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石化森林国家公园

2017-09-12 06:37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山丘玛瑙彩绘

由于晶体颜色和风格不同,石化森林中的6片丛林分别被人们称为“彩虹森林”“水晶森林”“碧玉森林”“玛瑙森林”“黑森林”和“蓝森林”。

黄昏是欣赏沙漠的最佳时刻,夕阳下,彩绘沙漠像披上了一条条彩色丝带,随着落日渐渐西沉,沙漠的色彩也渐渐从明亮转变为暗沉。

保存完整的“报纸岩”,不同于周围的黄色岩石,其表面十分光滑,颜色偏黑,上面刻着许多象形文字和牛、羊、蜥蜴、人物、太阳等简单图案。

在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美国亚利桑那州东北部的一片森林被漫天袭来的洪水冲入洼地,泥土、沙石和火山灰等将其掩盖。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水中含有的矿物质慢慢渗入木心,经过千万年的分解、转换,木干中心渐渐被矿物晶体所替代,树木最终变成了化石。

如今,这片森林的遗迹早已露出地表,树木中蕴藏着大量晶体,而晶体中还包含着珍贵的水晶、玛瑙。因此,为了保护这片树木化石,1906年,美国管理部门将这里辟为国家保护区,到了1962年,又改造成了石化森林国家公园。

横贯美国东西大陆的40号州际公路从石化森林公园的中部穿过,将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由一条南北走向的通道连接,其中南区由石化木组成的石化森林景观构成,北区则呈现出大片彩绘沙漠景观。

6片不同的石化林唯美的“蓝色弥撒”

石化森林公园面积达594.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最绚丽的石化林集中地之一。石化林由石化木组成,石化木是化石的一种,即树木中原来的有机物质被矿物所取代,但还残留着原始木头结构的木化石。

在石化森林公园南区,石化木几乎全都横卧着躺在路边,这些石化木,或散落在各处,或紧紧抱团,或树干粗壮,直径足足有一米,或小到几厘米……许多石化木就像被人砍过似的,被分割成了好几段,让人不禁猜测它们是不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其实不然,断裂只是石化木内部反应的结果,石化木的完整性取决于树木死后至完全成为化石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长,则容易失形分解,所以才呈现出了石化木的断裂形态。

公园中的石化木表面被树皮包裹着,看似与普通树木无异,不过,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树皮之下呈现出来的微透明晶体。而在树木的横截面,晶体则暴露得更彻底。由于晶体颜色和风格不同,石化森林中的6片丛林也各有所不同,分别被人们称为“彩虹森林”“水晶森林”“碧玉森林”“玛瑙森林”“黑森林”和“蓝森林”。彩虹森林被誉为公园中“最美丽的石化林”,树木在被埋藏在地下的过程中,被水中不同矿物染上了黄、红、紫、黑等颜色,天长日久,石化木中便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反应,这些色彩相互融合,而人们想要完全辨别这些晶体的色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水晶森林是石化木出现最多的区域,许多树木虽已断裂,但还是保持着完整树木的大体形态,其长度一般在15~25米之间。碧玉森林中的化石晶体,则透露着碧绿色的光彩,给这片荒漠带来了不一样的绿意……

与这些多彩石化木相映衬的,是周围鲜艳的砂岩山丘群,虽然石化木是吸引游客前来的原因,但是许多人到达之后才发现这片山丘群同样吸人眼球。最著名的一座山丘位于蓝森林中,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十分神秘的名字——“蓝色弥撒”(Blue Mesa)。“弥撒”是中文音译,“Mesa”的实际意思是“平顶山”,而“弥撒”是天主教中感恩耶稣的仪式,或许正是为了感恩上天赋予人们这处美景,人们才将这座山丘的名字命名为“弥撒”。大面积的蓝色覆盖着山丘表面,其顶部点缀着紫色,从远处看,“蓝色弥撒”仿佛被一团蓝紫色的烟雾笼罩,夕阳西下时,更多了几分朦胧之美,极像电影《阿凡达》中神秘的潘多拉星球。“蓝色弥撒”旁边,一条长约200米的环形步道直通山丘底部,沿着步道,人们可以近距离观赏山丘美景。

不同于“蓝色弥撒”的唯美,红紫相间的砂岩山丘颜色更深厚。阴天,在乌云压迫之下,红紫山丘多了几分诡异,颇有几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除了红紫山丘,灰色山丘的颜色虽然稍暗,其特有的递进色彩却显出有些与众不同——从山丘底部的紫灰色一直往上延伸,深灰色、暗灰色、浅灰色……一直到顶部的灰白色,足足有六七层不同的灰色,恐怕画家都不能将其画得如此精细。这些山丘表面沟壑纵横,那是流水侵蚀而留下的,犹如地表被剜开的一条条深深的裂痕,让人触目惊心。或许正是为了弥补这些裂痕,大自然这个神奇的造物主才将绚烂的色彩泼洒在上面,形成了如今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画面。

