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驿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杨明喜
农药安全使用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
驻马店市驿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杨明喜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办公室
1.不具备施药资格的人参与配方、施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妇女及老弱病残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这类人群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差,易发生中毒事件。
2.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缺乏综合防治手段的运用。
3.配制粗放不精确。大部分农民习惯于不用容器称量而凭自己经验或经销商介绍粗略估计,结果往往使农药浓度增加。
4.防治时机不当。由于忽视测报,农民一般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开始防治,但已错过最佳防治时机,只能依赖加大农药用量,增加施药次数等来达到防治效果。
5. 防治粗放。防治药械70%粗糙不合格,有的年久失修,导致雾化差,漏药多;防治时粗枝大叶,药液喷洒不均匀。
6.施药后农药包装物随意丢弃。据报道,全国每年的农药包装物有32亿个,90%以上随意丢弃。
1.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例如防治苹果甲壳虫、蔬菜害虫用氧化乐果;防治桃小食心虫用甲拌磷;防治韭蛆及地下害虫用林丹粉、涕灭威、甲拌磷,甚至将拌种用的甲拌磷用于喷雾,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污染环境甚至引起人畜中毒。
2.滥用激素类农药。随着化控技术的不断推广,滥用此类农药较为普遍。如大量不当选用西瓜增色增甜剂、苹果着色剂、膨大剂及蔬菜上2,4-D、乙烯利等激素。若浓度控制不当,常出现药害并对人身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使用不当。使用药物不当,误将除草剂作为杀虫杀菌使用,导致药害的发生。使用生育时期不当,在作物幼苗、幼果、花期喷施一些不宜于此阶段喷施的农药,如乳液或波尔多液,造成农产品污染。
1.盲目混用农药。据报道,市售农药的67%以上为二元制剂甚至三元制剂,农民为了一喷多治,经常3~4种制剂混用,有时是7~8种制剂混用,甚至酸碱混用。将不同剂型的农药同时倒入,不注意加入顺序,易造成药效降低,农药浪费,导致农药残留增加,药害事件时有发生。
2.连续多次使用广谱杀虫杀菌剂。菊酯类、有机磷类和一些广谱杀菌剂农药,由于使用范围广、效果好,大部分农民喜欢整个生长季节一直使用。如灭扫利、乐斯本、多菌灵等,导致抗性增加,甚至杀伤天敌,造成害虫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形成恶性循环。
3.施药方法单一。80%以上的农民喜欢全株喷雾,很少采用涂干涂茎、灌根、浸种、撒毒土、吊液体等局部施药方法,人为增加农药使用量。
4.加大施药浓度。为取得较好的防效,多数农民按标签说明直接取上限浓度配药,甚至将上限浓度随意加大。
5.增加施药次数,缩短施药间隔期。经济效益越高,此类现象越普遍。如保护地蔬菜冬春季5~7 d喷1次药,施药次数提高了数倍,有的刚施过药就采摘上市,毫无安全收获期可言。
6.防治时间不当。如风雨天气喷施波尔多液,造成可溶性铜含量增加,使叶片枯焦。
大部分农民不了解农药使用原则,不知道安全间隔期和最多施用次数。此外,对于违规操作及其后果缺乏了解,从功利目的出发,也易导致不良用药习惯产生。
不了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病虫草害规律及农药知识缺乏,忽视测报,使绝大多数农民施药存在盲目性,重虫轻病,不是针对作物病虫害及其发育阶段,选用对路药剂,而是盲从别人。
农药市场,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一证多用、扩大使用范围、假冒登记、有效成分含量不够等假冒伪劣现象比较顽固,加之广告和不法销售的误导,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农民必然依靠增加施药次数、加大用药量等手段来保证防效。
新上升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工作成效不明显,尤其推广工作严重滞后,如甜菜夜蛾、苹果甲壳虫、烟粉虱等是农民重点防治的对象,但防效很不理想。
农药管理实行报检制,对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实行禁入制度。对轻微违规行为的问题农药实行曝光、处罚、责令改正等手段,并逐步推行农药残留检测制度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行农药使用者安全用药并达标;植物检疫在开展市场产地检疫的基础上,加大查处私自邮寄、调运种子和苗木等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减少检疫性病虫害的传入。
农药管理部门应开展多层次的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及时公布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种类及有关农药使用原则,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药安全使用意识。植保和农技部门应做好病虫草害预测预报,重点传授病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病虫发生规律、提升植保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作物布局、地理及环境等具体情况,积极有选择地推进无公害基地建设。对农药安全使用考核达标的农户、基地实行认证,并给予优质优价等优惠政策,通过示范带动,逐渐形成人人乐于实施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