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来香
摘要:教学中,情感如春风雨露,润物细无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整个心灵世界。一堂真正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由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水乳交融,在情感碰撞中对话,使语文课成为渗透美的、有激情的“启蒙课”“召唤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在我看来,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智慧,蕴含了情感。语文课上,带领学生激扬文字,畅游语文世界,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善、美,是一种享受;常常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学生们分享,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我认为,教学中,情感如春风雨露,润物细无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整个心灵世界。
当然,在情感教学方面,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更明显的优势。语文学科鲜明的形象性、丰厚的抒情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然而,让我们失望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应试教育,把生动的语文能力培养,变成枯燥无味的纯技术训练,解词、分段、分析句子、概括中心,成了固定的模式。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佳作,,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没了颜色,更失去了韵味。这正应了吕叔湘先生的一句话:“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
一堂真正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由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水乳交融,在情感碰撞中对话,使语文课成为渗透美的、有激情的“启蒙课”“召唤课”。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呢? 23年的语文实践给予了我一些启发。
一、建构亲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要引发学生情感,建立亲善民主的师生关系很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热情与坦诚。如果教师一脸的“师道尊严”,动辄训斥学生,就会在感情上疏远学生,使他们不敢也不愿亲近老师。在这种师生关系下,一个教师即使有再深的学问,再高的教学水平,学生也不可能满腔热忱地感应教师,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更谈不上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种种传统精神的束缚,在感情上热爱他们,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春风里,生活在微笑中。也许,有时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但这种郁闷烦恼千万别迁移到学生身上,调整好情绪,以同样的微笑和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确立民主、平等、友好的现代师生关系,才能唤醒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情感就像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在这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二、以情动情,启发诱导
语文课本,多是文情并茂、感人肺腑的好文章,久诵不衰。朗读者只有触及到情感的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才能再现课文的意境、形象、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情感教学,往往能够把平面的文章变为立体的形象,使之构成一条和谐的情感通道。正如董卿所言:“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
要使学生入情,教师自己首先要入情。只有先动情于己,才能使学生情动。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情贯穿始终。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教师都要进入角色,倾注感情。 “入情”以后,教师还要善于表现出来,以使学生动情。因而,语文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煽情高手,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动情这一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较之其他学科,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
不仅要求准确、得体、标准,字正腔圆,遣词造句合乎语法逻辑,还要求善于应用修辞使之生动,饱含感情,轻重缓急,抑揚顿挫,声情并茂,或深沉,或激昂,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染学生。
2.富于表现力的表情动作等得体恰当的表情动作作为辅助,配合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往往会受到绝妙的教学效果。
3.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融情地范读,景随声出,便可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朱自清散文《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字里行间满是作者赏花的欣喜,教学时,我用喜悦、调皮的语气范读,一切“景语”都是“情语”,学生在范读中感受到野花的可爱美丽,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有一次,多年前毕业的学生来看望我这语文老师,一学生坦诚地说:初中语文学了什么,我大都不记得了。但是《海燕》那一课的朗读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特别是那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顿时,引起在座同学的共鸣:“对,这一句太难忘了”——
4.创设情境巧妙设置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更深更透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如。我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时,以一株生机勃勃灿烂辉煌的古藤萝作为背景,在舒缓低沉的音乐中,教师缓缓讲述一个2004年发生在澳大利亚的网球选手保护鸟的故事。这样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感受到作者因为藤萝的被毁而带来的巨大悲痛,以及作者对真善美矢志不渝的追求。
三、心语放飞情感升华
众所周知,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也许就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美好的记忆;同样,教师不经意的斥责或轻视——也会让学生刻骨铭心。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
课堂上,“你真棒”、“你很聪明”“老师发现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即使学生一是回答不上,也没关系,“先坐下,等你想好了再回答”“你希望能得到哪位同学的帮助呢?”——这样,消除学生了 心中的恐惧感,让每一个同学都乐于举手,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课堂本身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
课后,每周布置的周末作业中,有一项是写日记或周记,也就是让学生回想一周中,哪一件事让你最难忘或感触最深。学生常常能向老师诉说心中的忧愁与喜悦,与父母的隔阂,与同学的争执,考试的失利,当然还有家庭的温馨——而我也得花很多的时间阅读学生的作业,并写上恰如其分的评语。如“女孩子,别伤心。请相信风雨过后的彩虹会更绚丽!”“孩子,爸爸妈妈很辛苦,他们在外打拼,也是为了你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好吗?”“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看得出你已经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了,没关系,勇于承认错误就是一个大大的进步!”“其实你很棒,相信你能做最好的自己,来,老师和你一起努力”——评语字字轻扣学生的心弦,给予信任、理解、期待,使学生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教师用真诚与学生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灵碰撞,学生往往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以情感为纽带,搭建语文的桥梁;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的课堂,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去关注、感受、体验语文,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参考文献:
[1]董卿《朗读者》
[2]2011年07期《新课程(教研)》 《情感让语文教学如此美丽》
[3]2016年第34期《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开展情感教育》(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第三中学354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