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九针穴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急性发作

2017-09-11 11:42李其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8期
关键词:颈性椎动脉血清

李其勇

(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重庆 405200)

回阳九针穴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急性发作

李其勇

(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重庆 405200)

目的 观察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瘀血阻络证)急性发作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以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3周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和3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2周和3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内皮源性超级化因子(EDH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和EDHF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P<0.05),血清EDH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周和3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NO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和2周后,治疗组血清EDHF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香丹注射液治疗基础上,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瘀血阻络证)急性发作可提高疗效,促进症状和功能改善。

颈性眩晕 回阳九针穴 一氧化氮 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

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CV)急性发作患者可伴随呕吐、旋转,损害耳蜗、前庭等器官[1],如不及时治疗常易引起思维能力下降、头痛痴呆、脑出血,甚者出现休克、猝死[2]。回阳九针穴源于《针灸聚英》,笔者依据此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椎动脉狭窄CV急性发作,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起益气助阳、协调阴阳之功效,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椎动脉狭窄CV诊断标准[3],且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证[4];年龄40~65岁;近期未采取针刺治疗者;患者知情同意,签署协议书;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耳源性、脑血管病、肿瘤等非颈源性眩晕者;伴有心、肝、肾及内分泌等系统严重疾病者;对针刺治疗过敏者;精神病者;颈椎先天畸形、颈外伤致颈性眩晕;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6月期间在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64例椎动脉狭窄CV急性发作患者(瘀血阻络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0~63岁,平均(58.21±4.17)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47±0.19)年;CV症状与功能评分15~17分,平均(16.53±1.54)分。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4~65岁,平均(57.98±4.35)岁;病程5个月至2年,平均(1.57± 0.22)年;CV症状与功能评分15~18分,平均(16.74± 1.37)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香丹注射液(湖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2020392),每次20 mL,每日1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加减回阳九针穴: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人中、百会、风池穴、足三里、合谷穴。得气后留针30 min,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每5分钟行针1次,病侧和患侧交替取穴,1日1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所有患者均给予3周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口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及临床有效率。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5]拟定。临床治愈:眩晕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均正常。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能够自己行走,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基本正常。好转:眩晕及伴随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但不能独立行走。无效:眩晕及临床症状轻微减轻甚或无任何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同一受试对象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两组间单向有序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2周和3周后,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2周和3周后症状与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治疗组 21.58±2.13*△23.69±2.51*△对照组 19.87±2.44*21.32±2.27*n 32 32治疗前 治疗1周17.26±4.21 19.76±2.09△18.34±4.23 17.95±2.53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比较(±s)

LVA RVA LVA RVA治疗组 治疗前34.25±3.68 30.87±3.62 2.89±0.22 2.02±0.26组 别 时间 平均血流速度(cm/s) 椎动脉口径(mm)(n=32)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6.02±5.04*△45.26±4.81*△34.71±3.54 31.11±3.26 3.72±0.41*△3.44±0.35*△2.74±0.33 2.04±0.25(n=32)治疗后40.37±4.22*36.89±3.77*3.15±0.36*2.97±0.31*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11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和EDHF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NO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血清EDH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NO和EDHF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P<0.05),血清EDH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周和3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NO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和2周,治疗组血清EDHF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和EDHF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和EDHF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2周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间 NO(μmol/L) EDHF(ng/L)治疗组 治疗前 17.26±4.21 103.43±11.25(n=32) 治疗1周 19.76±2.09 155.31±17.10*治疗2周 21.58±2.13*△247.25±24.36*△治疗3周 23.69±2.51▲152.15±16.48对照组 治疗前 18.34±4.23 102.57±11.06(n=32) 治疗1周 17.95±2.53 140.62±15.28*治疗2周 19.87±2.44*187.11±19.04*治疗3周 21.32±2.27▲150.47±15.83▲

3 讨 论

椎动脉狭窄CV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是椎动脉狭窄CV的主因[6]。椎动脉狭窄CV在中医学归属于“眩晕”“项痹”范畴。中医学认为素体肝肾亏虚,加之颈部久劳,耗伤元气,阳气不足则血行障碍,久之瘀血内生,经脉阻滞,气血无力上乘则脑失充养,则发为眩晕[7]。《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其中瘀血阻滞是引发气虚、脑髓海空虚的病机所在。故在整个椎动脉狭窄CV的治疗中,活血化瘀疗法是重要环节之一[8]。针对上述病症特点,对照组中单纯采用香丹注射液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结果显示对患者的眩晕症状发挥了改善作用,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与以往研究报道结论基本一致[9]。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椎动脉狭窄,取得较大进展,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10-11]。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合称四总穴,二穴合用可益气助阳;涌泉为肾经之井穴,劳宫为心包之荣穴,二穴配伍可宁心醒神、调节阴阳;足少阴、太阴之太溪、三阴交可调补阴血;百会穴为巅顶督脉之最高点,可调节全身阴阳气血,振复阳气,补脑益髓以及宣通气血之功效。《胜玉歌》云“头痛眩晕百会好”。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部的要穴,也是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椎动脉即位于该穴深层。针刺此穴能够升发阳经之气血。使其上充于脑髓。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之会穴,督脉上行入脑,能够通窍启闭,健脑醒神。因此诸穴合用,协同发挥益气助阳、协调阴阳、健脑醒神之功效[12-13]。本观察发现回阳九针穴治疗可明显上调患者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提高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

NO和EDHF均为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由内皮细胞分泌,具有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的作用。NO可通过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作用,提高机体环磷酸鸟苷(cGMP)表达,后者再经其依赖性蛋白激酶促进部分钙依赖性细胞内传导信号蛋白磷酸化,减少细胞内钙水平,进而阻止钙介导的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最后引起血管舒张。EDHF的最终靶器官为钙激活钾通道(KCa),能够激活血管平滑肌的KCa,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本观察中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O和EDHF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治疗后3周血清NO水平仍明显升高,而EDHF水平明显降低。NO是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主要调节因子,且对EDHFa的合成、释放起负反馈调控作用[14]。在疾病过程中NO的合成、释放减少,其作用由EDHF代偿,且EDHF对NO的合成、释放起正反馈调节作用[15],提示NO和EDHF在治疗过程中呈现交替升降,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均提示回阳九针穴加减可能经上调血清NO和EDHF水平对椎动脉狭窄 (瘀血阻络证)眩晕急性发作发挥治疗作用。

综上,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回阳九针穴治疗椎动脉狭窄(瘀血阻络证)眩晕急性发作能够促进眩晕症状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O和EDHF水平有关。

[1] 张家宁,李文涛.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120-1122.

[2] 王清贤,段红莉.刘玉洁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思辨特点[J].河北中医,2013,35(12):1769,1816.

[3] 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72.

[6] 庞博,程为平,栾媛,等.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4-26.

[7] 游立.头针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7):665-666.

[8] 毕学琦,熊琴,许平,等.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及后遗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9):1968-1970.

[9] 陈建彬.中药配合五步调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4,36(10):873-875.

[10]杨福龙.针刺治疗急症验案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83-184.

[11]何水勇,沈国权.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1,33(11):1685-1686.

[12]张红,潘穆之,易晓净.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44-745.

[13]王云菲,吴俊梅.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65-69.

[14]李永凯.天麻素辅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对血浆ET-1和CGRP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2):162-165.

[15]林汉凌,宋红梅,仲卫红,等.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9017-9021.

R246

B

1004-745X(2017)08-148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8.053

2017-01-15)

猜你喜欢
颈性椎动脉血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颈性眩晕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