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江西抚州344000)
独立学院作为教育部民办化和职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把培养应用技术型的实践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市场的需求是反映独立学院培养水平的核心评价指标,是其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独立学院面临双向改革的压力,必须抓紧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研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本文依托于当前会计专业本科综合评价这一平台,通过文献综述、调查问卷以及实践教学的客观经验,比较江西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践的现实情况与专业评价指标的客观要求之间的差别,针对具体差距进行剖析,寻找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建立“三位一体”导向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促进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无障碍过渡。
孟爱仙(2010)认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独立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独立学院生源质量和社会需求的分析,提出了要构建财税专业能力型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薛媛(2012)认为独立学院要实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学方法与路径,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文章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九个方面,建立了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郭小芬(2012)认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实践教学,文章从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训练两个方面构建会计专业的职业专业技能和素养。陈华(2013)针对具体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抽样调查,提出了手工记账和会计电算化“双模拟”,以及理论与实践配套的手工记账、集中手工记账模拟、集中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等“三阶段”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姚艳(2014)认为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及理论实践课程设置过多地依赖母体院校,缺少自身特色,而且由于投入有限,导致就业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其实践和理论教学设置也不合理,比较混乱等。独立学院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立足于实践教学评价和就业质量导向的前提下,从学生、教师、校内、校外四个要素对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教学地位,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学与就业的相互促进。杨咏梅(2014)把提高就业水平作为会计专业改革的目标,完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体现为专业基础-手工模拟实践-专业课-电算化实践-综合模拟实践-实地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思路。张丽(2014)设计了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专项模拟循环和综合模拟循环的 “双循环”实训模式,专项模拟主要包括基础会计、税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综合模拟主要包括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模块、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块等。周叶叶(2016)认为会计学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和实践性,除了丰富理论知识,还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业务能力,独立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认为其存在理论与实践不协调、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实践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任教师的会计业务实践水平等改善建议。
总的来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非常多,既有宏观视角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有微观具体课程设置内容的研究,但是基于本科专业评价视角的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基本没有,而且相关研究的趋同性较大,没有较好地与市场需求、创新创业联系到一起。本文从“三位一体”的视角,创新性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及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进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
省内独立学院会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如:某独立学院其通识与专业集中性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为20.33%,如果扣除通识教育实践学分,比重仅为17.01%;集中性实践的比重明显偏低。实践教学比较分散,课内实训多于集中性实训,单项实训学分远多于综合实训学分,实践教学前后缺少层次感和系统性。比如:实践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税收实务、财会分岗、证券模拟等单项实训为主,缺少对企业整个流程的实训认知,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为理论教学偏重,所以针对实践教学的时间较少,缺少对会计实训流程关键环节的设置,主要因为单项实训操作,都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一个学生就包揽了会计的所有角色,不能充分了解认识企业从筹资成立、运营管理及利润分配整个流程关键节点的作用,实训缺少团队性,不利于学生实践积极性的提高。
江西省80%的独立学院仍存在“母子”连体的客观情况,其优势在于可以依托母体学院优秀的师资进行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但是随着教育部对独立学院民营化和应用化转型的要求,独立学院已经面临困难的决策,选择越早越能与市场相对接,目前省内很多母体学院对其独立学院的经费投入不足,缺少灵活性,其课程设置照办母体院校,软硬件设备依赖母体院校。导致实践课程缺少自身特色,实验设备严重不足。“母子”连体形成互相依存的关系,但是随着教育部文件的出台,独立学院面临必须要脱“壳”生存的选择,省内有些独立学院已经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比如提高实践学分、植入创新训练课程等,但仍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
独立学院在脱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师资的紧张和匮乏,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脱离母体院校,导致独立学院不得不返聘退休教师或者招聘青年教师,很容易就会出现“老的老、小的小”的问题,如果引进年轻教师,当前客观情况就是较多地强调学历、职称等条件,而且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缺少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进而会导致指导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无形中也弱化了对实践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远远到不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要求,更不用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了。
