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老区记忆的有益尝试

2017-09-11 03:27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3期
关键词:干部群众晚会老区

□ 本刊记者 曹 晖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一大早,记者的微信朋友圈就异乎平常地热闹了起来,天南海北的朋友都在发布着同一条消息:今晚,与老区人民一起过大年!

当晚,中国老促会与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联合录制的《温暖同行 感恩老区春节大联欢》在央视七套播出后不久,记者的手机再次热闹了起来。全国各地那些和记者相识的老区干部群众,通过微信、QQ、微博等途径,纷纷表示:非常激动!深受鼓舞!

在这之前,那些参与了节目录制的老区干部群众,更是写来了多篇晚会观感,所有的观感就一个主题词:温暖。

吉林省代表团:“老区春晚”为全国老区群众过一个温暖鼓劲的春节,奉献了一场精神盛宴。

这台远谈不上豪华甚至还有些简朴的晚会,在全国老区干部群众中引起如此广泛而强烈的反响,源自于深藏在老区人民心中的集体记忆所产生的那份情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前丰富,但文化活动娱乐性泛滥、情感缺失所带来的媚俗,让文化活动的空心化、形式化、浅薄化的苗头正在逐渐显现。

广东省代表团:这是一场红色文化盛宴和新年精彩大餐。

陕西延安代表团:这次活动为基层老促会发展鼓了劲。

内蒙古代表团:“老区春晚”办得很好、很有特色。

浙江省代表团:“老区春晚”提升了革命老区和中国老促会的知名度。

文化活动不应该是单纯的娱乐,文化产品也不应该是商业活动的附属品。作为文化活动主要形式之一的文艺晚会现在频受诟病。表面上看是观众的审美疲劳,实质上是缺乏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才会有一些晚会通过导播安排现场观众鼓掌、发出笑声,甚至后期制作时强行植入掌声和笑声。

这台被老区干部群众称为“老区春晚”的感恩老区春节大联欢,引发的强烈共鸣,完完全全来自观众真情实感的流露。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陆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优秀青年演员丁晓君满眼含泪演唱的《天下乡亲》,感动了所有的观众。一位观众留言道:“这是一首真正用心和情创作和演绎的优秀作品,这样的作品太珍贵了。丁晓君表现得极其富有感染力,真是看一次哭一次。”

这台晚会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首台中央电视台为老区量身定做的春节联欢晚会,也不是因为这台晚会上红色经典的再现、红色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十送红军》的离别之情、《映山红》的怀念之情、《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豪迈之情,以及现场访谈的真情流露,这些精心设置的节目、营造的氛围,勾起了老区干部群众的特殊记忆,激活了他们的共同情感。他们因此而感动、流泪。正是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击,才是晚会成功的根本原因。

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还只是文化活动的阶段性目标,把这份情感升华为一股直指人心的力量,才是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这台晚会,通过经典红色文艺作品的演绎,激发了老区人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正如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所言:“(老区春晚)是对老区人民的鼓舞,在脱贫攻坚中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人心汇聚场所、精神鼓舞所在,是对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们看到这台晚会达到的效果,已经基本接近文化活动所要求的境界。

作为文化活动的“老区春晚”已经成为了老区人民共同的情感记忆:录制前,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地老区群众代表共赴盛宴;录制时,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台献艺、献礼老区;节目播出后,各地老区好评如潮,无不说明老区人民需要这样凝聚共同记忆的载体。

老区人民集体记忆的保留和延续,对于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命运来说弥足珍贵。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升华,让老区春晚成为了唤醒、保留老区人民集体记忆的一种全新的方式。老区春晚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今后要在继续开展这一活动的同时,还要探索更多的形式,共同凝聚老区人民的集体记忆。◀

山东聊城代表团:晚会生动体现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继续发扬老区精神。

江苏张家港代表团:“老区春晚”是送给老区人民最美好的祝福。

猜你喜欢
干部群众晚会老区
延安,老区的希望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解决基层理论武装“入心”的几个难题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