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摘要: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而活动材料的使用及投放则直接影响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案例活动;体育活动
《纲要》指出:体育的目标是侧重使幼儿在体育的知、信、行等三方面得提高或改进,关键是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引导孩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呢?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第一课时,小二班幼儿在上体育课,内容是练习跑的基本动作,老师给他们提供了沙包、球等,可是孩子们跑的不够积极,总是提不起兴趣。
因为今年是鼠年,班里很多孩子都有那种上了弦的老鼠玩具,并带到班里玩,当上足了弦的老鼠满地跑时,孩子们又叫又笑,边追边喊,说明孩子们很喜欢这种玩具。于是,老师在第二课时,做了一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蓝色布老鼠,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老师拉着老鼠跑,孩子们跟在后面边喊边追。一会儿,大老鼠就被跑得快的孩子追上了,他们踩到老鼠尾巴,神气极了!但是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跑得很慢,不能够追上老鼠,渐渐地,他们没有了兴趣,甚至退出了游戏。为此,在第三课时,老师在蓝布老鼠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只黄布老鼠,在活动中,一位老师拖着蓝布老鼠跑得快一些,方向变化多一些,这是为能力强、跑得快的孩子准备的,另一位教师拖着黄布老鼠,跑得慢一些,变化少一些,这是为能力弱、跑得慢的孩子准备的,这样,全班的幼儿都能够积极的参加活动了。
案例2:中班的体育课,内容是练习投掷动作,老师先讲解、示范投沙包的姿势和要领,然后孩子们练习。开始时孩子们还认真,用力地投,但几轮后,便越来越没兴趣,大部分孩子都用沙包互相打着于玩。突然,老师看见两个用沙包互相打着玩的孩子,其中一个说:“打你这个大灰狼”,于时,使老师产生了一个改变传统训练方式的新构想。老师把大家带到画有动物头饰的墙边指着大灰狼说:大灰狼想吃小兔子了,看它追来了,快,我们用沙包打它的头。”然后老师第一个投,在准确打中后,提问孩子们为什么老师投得这么准、要注意老师的姿势等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注意老师的动作,议论手是怎么抬起来的,腿怎么站的,身体怎么转动的,孩子们也议论边模仿,也互相纠正,很快,很多孩子掌握了要领,越投越准,越投越远。
剖析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投放活动材料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的特点:他们喜欢有趣的、假性性强的体育游戏,对活动的投入程度更依赖游戏材料的支持,往往把自己想像成强有力的角色,把活动材料要么想像成“对手”,积极去“战胜”它,再么想像成“弱小者”,积极去“照顾”它。中班的孩子开始喜欢新奇刺激、竞赛性的体育活动,他们把活动材料当做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工具,关注活动的结果,往往把伙伴当做竞争对手,想方设法取胜。
上述两例中的老师们在材料设计、投放中充分运用了这些特点,如第一例中的小班老师,给孩子投放的材料注意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使孩子们容易投入游戏情境:有的孩子把布老鼠当“敌人”,追着喊打:有的把布老鼠当“宠物”,追着去保护。为充分满足孩子的“强有力”能力感,教师特意设计了“踩住老鼠尾巴”即为成功,这种设计和投放材料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充分的想像中享受了游戏的快乐,因此,孩子们都主动地参与了活动。第二例中的中班老师在活动中,及时增加活动材料,如用沙包作为幼儿工具,而大灰狼头像成幼儿投掷的对象,这幼儿这容易看到活动结果,以结果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投掷动作,这种投放方式顺应了幼儿关注结果的活动特点,也使孩子主动积极地投入活动中。
第二,及时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提高幼儿活动主动性的关键。
小班老师发现孩子们在玩沙包、玩球时跑一会就不积极了,而对一只上了弦的老鼠玩具却有着长久的浓烈兴趣和积极行动(又叫又喊、长时间的追着跑),于是领悟到,追逐跑的方式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方式。老师们不是把形象生动的布老鼠扔给孩子自己玩就行了,而是让布老鼠“跑”,孩子们追。老师在拉着老鼠跑的时候,用了快跑、慢跑、转变跑等方式,把小班幼儿跑的基本动作和技能练习都融合在孩子喜欢的游戏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中班老师发现孩子们练习投掷越来越没劲,却对用沙包互相打着玩兴趣盎然,她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观察、思考如何调整活动的方向,当发现孩子们爱打“大灰狼”这一现象后,老师一下子领悟到孩子感兴趣的投掷方式是投中目标,而不重复投掷动作。于是她及时调整了活动材料的投放数量和使用方式,采用了动作和工具→对象→结果反馈→调整动作的自主活动模式,而非传统的动作→教师反馈的训练模式。即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把活动材料当做工具(沙包),当作活动对象(大灰狼),在教师巧妙提问的引导下,主动地观察、模仿、调整投掷的动作,以达到打中大灰儿狼的目标。大多数孩子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活动,很快掌握了要领。
通过剖析案例,我们得到以下反思:
一、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是自然、真实的
1、幼儿选择活动材料的情况。据此可以了解幼儿的兴趣,随时调整活动材料的投放。
2、幼儿使用活动材料的情况。据此可以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及时调整锻炼内容,进行有目的的个别指导。
3、幼儿运动时的心理品质。据此可以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师要根据教育的要求,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本班幼儿的运动能力,身体发展状况相应的体育活动材料
1、小班孩子喜欢拥有和别人相同的东西,协调性较差,腿部力量不足,应提供发展协调性,柔韧性的活动材料以及锻炼腿部力量的活动材料。
2、中班孩子有自我意识,开始和他人合作玩,身体素质有一定发展,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应提供发展身体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的活动材料,有部分需要合作游戏的材料。
3、大班的孩子的合作竞争意识增强,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得到提高,全身的协调性也有进一步发展,应继续提供发展身体素质的活动材料,且提供的活动材料更具有合作性、力量性和挑战性。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活动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让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才能激发燕维持每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參考文献
[1] 公续焕.如何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