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
春节压轴大戏——年夜饭,即将上演!走得再远,千金难换家乡味道。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往往能吃出家的味道,吃出幸福的味道。春节将近,各饭店团圆饭预订却早已进入高峰,多家京城老字号餐厅年夜饭更是“一桌难求”。相比往年,今年传统餐饮不再“独领风骚”,电商也纷纷加入年夜饭市场,纷纷推出网上免费预订、半成品套餐等服务。此外,各种请厨师到家的App也异常火爆,高评分厨师档期全满。
年夜饭预订满座
“还有一个多月,年夜饭竟然已经预订满了,先后找了四家餐厅,才勉强预订到一个大桌。”市民吴女士说,她上周末开始为全家预订2017年的年夜饭,出乎她的意料,本以为自己动手很早了,但多家餐厅都已经订满。“有空位置的餐厅都有包间最低消费的额外要求,甚至连大厅圆桌都有最低消费要求。往年这个时候预订团圆饭还有空桌呢,谁知道今年大家都这么着急。”
“包间早就没有了,如果有顾客临时取消预订桌位,我们再通知想预约的顾客。”其中一家酒楼的工作人员称,“今年的春节来得比往年早,预订也就相应提前。”
半成品订购火爆
相比往年,一些店家还出售半成品年夜饭。一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称:“让没有预订到位置的市民也可以吃到我们的菜。”家住陕西延安的张先生称,在实体店预订未果后,他意外在网上找到了更好的机会,“我发现网上有很多餐厅都提供‘年夜饭半成品’服务,可以直接把半成品送到家。”他称,这样也很好,不用专门去饭店用餐,在家也能吃上饭店的菜品。“我今年过中秋节的时候就在网上订过,感觉还不错,省得自己买菜择菜,直接加工就可以了。”
张先生说,“他已在网上预订了其他饭店的团圆饭,价格比我们在餐厅点餐至少便宜两三百元。”我们通过网上搜索发现,不少大饭店都提供此类服务。一些半成品的价格比店内成品便宜30%左右。此外,商家更是将配料用量、制作方法都写成提示一并送给顾客。“这样的话,我们自己也能做出大饭店的味道了。”
网上约大厨上门
一些80、90后不满足在网上订购菜品,更青睐于在网上预订厨师到家中做饭。几款预约大厨到家的软件上,有名大厨的档期都已约满。市民李先生说:“往年都是家中老人准备年夜饭,但今年我发现有网上请厨师的软件,决定试一试。我打电话给预订好的厨师,他可以帮我购买食材带到家中,然后做好了再离开。我觉得很方便,而且在做饭过程中可以和厨师面对面沟通,相比到饭店拥挤地吃饭更方便、更安心。”
市民吴先生也表示,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服务App,很受年轻人的喜爱。“我好几个同事都用App预约了厨师。今年国庆节聚会我就预约了厨师来家里做饭,四菜一汤才需要99元。如果是自己准备食材,可以吃得很丰盛。”
在几大预订厨师的软件上看到,市民可以根据用餐需求在川、湘、鲁等不同菜系中寻找相应的厨师。根据用户的评价,厨师也分出了等级。我们看到,一些高评价厨师显示预约档期已满。一名“五星”厨师说,他的档期已满。“在假期第一天要做3顿年夜饭,我从早上8点多就出门,估计夜里才能回家。”他称,就怕到时候来不及赶场。“每顿饭大概十来个菜,可根据个人要求现场烹饪。”
近来兴起的年夜饭新潮流,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年夜饭到底在家吃还是在饭店?该自己亲自动手做还是网上买,或者预约厨师上门服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年夜饭应吃得更轻松
法国美食家萨瓦兰在《厨房里的哲学家》一书中有句名言:“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比,发现一款新菜肴对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好处。”年夜饭“一桌难求”的背后,既有“美食不可辜负”的因素。也有合家团圆的文化基因。年夜饭“一桌难求”,既彰显了以“和合”为精神内核的传统文化,也是社会变迁的产物。
长期以来,年夜饭通常都是在家里做;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外面吃或者订购半成品、网上约厨师上门帮厨。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今天,让准备年夜饭变得更轻松、更低成本,契合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年夜饭“一桌难求”成为一种消费现象,生动地说明了老百姓的消费文化正在经历着转型。与准备一大桌丰盛菜肴的劳心劳力相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即使多花一些钱,也认为是值得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文化的更新,让在外吃年夜饭得到更多的价值认同一一年夜饭的美好不仅在于美食,更在于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激烈的市场竞争,沉重的生活压力,负面的情绪和不良的社会心态,使人们疲惫的身体和心灵迫切需要放松和抚慰;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求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解压和自我调试。长期和父母、亲朋分居两地,春节为人们提供了一次合家团圆的契机;尽管来往奔波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却依然有许多人“痛并快乐着”。
