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现状、意义及进路

2017-09-12 20:26黄中岩
关键词:特殊群体导师制现状

黄中岩

摘要:大学生特殊群体有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网络痴迷等十种主要类型,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产生原因有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维度。目前,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存在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片面化、教育主体单一化和教育方式空泛化。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良好氛围,有利于实现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深度交融,有利于填补辅导员教育专业空白。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的实践进路是,一要精心遴选优秀导师,二要细致梳理特殊群体,三要建立档案、制定计划,四要构建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双闭环”解决机制,五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现状;意义;进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2-0093-04

Abstract:There are ten major types of special groups in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zed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learning difficulties, psychological barriers, network obsession, and so on. They have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resulting from four dimensions: sel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in education of the special groups in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 the one-sidedness of educational concept, the simplification of education subject and the vagueness of education. Tutor education of special groups in college students is of great benefit to create a "harmonious campus",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ervice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nd fill the gap in the profession of counselor education. The practical approach of tutor education of special groups in college students consists of careful selection of excellent mentors, comprehensive sorting of special groups, the making of the archives and plans, the formation of the mechanism to deal with ideolog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Special groups; Tutor education;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significance; Approach

當下,从国际看,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等快速纵深推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快速深刻变化。如今中国高校,日益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比如出现了像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网络痴迷等大学生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在大学生中约占40%,而且呈上升和复杂趋势。这部分群体严重威胁校园和谐稳定,牵扯高校教育者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正成为“悬顶之剑”。为此,蚌埠医学院在部分专业本科生中试行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实施个性化引导原则,聚焦发力于行动帮扶。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类型

一是经济困难群体。这里涵括特困生和贫困生两方面人群。二是学习困难群体。这里主要指考试不及格人群。比较而言,男生不及格人数远高于女生,低年级不及格人数远高于高年级,文科生不及格人数低于理科生,考试科目不及格人数多于考查科目,公共必修课像英语、计算机不及格人数偏多。三是心理障碍群体。调查发现,女生心理问题多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多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四是网络痴迷群体。比如,以网吧为家,耽于网游、聊天、影视剧、不健康信息等。五是恋爱及情感问题群体。这里是指恋爱或因恋爱而受挫群体。一些大学生恋爱观严重错误,有的甚至同居、堕胎、生子。六是就业困难群体。七是有生理缺陷群体。八是违纪受处分群体。九是少数民族或特殊信仰群体。十是意识形态西化群体。等等。

(二)大学生特殊群体共同特点

一是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存在安全风险。如教育引导不及时,对个人成长成才,乃至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一定危害。二是校园增加的不稳定因素主因之一。大学生特殊群体常会造成一些意外事件,催生一些负面效应,使得高校内不稳定因素增加。三是大学生特殊群体都存在巨大压力。比如经济困难群体承受比一般大学生更多经济和心理重负,学习困难群体的压力是感到在修学储能黄金时期,却学不好,特别苦恼。四是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状况普遍失衡。他们都存在自卑心理、多疑心理、嫉妒心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等。五是大学生特殊群体形成原因具有一定相似性。比如催生经济困难群体的主因是家庭和地区经济贫困;造成学习困难群体主因是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等;产生违纪受处分群体主因是放松自我要求,违反校规校纪。endprint

(三)大学生特殊群体产生原因

一是自身学习和就业压力影响。现在的高校,不再是“及格万岁”且早已不包分配,这使得一些大学生觉得学习和就业压力特别大。二是学校方面原因。首先,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提出更高、更全、更严要求,这给一些大学生带来心理紧张。其次,高校的一些不当管理方式和一些教师的不良教育方法等也给学生增加压力。再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弱化也影响对一些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心理问题得不到有力有效调适。三是家庭环境影响。首先,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考试指挥棒影响,学习就是一切,不善独立生活,缺乏心理调节能力。其次,家庭期望和个人理想对学生形成巨大压力,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压力更大。再次,部分家庭的不幸福也给孩子蒙上心灵阴影。四是社会环境影响。比如,校园和周边环境有时混乱,学生意外伤害常发生;网吧遍地,监管不严;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吹进校园,少数大学生常出入一些不该去场所。

