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特点表现为需求导向、多功能复合型、多主体管理以及产业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每个企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那么,这些炙手可热的技术人员该如何融入到企业中呢?本文就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间进行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一些见解和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在高职院校里面,校企合作各自拥有各自的特色,进行开放式教学,为当地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人才输送场所,提升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和企业都是平等互利的,产教企业互相合作的教育模式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将企业引进学校,不仅可以让学生提早体验到作为职工的感受,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满足企业的需求。当然,产教融合的模式始终从实际出发,本着原有的宗旨,尽量根据企业原有的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产教融合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加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内容,可见,产教融合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着重要的意义。产教融合有助于将高等院校和企业研发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能够推动企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好当地促进民众就业,帮助扶贫富民。所以,必须将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技能型人才的本质要求是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力。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对教育也有了新的定义,其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新型技能人才。所谓技能就是经验的积累,这要投入到一定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有所体会和感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的,学校不仅仅只是进行课本知识的教育,它更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社会实践的能力。知识水平高并不代表技能就好,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存在着多少高分等低能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因此,技能型人才在残酷的社会中更为“吃香”,它是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力。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产教融合的学校动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绝对不能空喊口号,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寻求产教融合。培养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肩负的使命,这种使命一直不断鞭策着学校与社会接轨,产教深度的融合。如果没有产教的深度融合,那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就得不到保证,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产教融合的学校动力。
(三)提高生产效率是产教融合的企业动力。生产效率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企业是否选择与高职院校进行深度融合,主要是看学校的加入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给企业带盈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企业自然就会有合作的积极性。相反,只是院校单方面盈利,对企业毫无帮助的话,就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的生产效率是否提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第一,收入提高了;第二,成本降低了。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深入推进学科专业的发展,提高其社会认可度,提高该专业的就业率。总的来说,存在的问題主要分析如下:
(一)师资素质有待提升,设备、经费投人有待加强。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由原来的师范性质院校在应用型办学转变中,鉴于以往的办学层次和前期基础等方面的局限,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对口专业的教师相对较少,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素质有待提升;实验室面临升级改建,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和不足;实习场地、经费投入不足等。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由于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造成急功近利的现象会比较严重。有些企业觉得,和当地高校进行产教结合,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只顾眼前利益,对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的认识不够。也有部分企业在面临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的时候,会向当地高校寻求帮助,希望高校能为之解决一些技术上存在的困难和提供一些科技成果。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合作就诞生了,但是这种合作没有长期的规划,没有可持续发展性。
(三)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高职院校对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不够积极主动,没有明确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没有主动了解当今市场的需求,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不到位,对于现实的社会往往只是简单地服从和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方面,坚定服务理念,重视教育的质量,紧靠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合理安排学科和专业,提升其水平和质量。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现途径
(一)校企整合模式
1.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前期的分析,学校资金不足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实际的问题呢?追根求源,要从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本质出发,这就要求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盈利的手段,对此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善教育环境,提供更好地设备设施,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但是它对教育的成本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考虑学生的意愿问题,其次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放开职业教育收费政策,允许优质优价,自行定价。
2.学校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形成校中厂模式。企业之所以会选择与学校进行合作,无非就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那么学校就要想方设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例如,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适当的场地,或一些设备设施和劳动力等等,让企业看到合作的诚意和未来发展的前景,自然就会主动把研发、生产中心引入到学校中来。在别人看来学校似乎作出了较大的让步和付出,但是从学校未来的发展来看,却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这不仅仅给学换来了顶岗实习的机会,还为学生创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因此,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提倡的。相反,在校企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过于斤斤计较,不愿意作出一些让步,太过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后导致企业不能节约成本,生产效率无法提高,那么校企合作将无法进行。endprint
3.学校为企业提供劳动力、技术,形成厂中校模式。要提高学生的技能,将学生放到企业中去,这也是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学习的机会。同样要吸引企业进行合作,必须要满足企业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力。因此,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向企业提供所需要劳动力或科研成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带了新的效益。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社会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和科研成果,那么企业也应为学校的师生提供适当的学习、食宿条件,支付一定的报酬。
(二)新型产教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型
在国外已经有许多校企合作取得成功例子,根据我国国情的需要通过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对产教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型进行研究和创新,从而让我国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更加完善,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在高职院校里,对外进行开放式教育教学,能够为当地区域经济和当地企业提供一个输送人才的场所,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是平等互惠的,他们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因为彼此间存在某种利益使得双方相互吸引,从而进行合作。
1.校企人才培养模型。校企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不单单只是学校根据自己单方面的意愿进行的培养,而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商议后,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进而决定培养的方向。学校和企业必须进行充分,毫无保留的合作,才能把校企合作发挥到极致的作用,真正做到产教合作教育。可以利用企业的在职员工的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够让学生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学习中来,并且在实践中还能学习一些小技巧,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培养了学生提早适应工作环境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校企资源共享模型。学校和企业彼此间要多进行沟通,共享资源,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校企合作不只是和一个企业进行合作,学校更的是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在这个企业里能学到什么,而不是因为学校单方面的利益或其他的某种原因而选择和这个企业进行产教模式的创新教学。因此,学校作为整个校企合作模式的组织者和相关工作的实行者,必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与不同的企业进行学生教育教学的培养,同时,对于企业的选择一定把好控制关,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增加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技能,达到产教模式的创新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融合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据目前市场的经济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产教融合,例如上述中提到的校企整合模式,形成校中厂、厂中校,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凤荣.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因素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6).
[2]师为硕,黄国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7,(01).
(基金项目: 2017年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基于.NET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7c13400,主持人:邓明亮);婁底职业技术学院专项教研课题:高职优质教学资源库网络系统研究,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研究(2015),网络开放教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2016);作者简介:邓明亮,硕士研究生,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校创业指导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和教育信息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