中国长期以来都处于农业社会,一些重要的价值观都会和吃有关。在春节吃得丰盛一些,既可以补充营养、犒劳自己,也有分享喜悦、祝福未来等意思。那些长时间生活在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森林”里的人们,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快节奏的操劳之后,享受短暂的“慢生活”;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理念,成为不少人喜欢的生活方式。急剧的社会变迁,让餐饮消费从精英消费转变为大众消费;从“自己动手”到“请人帮忙”甚至让人代劳,见证了老百姓价值排序的重塑。“子女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今天,为了实现合家团圆,一些老人在春节选择长途跋涉“逆向迁徙”,一些老人成为“老漂族”。同样的道理,年夜饭吃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亲情的珍贵与家庭的温暖才是关键。
别让方便冲淡年味
“互联网+”催生年夜饭的新吃法,可满足不同的你。“懒到底的”可以网上订购年夜饭,饭菜直接送上门,你只管饭来张口就行了;“半懒的”可订“半成品”,回来加工一下,便成了你的年夜饭作品;对食材有更高要求的,可以自己采购食材,网上请厨师,把大厨请到家里来,在家里帮你做……
网上预订年夜饭,辛苦的事让别人代劳,方便倒是很方便,可有得必有失,年味似乎就被冲淡不少。年味、年味,一是“年”,二是“味”。传统意义上的“年”,正如《常回家看看》所唱,“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就是,父母忙前忙后,为孩子们张罗一餐丰盛的年夜饭,然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品尝,孩子们赞美并祝福父母。不少80、90后年轻人选择网上订购年夜饭,正是担心父母受累,不想让他们太辛苦,可谓一片孝心。但是,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剥夺父母为孩子张罗年夜饭的权利,他们开心吗?对许多老人来说,这也许是一年中难得的一次展示自己厨艺、得到孩子认可的机会。要说苦,那也是开心的苦,苦得值得。孝顺,孝就要顺,要能懂父母的心。如果他们不同意,就不要自作主张。让他们张罗年夜饭,自己打打下手,或许是更好的过年方式。
“味”,就是舌尖上、味蕾里的地方特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年夜饭“标准菜式”,不说南北差异,就广东一地,不同地区的特色就迥然不同,无法共通。正是这种差异,构成多元、丰富的春节民俗文化。网上订购年夜饭,再怎么“私人订制”,再怎么“大厨出品”,恐怕也做不出“妈妈的味道”、地方的味道。网上订购的年夜饭,年轻人可能无所谓,老人们就未必吃得惯,因为味蕾记忆是终生记忆。
要是让我选择,年夜饭我肯定不会在网上订购,我不会让一时方便冲淡年味。
专家:吃年夜饭联络亲情是主题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说:“年,我们每年都要过;年夜饭,我们每年都要吃。可是在尝试过数码年、旅游年之后,很多人却不会过年了。吃过豪华宴之后,很多人却不会吃年夜饭了。吃年夜饭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增加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冯骥才进一步解释说:“中国人为什么过年?就是希望在一年里塑造一个团聚、欢乐、祥和与平安的生活。团圆、欢乐、祥和、平安,靠什么表现出来?靠年夜饭。中国人过年很有意思,年前由社会往家里跑,年后又跑回社会,除夕就是界限,所以年夜饭就显得非常重要。”
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吴润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快节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因工作等假期时间有限,选择在饭店吃年夜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家里吃年夜饭,是应该提倡的,“一家人坐在一起,边拉家常边包饺子,这样的年夜饭是中国的传统方式,也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方式,还是一种不变的情结”。吴润说,不过,年夜饭的主要目的是联络亲情,至于采取哪种形式吃是次要的,经过一年的忙碌,一家老小聚在一起,这才是过年应有的画面。
午夜饭,在百姓的心中,是团圆的国腾,是幸福的象征。儿时春节的吃食,或许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却绝对比现在更讲究,因有平日里的粗茶淡饭作比较,而滋生了一种宗教仪式似的隆重。而如今,平日里想要吃到的东西都能够轻易到口,对于年夜饭的向往,更多成了一种回忆的惦念。明知再也吃不出儿时的记忆,却忍不住还是想找寻在父母膝下撒娇,一家人团聚的那个晚上。
“如今的年夜饭不如过往了。”几乎每个人都这样感叹。我们的味蕾被太多味道浓厚的食物刺激得越来越懒惰,年夜饭的滋味,无论如何都无法如儿时那样惊艳。
然而,年夜饭的意义不是美食而是记忆。一位选择春节独立上路的人,除夕夜里,忽然想念母亲做的一碗素什锦。每一个游子心里都有一盘什锦。那不是某一年的某一顿饭,而是亲情浓缩于岁月记忆中的盛宴,一点点一滴滴,由味蕾感受,却由大脑来记忆。在某个你以为已经忘记的时刻,它们却忽然一股脑儿地涌上舌尖,令人措手不及,泪如泉涌。
舌尖上的爱,值得你跨越万水千山而来,值得你停下脚步而来,值得你留一段安静的时光,留一个空置的胃,留一张温暖的笑脸,留一句爱的表达——撒娇亦可,赞美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