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转变的研究

2017-09-12 17:16杨宗灵
求知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新课程策略

杨宗灵

摘 要: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在教材、能力要求、课时、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中物理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物理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理清定量关系。这就要求高中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与之相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文章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台阶”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即教学设计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教材设计转变;策略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差异呈现的特点

(1)知识量的差异。就学科门类而言,初高中差異不大,但高中的每个课时要教授的教学知识量要大得多。

(2)理论性增强。初中教材大部分知识内容只作定性判断,而高中教材大部分内容都要求进行定量分析。

(3)综合性增强。高中课程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加大了学习难度。

(4)能力要求提高。初中物理教材一般只要求初中学生学习一些宏观世界中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简单的物理学原理。而高中物理主要研究宏观世界、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现象的一些本质的东西,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实验能力等,能力要求上明显提高。

二、初高中物理教与学方法上的差异

在初中阶段,由于内容少、知识要求定性分析居多而定量计算偏少,题型简单,课时充足,初中教师课堂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学生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学生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初中学生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课,考前搞搞“突击”,基本上都能够考出个好成绩。其实,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进入高中以后,由于课程内容的大幅增加,新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提高,加上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教学进度往往很快。在教学策略上高中老师只能“精讲精练”,由学生自我消化与吸收,老师一般只通过课后作业获得反馈,由于学科门类太多,学生面对课后作业时只能疲于奔命,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三、初高中物理教学转变的实施方法

1.教学设计的转变

(1)了解初高中物理教材之间的衔接点,准确把握教学起点。高一物理教材必修1、必修2的主要内容是力学部分,而力学恰恰也是初中物理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涉及的知识点有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重力、摩擦力、杠杆、压强、液体压强、浮力及应用、功和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高中物理老师在高一物理教学时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初中学习过的知识点基础上,了解学生相应知识的学习层次,在此基础上合理定位高一物理的教学起点。如杠杆、浮力、液体的压强等知识点在初中物理已有明确说明,并且这些内容将来也不属于高考考查的范围,但是作为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有所涉及,因此可举例加以说明。有些知识点高中阶段不再讨论,可以直接加以运用,如力的示意图、效率、基本仪器的使用等。而有些知识点在高中阶段将继续学习并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因此高中物理老师(特别是高一物理老师)要准确地把握高中物理教学的起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因不到位的知识点产生的“负迁移”问题。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一些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的,但是这些知识却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如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问题,初中阶段遇到的接触面通常是水平面状态,如果初中物理老师没有进行适当的说明或拓展,学生自己在没有理解平衡力、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脑海里很容易形成“压力等于重力”的定论,这对他们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遇到接触面为斜面、竖直面等情况下的压力知识学习,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负迁移”作用,不利于高中物理的学习。

(3)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扩展知识内容:第一,物理知识方面(力学为例):应根据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情况和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情况,在学校课时计划基础上,适当利用自习课、晚自习等时间,增加1~2个课时讲解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整体、隔离法)相关知识;而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正交分解法或三角形法学习,可以通过习题课进行解题思路和解题规范的示范讲解;涉及初高中衔接的内容,可适时当堂复习,及时把“间断点”补上,把“连接点”接牢,着重研究新旧知识在层次上的差异,把握好延伸的范围和深度。如从初中物理的“路程”到高中物理的“位移”,从标量的代数加减法运算到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都必须明确讲解,逐步打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缺乏科学依据的思维定势。

第二,实验素养:普通县直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实验能力及动手能力差异较大,有必要进行初高中实验素养的衔接和培养。

第三,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简明确切地表述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运算。为了扫清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的数学障碍,高中物理老师有必要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如补充图像的斜率、三角函数、数列求和等知识,其中包括一些高中数学要学但还没有学到的知识点。

2.教学方法的转变

(1)关注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中,每个章节都以一定的生活实践、工业生产、现代科技为背景作铺垫,引入新知识或重现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编写上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你我的生活中,帮助学生领会到所有的物理知识从来都不是空想,而是有用的。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同样要注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要对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既不能大包大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学生“自由探究”,老师可以在引导和总结方面多下功夫,引领学生在学科思想、科学研究方法上有所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策略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