(四)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观念片面化。由于贫困大学生一直受国家关注以及马加爵事件等原因,当前各高校主要关注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学生群体的帮扶教育,常忽视其他类型特殊群体。二是教育主体单一化。虽然高校非常重视特殊群体,但真正参与日常教育以及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还局限在辅导员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与这部分群体的实际需求相比,显得人员太少,力量薄弱。在蚌埠医学院的调查发现,有75%的大学生希望专业课程教师、管理人员和临床教师也能加入导师队伍中来。三是教育方式空泛化。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各高校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标准大致相同,没有深究每一个体的特殊实情,教育引导缺乏针对性、个性化。其次,高校虽都能认真落实国家针对特殊群体的有关政策,但之于受众在思想里层和情感深处上的引导帮扶还较欠缺,没能“直指人心”“触及灵魂”“润物细无声”。恩格斯曾告诫:“就个别人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1]

二、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制是指为特殊群体大学生选聘导师,指导其学习、生活和品行,于此过程中融入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与辅导员队伍等同频共振,合力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制度[2]。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良好氛围

高校须恪守“以人为本”原则,扎实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理念,力求关爱不漏掉一个大学生。通过特殊群体导师制,“捧着一个心来”,给予特殊群体学生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受到亲人般呵护,使他们增强信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待他们如亲人,使他们认同、接受我们,向我们打开心门。如此一来,导师就能洞悉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分析他们的状况及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实施教育和帮助。导师们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的特殊阶段、特殊群体、特殊个体,这对于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实现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深度交融

高校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不仅局限于教书、管理、服务,更重要的是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同时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遴选具备渊博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纯洁的品质,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和善人际协调的优秀人员担任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能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真正实现。在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的过程中,导师传给的不仅是学科专业知识,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治学态度等无不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助力他们“向前走、向上走、向高走”。

(三)有利于填补辅导员教育专业空白

从大学生特殊群体多达十种主要类型看,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很多,领域很广,并非具有某一学科和少数专业知识就可胜任[3]118。即使辅导员通过极大努力最终成为“杂家”“多面手”而学养深厚,但这一过程太漫长。而且,还有许多认知、经验须靠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深透体悟,比如,蚌埠医学院有一位刚出校门参加工作的辅导员,说自己在疏导陷入情感问题的特殊学生时往往感到很棘手,自己都是懵懵懂懂的。又如,当辅导员专业背景与学生所学专业差别较大,而又要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时,蚌埠医学院的一些辅导员往往要求助于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概言之,利用导师制,就可以填补辅导员教育的专业空白,更好地教育、服务特殊学生。

三、大学生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针对医科院校大学生实情,结合学校师资现状,蚌埠医学院自2013年起,在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中对构建特殊群体导师制教育模式进行了大胆实践探索,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精心遴选优秀导师

通过广泛宣传,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殊需求,蚌埠医学院在选聘导师过程中反复比选,严格把关。首先,导师须是主动自愿,热爱学生且有高尚人格和高度责任心,综合素质好,这是做好导师工作的前提。其次,导师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担任导师的态度端正,动机纯洁,确保能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教育學生,使学生产生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这是做好导师工作的基础。再者,导师要有一定学术造诣,原则上专任教师要求副教授以上,管理干部要求副处以上(特殊情况可放宽至高年资讲师和正科干部)。导师除应掌握所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根据需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基础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120,自觉学习领会国家、省、校制定的关于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相关规定,这是做好导师工作的条件。最后,导师要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热情。导师要保证多与学生沟通,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这是做好导师工作的保障。endprint