会计相关实习都是以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从事行业除了制造业,还有其他的行业,比如外贸行业、商业企业、房地产行业等。此外,单一的实践项目开展的较多,而综合性的项目开展的较少,比如财务管理综合实训、会计手工综合实训等,经费的投入偏重于对硬件设备的投入,而轻视了对会计软件的开发。
另外,很多校内校外实践安排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校内机房实训,由于时间比较短,很多会计处理方式都被提前告知,很多学生都是照抄答案或者其他同学的、囫囵吞枣不求理解;校外认知实习就是去企业转一圈,走马观花,很难真实了解企业具体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方式,实习流于形式,实践考核不严格,很多成绩直接来源于计算机数据或者学生上交的一篇报告,缺少对实践流程的监控和实践结果的讨论反馈。
江西省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提出了包括生源、培养模式、教学资源、教学工程、培养效果等在内的7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3个主要观测点(见表1)。
表1 综合评价指标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会计本科专业评价基本涉及到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指标选取上涉及到招生、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及成果、教学质量、培养效果以及专业特色等,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前瞻性;指标量化上既涉及到定性指标又涉及到定量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为主,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
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资源的权重为最高0.3,其中主教师科研情况占到25%;专业背景、行业经历及培训情况占到20%。从指标上可以看出,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比如:主持教改课题、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编写教材等;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比如:取得行业经历资格、参加实践教学培训,等等。
主要体现在提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培养效果是第二大指标,权重为0.2,其中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及专利、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等占到50%;另外,在教学资源指标中的10%的权重,是对独立学院校内软硬件实践设备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要求,从指标上可以看出,独立学院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实践设备的投入以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引导,注重培养创新+实践的综合性一体化人才。
主要体现在加入了对优秀校友的要求,培养效果指标的另外50%,就是就业情况与培养质量,针对当前很多高校片面地追求就业数量,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等情况,本科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了对培养质量的要求,而且与就业率占有同样的权重,对优秀校友的要求也趋于严格,选拔时必须突出对评价专业、学科、行业和社会的贡献四个方面。
“三位”就是指市场需求引导、校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一体”即是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一体化的综合素质。在“三位一体”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践基地的建设、创新模式的培养见图1。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独立学院实践改革的立足点,市场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能熟练地操作企业的财务流程,所以独立学院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作为进行应用型教育转型的独立学院,其实践学分的比例应该占到50%左右,理论与实践学分相一致;其次,要提高综合实训的学分,让学生能充分地了解企业的整个流程,熟悉每个环节,而且要做好角色分工,充分理解每个角色的意义,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最后,要严格实践考核的流程,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不能流于形式,建立实习跟踪管理与考核制度,校内实训要注意平时考核、抽查,不能仅仅依靠电脑结果,杜绝学生照抄答案。
独立学院其特色就在于与企业的合作办学,社会力量的参与带来了有利于产学研综合发展,合作单位可以帮助学生接受社会和市场的考验,而且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实践研究。独立学院自身也应该分期持续进行实践教学的投入,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并积极通过校企合作,鉴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水平普遍不高,门槛较低,可以先尝试与当地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形成利益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会计专业认知实习要选择当地单位,便于分批次组织学习观摩,发现企业财会工作的优缺点,以小组形式撰写研究报告,由教师组织讨论反馈。
图1 “三位一体”实践体系流程图
本科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省内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差,有些独立学院涉及到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省级竞赛、发表论文及专利等项指标直接为零,创新成果很少,究其原因是软硬件设施不到位、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引导不规范等,所以首先要夯实科技创新协会,成立教师指导、学生自治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采购最新的创新创业、竞赛类软件,归属于科技创新协会之下,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其次,加强学生创新训练,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植入创业理论及实践课程,而且要落到实处,通过引进校外创业专家上课,保证上课质量;最后,实现“竞赛+证书”的双驱动引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财会类竞赛,以赛代练,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能脱离社会的需求,要与社会职称考试和财会竞赛相挂钩,低年级的学生课程设置可以与初级会计、中级会计、证券从业、会计知识竞赛等相联系,高年级的学生课程设置可以与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决策大赛等相联系。
完善教师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是实现学生人才培养的前提。首先,独立学院要加强对新进专职年轻教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训,鼓励年轻教师进行系统性财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会计的某一门或者几门课程,要求缺乏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师到企业兼职,提高实务工作经验;其次,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研究,比如:与会计软件公司合作编写实训教材,开发实训课程,研究实践教学方法;再次,外聘企业有经验的专家来学校上课,不但对教师进行培训,条件允许的,也可担任某些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最后,鼓励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价师、内部审计师等社会执业资格考试,丰富实践知识内容,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