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教师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石柱县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 谢 芝玥
关于教师『本领恐慌』的深度分析
□文/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教师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石柱县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 谢 芝玥
在追求优质教育的时代,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差异,从本质上讲,就是本领上的差异。因此,如果对教师本领的认识迟钝、麻木,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本领恐慌”,那将是最为可怕的恐慌。
“本领恐慌”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 1883—1969)提出的著名观点:“恐慌是人的天性之一,例如心理恐慌、情感恐慌、办事恐慌、说话恐慌、交际恐慌等,这些恐慌可以归结为一种恐慌,那就是本领恐慌。如果一个人身陷于本领恐慌之中,就是一生中最致命的问题。”
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本领恐慌”问题。他指出:“现在我们的队伍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便不能够领导工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
2013年3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重申“本领恐慌”问题: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什么是“本领恐慌”?所谓“本领恐慌”就是指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和新目标的挑战,担心自身素质不适应,缺乏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直白地说,“本领恐慌”就是知识恐慌、能力恐慌,表现为“不知、不懂、不会、不适、不足”。从积极的方面看,“本领恐慌”是一种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是一种进取精神。“本领恐慌”是一切恐慌中最根本、最可怕的恐慌。有“本领恐慌”并不可怕。就现实而言,没有“本领恐慌”,才是最大的恐慌!
现时代,各行各业都存在“本领恐慌”,教师也不例外。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出现“本领恐慌”的原因各有其特殊性。教师出现“本领恐慌”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客观方面看,教师出现“本领恐慌”有以下原因:
第一,时代迅速发展导致很多教师的本领“归零”。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可概括为知识爆炸、知识共享、即时通信和即时查询。时代在不断变革,而教师的学习仍然停留在知识的获取上。但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就像原子裂变一样爆炸式增长,知识老化速度日益加快,结果是很多教师观念僵化、知识陈旧、技术落后、方法简单,出现“江郎才尽”的尴尬局面。
第二,缺乏提升本领的外在动力机制。如针对教师的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政治经济待遇未真正落实、缺乏教师成长平台、外部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等。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尊师传统被淡化甚至遗忘,某些媒体放大教师的“瑕疵”,不少教师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更无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也就无心思专注于自身的本领提升。
第三,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虚化(形而上)、课程泛化(不接地气)、评价弱化(高进低出),导致教师本领“先天不足”。而教师职后培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未真正解决教师的“道”与“术”的问题,导致教师本领“后天失调”。
第四,教师队伍的出入口管控不严。目前,我国虽然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和新教师公开招考制度,从教师入口上进行了管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仍然混进了不少缺乏专业本领的“南郭先生”。目前我国虽然有很多加强教师管理的政策法规,一些省市也对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收效甚微,“南郭先生”和“害群之马”没有被扫地出门,倒是一些优秀教师“教而优则仕”,“跳槽”离开教师队伍。
第五,社会期望值太高导致教师职业压力大。长期以来,教师被人为地抹上了眩目的光环,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春蚕等,教师经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加之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不少教师倍感压力“山大”,出现“高原现象”,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和努力方向。
第六,教师的专业及本领与岗位不匹配。目前,在一些乡村学校,由于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经常出现教师所教非所学、新手教师担任高年级学科教学等状况,教师“本领恐慌”也就顺理成章。
其次,从主观方面看,教师出现“本领恐慌”有以下原因:
第一,角色模糊,认知不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经常思考一个人生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但现实是,不少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清,当然也就找不到提升自身本领的方向和路径,面对时代带来的教育变革,无所适从也就在所难免。
第二,价值观错位,专业精神不强。价值观决定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人生走向和幸福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些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仅把教师职业视为谋生的手段或“转行”的跳板,缺乏职业理想和教育信念,更没有职业精神和专业发展自觉,通过学习提升本领更是一句空话。
第三,职业倦怠严重,内驱动力不足。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根据权威机构的调研表明,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呈上升趋势。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教师提升本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四,不主动学习,不善于学习。目前,一些教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终身学习的精神,更缺乏专业发展自觉。同时,面对新时代、新形势,面对“本领恐慌”,很多教师明确: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的唯一出路,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应变之道。然而,不少教师的学习没有摆脱传统的书本知识,实现真正的“学习革命”,这不仅不能克服教师的“本领恐慌”,还正是产生“本领恐慌”的重要根源。
(一)本领的含义和分类
什么是本领?就是指一个人的才识和能力,是先天禀赋和后天习得的“合金”,具有潜在性、可变性和综合性。
“天才少女”作家、演讲家王小平在她20岁出版的成名作《本领恐慌》中提出现代人应具备十大本领,即三大根本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三大枢机能力:谋划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四大黄金能力:自知能力、自治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这对于教师本领提升的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人的本领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的本领亦然。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和专业要求,教师本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1.一般本领和特殊本领。一般本领即基础本领,是与教师生活、职业要求适应的基本能力;特殊本领即“看家本领”,是教师为适应自己的专业活动需要而形成的综合能力。
2.合本领和自本领。合本领是指教师借助他人、学校、社会的能量而形成的能力;自本领是除合本领之外,个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自学苦研而形成的才识和能力。
3.兵本领和将本领。兵本领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技术能力;将本领是指教师的组织管理和领导的能力。
4.软本领和硬本领。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外世技巧。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是软本领。换句话说,才能是硬本领,发挥才能的才能是软本领。
(二)当代教师本领的三种模型
有人说,最恐慌的不是没有本领,而是没有方向,乱学本领。教师要想从“本领恐慌”转变为“本领自信”,首先必须认识自己,找到提升本领的方向和路径。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看,当代教师本领的基本模型有以下三种:
1.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洋葱模型。这一模式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而确立的教师本领模型(见图1)。它把教师本领分为三层:第一层(核心层)是师德与理念,第二层是专业知识,第三层是专业能力。
图1 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洋葱模型
2.基于不同表现形式的冰山模型。这一模式是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而确立的教师本领模型(见图2)。它把教师的本领按照不同的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外显本领和深藏的内隐本领。其中,外显本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范式(习惯)等,而内隐本领则包括思考模式(思维)、信念系统(包括职业理想、教育信念、专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对教师来讲,外显本领可以通过培训来改变和提升,而内隐本领通过培训只能浸润和影响,很难改变。
3.基于信息时代的三维结构模型。这一模式是根据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逻辑结构而确立的教师本领模型(见图3)。它把教师的本领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动力维,主要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包括价值观、角色认知、职业理想、教育信念、职业操守等;第二个维度是信息维,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即信息的传播内容,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等;第三个维度是活动维,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即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普适性的教学能力、通用性教学能力和核心教学能力。
图2 基于不同表现形式的冰山模型
图3 基于信息时代的三维结构模型
著名作家王小平在她的成名作《本领恐慌》中指出,“本领恐慌”是一切恐慌中最根本最可怕的恐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承认并接受“本领恐慌”的现实,同时,通过学习,变“本领恐慌”为“本领自信”。也只有不断学习,增长新本领,方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