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一生唯一的小说评论

2017-09-13 19:53姜红伟
广州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国政法大学诗社海子

姜红伟

作为海子作品的研究者,我曾经见识了海子创作的长诗、短诗、诗剧、诗学理论、诗歌评论、故事、小说、散文、散文诗、翻译诗歌、文论、序言、学术论文、通讯报道、书评、书信、日记、绘画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但是,唯独没有看见海子撰写的小说评论文章。

2016年的5月9日是一个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大惊大喜的日子:因为我终于在一本“团刊”上见识到了海子的一篇小说评论文章。

给我制造这种惊喜的人是原中国政法大学詩社首任社长、如今的中国林业文联常务副主席、《生态文化》杂志主编、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先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16年 3月中旬的一天,我和海子生前的同事,也是八十年代很有名的青年诗人吴霖在微信里交谈的时候,我请他介绍中国政法大学诗社的创办情况。于是,他向我推荐了他的学生、诗社首任社长李青松,叫我找到他。同年5月5日,为了写作《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史》一书,我经过多方寻找,找到了李青松的新浪博客,并给他留了纸条:

尊敬的李兄您好!久仰您的大名!我是吴霖的朋友,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目前正在从事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史的研究。我正在写《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史》,您和政法大学诗社是我重点要写的内容,希望能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盼回信告诉我您的手机号和微信号!

时隔四天之后的5月9日上午10点31分,我收到了李青松的回信:红伟兄好!你的纪念馆在哪里?吴霖老师什么情况?望告知。微信已发,接受即可。谢谢!

接着我们加上了微信,开始了联系。对于李青松这个名字,我早在三十一年前就久仰他的大名。那时候,1985年,新疆《绿风》诗刊组建了国内青年诗歌社团联谊中心,由于他任社长的中国政法大学诗社和由我任社长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第二中学春芽诗社同时被联谊中心吸收为会员,并将我们两家诗社的名录进行了公开登载,因此,我和李青松尽管从未见过面、通过信,但是,因了我们共同的身份,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了!

在交谈中,我向他说明了我的想法,准备采访他有关中国政法大学诗社的情况。对此,李青松说“没问题,我当尽力配合”。同时,他告诉我“之前微信里涉及一些法大诗社的事情,你可查阅”。于是,按照他的提示,我对他的微信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浏览。结果没想到,在他2016年4月20日发布的微信里,我不但查到有关中国政法大学诗社创办的内容,而且居然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关于海子的重要内容。在李青松发布的微信上有一篇短文和两幅图片,短文内容摘录如下:“青年布尔什维克的记忆。一九八四年的团刊。封面别有意味。主编毛磊。那时的毛磊。就注重培养和扶持文学青年,在团刊上专门开设诗歌专页,刊发文学爱好者的诗歌作品……”两幅图片,一幅是1984年某期中国政法大学《团刊》的封面图片。封面正上方,是红色的团刊两个大字;封面的最下方是蓝底白色的六个大字:中国政法大学;封面的正中央是两只比翼齐飞的白色的海鸥在飞翔;封面的右下角是红色的团徽。第二幅图片是半页的目录。在下半部分,刊登了编委会成员、出版日期和主办单位的名称,“本刊主编:毛磊;常务编委:王策、于学忠;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出版;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团刊编辑部主办”。在该刊设立的《诗叶》栏目中,依次刊登了李秀华的散文《春思》、李青松的散文诗《核桃花》、张国森的诗歌《感情是什么》、王瑞春的哲理诗《永乐钟》、曙光的诗歌《春芽》。最后一篇,赫然是海子的小说评论文章——《张承志〈北方的河〉印象》。

在这本普普通通的《团刊》中,居然刊登了海子的小说评论文章!

面对着目录中那个熟悉的作者名字和陌生的小说评论文章题目,我的心情在此时此刻别提有多开心了。海子的这篇题为《张承志〈北方的河〉印象》的小说评论文章,我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对于张承志的这篇优秀的小说作品,我却耳熟能详。因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黄金时代里,这篇作品堪称是那个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作品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无定河的汇合处。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黄河,黄河给了“我”父亲般的尊严和慈爱,得到过它伟大力量的赐予。当“我”再次扑入那被“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黄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父亲的博大和宽广,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河寻到了“我”的根。

《北方的河》原载于《十月》1984年第一期,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一经发表,就以其沉郁的抒情风格、诗意的语言和青春热情的理想主义气质引起文坛强烈反响。被王蒙誉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

尽管当时由于无法看见这本《团刊》,所以无法获悉海子这篇小说评论文章的全部内容。但是,可以想象到,海子在阅读《北方的河》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一定是充满了阅读的快感。于是,便欣然写下了这篇小说评论文章。

为了见识海子这篇小说评论文章的“庐山真面目”,我给李青松发去微信求助,希望他能提供这本《团刊》。然而,他回信告诉我,这本《团刊》并不是他本人的,那两张图片是他从一个朋友圈里转载的,忘记了出处是哪里了。

《团刊》的线索戛然中断之后,我虽然大失所望,但是却没有绝望,而是依旧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寻找这本《团刊》的下落。

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在时隔十个月之后,我终于有幸得以一睹这本《团刊》的真容。