颜色变幻的彩绘沙漠造物主留下的调色板

穿过40号州际公路,就到达公园的北区——彩绘沙漠。说是沙漠,其实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由一座座小山丘合成的地理景观。极目望去,到处都是裸露的山丘、嶙峋的沟谷、沙砾,这种地貌在美国被称为典型的“badland”,即“恶地”。但石化森林公园中的沙漠不同于一般恶地,因为它有着彩虹般的颜色。

远处,猩红色的小山丘错落起伏,让人的目光也不自觉地随着起伏的山丘而上下流转。天空好像也受这些色彩的影响,被渲染上了一片淡淡的红色,与这片猩红色的沙漠彼此呼应。沙漠中的平地则呈现出红、白、黑相间的色彩,就像是顽皮的孩子打翻了调色盘,有几分自然和童趣。黄昏是欣赏沙漠的最佳时刻,夕阳下,彩绘沙漠像披上了一条条彩色丝带,随着落日渐渐西沉,沙漠的色彩也渐渐从明亮转变为暗沉。从高处鸟瞰,就像放电影一般,沙漠的色彩不断变幻,深淺不一:浅灰、玫瑰红、深红、琥珀黄……让人不忍心去打搅,似乎这片美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endprint

这片彩绘沙漠的色彩鲜明,却并非在朝夕之间形成,而是经过了上亿年光阴的调和。彩绘沙漠的形成,与石化森林同出一辙:在侏罗纪早期,这里是一片沼泽泛滥的辽阔平原,洪水退去之后留下的泥土、沙石和火山灰演变成为砂岩和页岩,岩石因为吸收了各种矿物质而染上了迷人的色彩。后来由于地质作用,这里再次变成汪洋,直到千万年前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彩绘沙漠所在的区域才被抬升至海平面之上,逐渐变为干燥平坦的台地。再后来,在不停的风化作用下,今天我们看到的凹凸不平的彩绘沙漠景观才呈现出来。

在彩绘沙漠旁边,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彩绘沙漠历史地标酒店。不过,如今酒店已不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而是作为博物馆使用,酒店内部展示了许多工艺品、壁画,游客可以通过这些了解酒店的历史。酒店为平房建筑,大门上方插有10根石化木,石化木与地面平行,排列整齐。这里原来是一座由木化石建成的房屋,上世纪30年代,因为房屋老化,管理部门用泥土将其翻新、固化,才有了酒店现在的光滑外观。酒店内部布局宽阔,站在窗前向外望去,能看到大片彩绘沙漠景观。

玛瑙桥和玛瑙屋“报纸岩”上的岩画

尽管石化森林公园以自然景观而闻名,但许多人不知道,公园中还有印第安人的遗迹。据考证,在公元6~15世纪,就有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印第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从北区的彩绘沙漠到南区的石化林聚集地,除了要经过40号州际公路,还要路过南区一处著名的建筑——玛瑙桥。玛瑙桥是由一段长达30米的石化树木构成的独木桥,因树木中含有大量玛瑙质地的晶体而得名。不知从何时起,这座桥就已经横亘在两座沙漠山丘之间,人们只知道这是当年由印第安人修建。随着时光流逝,玛瑙桥开始有了裂痕,渐渐失去了通行功能。上世纪初,美国管理部门在桥下方,用混凝土修建了一根石柱,用以支撑玛瑙桥,为了保护这座桥,公园方面禁止人们从桥上通行。

除了瑪瑙桥,相隔不远的玛瑙屋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赏。玛瑙屋由印第安人用石化树和黏土泥浆建成,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由于时间久远,玛瑙屋被风雨侵蚀得十分严重,原有的房屋结构大多都已坍塌,只有从仅存的墙沿部分还能看出这座房屋大致的模样。在玛瑙屋旁边,有一块保存完整的“报纸岩”(Newspaper Rock),不同于周围的黄色岩石,其表面十分光滑,颜色偏黑,上面刻着许多象形文字和牛、羊、蜥蜴、人物、太阳等简单图案。这些岩画就像布告栏一样,记录着印第安人的生活、生产信息,想必“报纸岩”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吧。

受印第安文明的影响,公园附近的霍尔布鲁克镇上,有一些以印第安文化为主题的旅馆,比如印第安人帐篷汽车旅店(Wigwam Motel),其房间外观为圆锥形帐篷,白色墙体上画着红色波浪条纹装饰,还有一些在印第安文化中代表好运的符号装饰,房间里设有胡桃木家具、有线电视等,许多游览石化森林公园的客人都会来到小镇,感受这独特的印第安风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丘玛瑙彩绘
越过山丘穿过隧道我们到了四川
激发你的创造力
快门风景
五招鉴别老玛瑙
山丘上的城市
玛瑙十二生肖
瑰丽的玛瑙
如日中天 彩云追月
矿山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