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
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案件管理科科长何静的电脑桌面上的一款软件,显示着近一年时间来案件评查的基本情况,各类数据分类别、分问题、分比例一目了然。这套建立在对数千件案件质量评查经验基础上的评查软件,不仅可以看到已办结案件的基本情况,还可以调阅相应案件的所有相关文书,从案件受理文书、审查起诉文书,到审查终结文书、公开文书等一应俱全。
案件质量评查是对检察官办案进行监督制约,促进规范司法的重要手段。上海市检察院在案件质量评查方面不仅构建了一套有效的评查制度,同时也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案件评查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了规范司法意识。
用科技强化监督
“开发案件质量评查软件的想法源于2013年6月,通过调入案管系统的数据来进行线上的案件评查工作,提高了评查工作的效率”,何静告诉记者。该系统在2013年10月上线,2014年在全市检察系统推广应用。系统包括案件质量评查、评查结果查询、承办人异议处理、查询统计等主体功能。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的不同评查要求,设有随机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3种方式。上线以来已经完成1257件案件的阅卷评查,发现司法瑕疵16处,涉及权利义务告知,证据把握,法律适用,文书制作和使用,笔录制作,卷宗装订等。另外,通过对3119份起诉书的文书对照检查发现,对外文书的质量明显提升,2014年的瑕疵文书为19份,2016年仅为3份。
过去,评查员要等待业务部门送交“三书”后进行评查,若业务部门送交迟延,评查员还要一遍遍的催促。对于有些有质量瑕疵的案件,业务部门或许不会主动提交案管部门进行评查,评查员只能通过核对审结案件数后发现,也难免会造成遗漏。如今,运用软件系统评查的案件已经达到全部审结案件的18.2%,涵盖全院主要业务部门每位检察官审结的各类型案件。评查员对一般案件可在系统中随机抽取,改变以往由业务部门送什么案件查什么案件,什么时候送什么时候查的被动局面,确保了案件评查的客观性,也大大提高了评查员的工作效率。
承办人通过这个系统能即时获知评查结果,对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如果承办人对结果有异议可以在系统内将异议反馈给评查员,评查员根据反馈意见将评查结果提交部门负责人、院案件质量评审小组或检委会决定最终评查结论。另外,部门负责人、院领导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实时的掌握本部门及全院办案质量。
“不仅是对质量的评查,我们还强化了对问题的研究分析”,何静告诉记者。利用评查软件强大的统计查询功能,对于常见、多发的问题会进行专门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形成专项报告,以帮助改进。
案件评查制度强化了干警办案行为规范的养成。法律文书的细节差错率、办案预警的提示率逐年下降。案件评查软件后续计划与执法档案衔接,让每位承办人的办案数量、质量、效率等数据都能直接为执法档案所用,实现案件评查及反馈过程的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阳光化。
用制度保障规范
案件评查会不会成为形式化、走过场的事情?评查员具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敢不敢于揭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保障案件评查质量的关键。
青浦区检察院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选任资深的检察官担任专职评查员,增强了案件评查的独立性、权威性和精准性。“目前青浦区检察院的专职评查员是对业务熟悉、办案经验丰富的资深检察官,在能力和权威性方面都没有问题”,何静告诉记者。除了选任资深检察官外,还会加强对外交流,來吸收和借鉴好的案件评查经验和建议。
其次是推行“15+10+专项”的案件评查模式。对捕后不诉、诉判不一、导致国家赔偿等15类案件开展每案必评,对检察官已办结案件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评查,对涉及民生民利和群众关注的案件、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犯罪案件等开展专项评查。
“先前我们已经出了一些考评办法和奖惩办法,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质量评查的‘案件化办理”,何静告诉记者。“案件化办理”将推进案件评查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升评查的质量和效率。将对案件评查的范围,评查的方式,评查的标准,反馈的方式,发现问题后怎么处理,包括一些文书格式、流程等都会进一步明确。“借鉴上海在推行的检察官权力清单,我们也希望能够有一个评查检察官权力清单,明确评查员的权限,包括对评查员的追责”。
现在最让何静发愁的是评查员队伍的建设,目前青浦区的案件评查员只有一名。一旦退休或调任到其他部门,又要重新去选任对业务熟悉,拥有丰富办案经验的资深检察官,但是现在这样资深的检察官十分缺少。何静正在尝试用“老带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保证评查员队伍的稳定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