?抱着学习的好奇心,学生开始接受教师的引导,阅读课文)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听到鱼游在纸上这样的奇闻时,就会产生好奇心,想了解是怎样一回事。当学生产生好奇心时,教师就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如果希望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知识,就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希望了解自己为了什么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教师应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这个问题,找到学习的目的。
教师可以应用播放多媒体、讲故事、设悬疑等方法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主动地学习知识。当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二、引导学生探索文化知识,培养分析力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体验式思维为主,比如小学生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时,会说这篇作文很好、很优秀;看到一篇不好的文章时,会说这篇文章不好看。通常小学生很少能理解他们说这篇文章很好或很不好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更不能应用富有逻辑性、层次性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表达缺乏层次性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平,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一套分析文化知识的模板,让学生学会应用科学的模板思考和表达。
比如在开展《鱼游到纸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框架、写作特点、思想情感这三个角度分析文本的艺术价值。
师: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它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生:《鱼游到纸上》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它有清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素,这部作品结构明晰、叙事简练。
师:为什么你们听到“鱼游在纸上”就产生想看文本的心情呢?作者是抓住了读者怎样的心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呢?
生:这篇文本应用了“抖包袱”的艺术手法,即作者在标题中设了一个悬疑,让读者很希望以解开疑团为目标阅读文本,读者追寻着作者设下的疑团一步一步了解這个事件,最后包袱抖开时,读者恍然大悟,觉得疑团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师:作者是怎样在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学生表示回答不出来)
师:作者在叙事中就会传达情感。比如“我”刚开始是抱着怎样的心情跟画金鱼的人接触的?接触后心情是否有产生变化?最后又对画金鱼的青年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刚开始是因为好奇心认识了画金鱼的青年;在认识的过程中,“我”发现青年似乎性格孤僻、冷傲,不太爱理人,于是对青年产生了负面的看法;后来“我”发现原来青年是一个聋哑人,他听不到别人对他说话,并且在专心致志画金鱼的时候也没有注意到别人对他讲话。结合情感体验,学生能意识到“我”认为青年是一个身残志坚、让人佩服的青年,要以青年为榜样,即使是身有残疾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一篇非常励志的叙事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文章结构、写作特点、思想情感这套模板来分析问题,当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积累了语言表达经验以后,学生便能提出自己的描述模板,说明文本的文化艺术价值。
三、引导学生改写文本,培养改写力
部分小学生的写作素材不丰富、写作基础不足、写作技能不强,他们不能及时完成各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改作文入手,掌握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技能。比如在开展《鱼游到纸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句子改写的训练。
师:“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流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同学们能够把这段话尽可能改得简单吗?然后分析以下改写前和改写后的效果。
生:可以把形容词“呆呆地、静静地”去掉,句子变为…一
师:嗯,还有什么词能去掉呢?
生:把“一个人”去掉……
(学生逐渐去掉句子的支千,只剩下句子的主干)
师:结合刚才的学习过程,一个句子中,哪些部分可以去掉?哪些部分不能去掉?去掉句子的支线是什么表达效果?不去掉支线是什么表达效果呢?
(学生一边思考,一边热烈讨论)
学生在把复杂的长句改成短旬的过程中,会理解汉语句式的构成。当学生理解了汉语句子的构成后,就能理解应用各种修辞手法把句子变得生动、更具表现力。
教师引导学生把长句改短旬、短句改长句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改作文、掌握其中一个写作技巧的教学案例。只要教师长期引导学生改写文本,定向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就能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如果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动机、写作的兴趣。学生在每节课中都会学到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这—次的课堂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当作写作素材来写作文,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有趣的写作方法,尝试仿写这种写作方法。兴趣和动机就是学生创造力的来源,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愿意投入饱满的热情写作,激发创造力。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自主挖掘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分析文本的方法深入地思考知识,应用引导学生改作文的方法一项一项地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应用引导学生找到创作源泉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力,让学生愿意主动创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