能发现并得到这本刊物,除了首先要感谢李青松之外,我更应该感谢另外两个人:一位是著名诗人——海子的同事、诗兄、好友吴霖,一位则是吴霖和海子共同的学生张国森。在我寻找海子轶诗轶文的过程中,吴霖给我提供了很多线索和很多帮助。正是由于他的介绍,我才得以和张国森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法大学诗坛上,张国森是一位颇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学生优秀诗人。大学期间,身为中国政法大学诗社秘书长的他积极投身于诗歌社团建设和诗歌创作,先后在《中国作家》《诗刊》等国家级大刊物发表诗歌作品,轰动一时。2017年2月14日,经过吴霖的推介,我和张国森在微信上取得了联系。这是一位非常热情的兄长,对于我研究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当时,我刚刚完成一篇有关中国政法大学早期诗社的诗歌史料文章,作为当年和李青松、王彦等人参与创办中国政法大学诗社的元老之一,我觉得很有必要得到他的指正。于是,我在微信上表达了我的意愿,希望他能对这篇史料文章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进行更详实、更全面的补充和完善。张国森看了我的文章后给予了鼓励。当时,由于缺少完整的诗社刊物资料,致使文章缺少很多重要内容。为了使这篇文章更全面、更翔实,我请求张国森能帮助我提供有关中国政法大学的诗社资料。张国森十分热心,表示全力支持我写好这篇中国政法大学诗社简史。在时隔二十天之后,我收到了张国森寄来的七本十分珍贵罕见的诗社刊物复印件。其中,就有那本我梦寐以求的《团刊》。endprint

这本《团刊》是总第六期。拿到手之后,我最迫不及待翻阅的就是海子的这篇小说评论。这篇文章刊登在《团刊》开设的文学副刊《诗叶》栏目中,责任编辑是李青松和王妍。海子的这篇小说评论原主标题为《我们的水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男子汉》,副标题才是《张承志〈北方的河〉印象》。

我们的水土,我们的人民,

我们的男子汉

——张承志《北方的河》印象

他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和人民总是怀有一种近乎战栗的深情。他的一往情深,决不是甜软的和风,而是粗糙的、悲怆的。冲击这位男子汉宽阔的胸怀,同时又激动地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对河流和土地的挚爱。

他在《黑骏马》里唱出了骑手对草原母亲刻骨铭心的爱,唱出了蒙族古歌和血液中悠久的和新生的东西。而在近作《北方的河》里,他把自己颠抖的笔触伸得更远。他写到了四千多年前的彩陶,是这彩色的陶片汇成了我们民族古老的文化之河。

我们的主人公来到黄河岸上。“黄河正在他的视野中急驶而下,满河映着红色……铜红色的黄河浪头现在是线条鲜明的,沉重地卷起来,又卷起来……黄河像北方土地上燃烧的烈火。”从这种熔岩般炽烈的描绘中,我们和他一样深切地感受到,传统不再是沉重的包袱,而像这铜红色的“一块一块的浪头”,滚滚而来,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

我们的人民就和这河流一样,伟大、质朴、不动声色而又充满活力。像在《黑骏马》中他讴歌奶奶、索米娅等草原女性一样,这里他歌颂了更广泛的我们的扎扎实实的人民。从湟水河边顶着烈日引水浇林的高老汉到蓝天白云下扎着花头巾拔草歌唱的青海女子,從慈爱得令人落泪的母亲到沉稳刚强的“她”都成为他热情讴歌的主体。

《北方的河》历史容量大,是新时代的黄钟大吕,是惠特曼式的挥洒。他一口气写了北方的五条大河。这不是其他小打小闹的作品所能企及的。细节也写得很有诗意。河边破碎的陶罐和新生的青杨树林。黄河粗糙神秘的抚摸,回荡着马群的嘶叫声和哈萨克男人喊声的额尔齐斯河,他抱着马脖子渡过这钢青色的河流,永定河滩上一字排开的光腚男孩子们,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块土地那深沉的分量。

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位热血男儿,男子汉。他善良、正义而富于进取,心灵中浸透了美好的一切。那些自由而宽阔的大河塑造了他。他是一位大学毕业生,大学本科学的是中文,但他决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那些哺育他成长的河流。他决定报考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这不是轻率之举。这根源于他的经历和个性。他为女主人公“她”十二岁时的经历而决心承担一份责任。他还试着写诗。我敢说,正是这种责任感和对诗的渴望融合在一起,才使他做出了这个选择,才使黄河岸上站起了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他是这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在我们当中,他忙碌、快活,想着心思,易于激动。他真诚,对得起自己和别人。他崇拜自己的母亲,相信会找一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梳小辫的”。他见一条河游一条河。与他相比,小说中的那个徐华北黯然失色。徐华北虽然很有才华,也在努力奋斗,但是总与周围格格不入,尖刻地对待别人。通过对比,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美好人格的力量。这应归功于那些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值得一读。

愿热爱土地、热爱历史和人民,富于进取精神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主旋律。

愿朋友们击水三千里!

海子的这篇小说评论写得文采飞扬,充满了一个诗人的激情和诗思。与大众化的小说评论相比,这篇文章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据我掌握,海子的小说评论《我们的水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男子汉——张承志〈北方的河〉印象》是目前发现的海子第一篇小说评论文章,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篇小说评论文章,更是被西川选编的《海子诗全集》漏收,成为海子的一篇“轶文”,因此,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和十分重要的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政法大学诗社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与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应松年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