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2017-09-12 07:37蒋琳嫒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蒋琳嫒

摘 要: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深化校企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校和企业的创新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协同创新的角度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探索,力求为实际操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协同创新 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协作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拥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培养单一的专业能力也要随着时代发展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转变。对于高校来说,如何突破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障碍,探索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

一、校企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

校企协同创新是指学校和企业作为协同的主体,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依托高校的专业优势,通过共享优势资源、投入核心能力,开展多元多角度的合作,协力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创新活动。校企协同创新的实施,将进一步高校和企业行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创新能力的进程。

二、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思路

当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意识不断加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协作的深入和领域的扩展,认识不足、机制不完善、合作难以深入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认真思考、理性分析,理清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思路。

1.必须保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

基于协同创新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企业和高校深度合作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高校不仅获得来自专业生产实际的一手科研资料,还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企业也能通过这个平台招聘认同企业文化、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要想这个平台的作用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必须保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高度契合,进而形成企业与学生、学校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2]

2.紧密结合专业设置特点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这样才能找到协同创新的契合点。学校能在实习基地建设中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还能根据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掌握市场人才需求规律,有效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也能在共建过程中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来解决自己的生产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更高更快的发展。[3]

3.以互惠共赢为目标

笔者在市场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因为觉得接受实习是需要成本消耗的,而短期内实习生根本没法创造经济价值,导致一般企业不愿意接受高校学生进驻实习,就算勉强接受也仅停留在观摩层面,无法深入参与。而基于协同创新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以互惠共赢为目标,学校发挥自身在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也能在全程参与解决企业难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4]

三、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

与传统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比,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双方所拥有的教学、科研和行业资源,以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真正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的良性循环。

1.树立校企协同创新的新理念

一方面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术氛围使得更多老师追求科学研究上的精深造诣,因为不少老师觉得“校企协同创新”违背了学术本位思想而不愿意为之。另一方面现代市场和产业发展则对跨学科应用研究要求较高,对“高、精、尖”的高校科研兴趣不大。鉴于这种情况,高校首先应该引导广大教师学者改变观念偏差,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充分认识协同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准确认识高校的科研能力及价值,积极构建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的协同创新团体,开展多渠道、多样化、深层次的协同创新活动,形成创新合力。[5]

2.建立专业性较强的高水平“双师型”导师队伍

传统的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制是停留在促进学生就业、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层次,因而很多企业导师都是公司人力资源之类的行政人员,高校配备的导师也是辅导员之类的。而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则对“双导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必须聘请高校和企业优秀的专业人才组成高水平的导师队伍,能够站在专业的角度根据科研现状和生产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实习内容,坚持注重实践与激发创新兴趣相结合,通过校企协同创新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3.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平台,成立学生创新团队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的,而通常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不以实习周期为前提的,要想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落到实处,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这个平台,成立学生创新团队。高校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孵化出一些科研项目,或者把科研项目与企业进行合作,由校企共同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成立学生创新团队,让每一个项目的发展都有传承和衔接,不会因为学生的毕业或实习结束而搁浅,这样协同创新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更好的拓展,既能发挥团队优势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4.实现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的协同发展

在协同创新的问题上,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基地相对成熟的发展优势,将校外基地建设和校内基地建设打通,为校企协同创新提供更多解决渠道。例如,学生可以将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或者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以课题立项的形式进驻校内实习基地作专项研究,再邀请校内专业老师和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工程师或研发人员参与课题指导,对研究思路和方法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指导调整,以保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样的协作方式既提升了创新研究的层次,又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冬霞,佟绍成,张广安.校企協同育人在应用型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6(18):87-88

[2]仇梦一.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11):38-41

[3]李功梅,周洪萍,曹海燕.浅谈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

[4]徐蓓,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继续教育研究,2015,(09);20-22

[5]彭铁光,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食品安全类商品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5,(08):78—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