(二)细致梳理特殊群体

通过调研,蚌埠医学院特殊大学生主要有五个群体,一是经济困难群体,占学生总数约20%,其中6%属特困生。学费和生活费使这部分学生承受巨大心理负担,他们沉默寡言、形单影只、个性偏激。二是心理障碍群体,占学生总数约0.5%。这部分学生有的是因为独生子女,不适应集体生活;有的是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学业受挫;有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差,不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三是学业困难群体,占学生总数约8%。这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对专业不感兴趣、存在逆反心理等单一或多重原因,导致成绩一直不理想,丧失自信,焦虑、彷徨。四是违纪处分群体,占学生总数约0.5%。他们绝大多数是偶发的,易滋生自卑感、自暴自弃。五是孤残患病群体,占学生总数约1%。这部分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突发状况引起生理疾病或生理障碍,导致身心不能健康发展。另外,还有极少数宗教信仰和沉溺网络等其它特殊群体,占学生总数约0.2%。

(三)建立档案,制定计划

蚌埠医学院导师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借助查阅学生原始材料,像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学生填写的基本情况信息单,来掌握异常学生原始资料。二是新生报到时,注意学生学杂费交纳情况,对交费困难的学生逐一登记,与这部分学生家长深入交流,掌握贫困生第一手资料。三是在平时工作中发现异常行为学生,及时联系家长,力争对他们有更深入全面了解,确保所建档案真实性、可靠性。四是动态调整特殊群体档案。比如,曾被列为特殊群体学生,经教育管理或其它原因,现已不再“特殊”,则应更新档案。又如,原先没有任何“特殊”迹象的同学,最近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已变“特殊”了,就应及时把其纳入特殊群体之中。

(四)构建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双闭环”解决机制

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须同步,“双闭环”。要注意满足他们具体实际需要,因为人的需要是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驱力。马克思曾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4]比如,对经济困难群体,多渠道资助。一是争取国家、政府、社会、学校设立的特困生奖学金。二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三是定期补助和临时补助相结合。四是完善勤工俭学制度。五是开展捐助,让教师、党员干部、学生与特困生自愿结对,精准帮扶。又如,对心理障碍群体,多途径疏导。一是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诊治。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像电话咨询、微信问答、邮件答疑、网上在线、个别谈话、集体辅导等。三是鼓励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走出自我,拥抱生活世界,融入人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强调:“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5]四是心理治疗。再如,对学习困难群体,多方式帮助。一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传授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举办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二是思想上,引导他们立鸿鹄之志,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心理上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厌学心理。四是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切实帮助,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由于尝试了以上方法,蚌埠医学院的导师制教育近几年初见成效。比如,某女生A,曾因鼻腔恶性肿瘤休学。复学后,导师主要采取定期面谈精神鼓励、帮助联系上海专家治疗、特殊困难资助、指定学生干部生活照料、学业辅导、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等措施,经三年时间,目前她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治疗有效,完成所有课程考核,成绩优良,同学关系融洽,现已被某医院录用。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是制定特殊群体导师制实施方案。包括导师制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导师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聘任和安排计划等。二是规范导师工作。要求導师熟悉辅导对象,建立学生档案,制定辅导计划,每月约谈学生至少一次,与学生辅导员交流学生情况至少一次,做好辅导日志、工作记录。要求导师在必要时,主动与教学、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三是采取双向选择与统一调配相结合方式确定导师。四是厘定导师组制度。指导同类型特殊群体学生的导师组成小组,组长召集,定期座谈,集体“会诊”。五是完善考评监督制度。课题组定期向导师了解日常辅导情况。每学期考评分为院系考评和学生测评,院系考评包括导师自评、课题组评价、导师组同行评价和辅导员评价,学生测评包括所辅导学生评价、学生所在班级干部评价和学生室友评价。六是完善激励措施。首先,营造良好激励氛围。社会心理学指出,环境是形成、改变实践主体之观点的重要结构因素。营造良好激励氛围需导师、学校和学生三方戮力同心。其次,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侧重前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2]林伟毅.对大学生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4,(10):68-69.

[3]陈勇,朱平.高校辅导员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背景·——辅导员专业背景观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18-12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5]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责任编辑:范 君 李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导师制现状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开展文献服务的创新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普通高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