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七彩云南的多个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习俗。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云南这些少数民族风味独特的菜品足以诱惑你的味蕾。
阿昌族——酸辣谷花鱼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喜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杀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稻田养鱼是日常吃鱼的主要来源,食用时多将鲜鱼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鱼(栽秧时将鱼苗放入田内,谷熟后取鱼,称谷花鱼)最具特色。
酸辣谷花鱼 酸笋炖鸡
德昂族——酸笋炖鸡
酸笋有一股子呛鼻的酸味,闻着口中唾液开始加速分泌,喜爱酸笋的人一闻到这股味道就会有食欲,德昂族酸笋炖鸡就是利用酸笋入味的一道美食。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腐卤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见的小菜。
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拉祜族”是自称,“拉”意为虎,“祜”意为在火旁将肉类烤到发香的程度。过去,拉祜族居于山野密林中,以狩猎为生,解放后,才逐渐迁出森林,过上农耕生活。从“拉祜”二字就可看出这是一个以烤肉著称的民族。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大都是猎获的野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烧熟而食。典型食品主要有拉祜族烤肉、松鼠干巴、干糁、香草烤牛肉等。
怒族——漆油茶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常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补品。典型食品主要有琵琶肉、漆油焖鸡、烧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
水族——鱼包韭菜
聚居在以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中心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喜食糯米食品、喜食鱼、喜吃酸辣、喜喝酒的饮食特点。其中鱼则是水族人民祭祀祖先、过端、待客席上的必备佳肴,而用独特方法烹制的“鱼包韭菜”则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
烤肉 鱼包韭菜
布依族——五色花米饭
五色花米饭,即红、黑、黄、白、紫色花米饭,简称花米饭。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传统的原始布依花米饭制作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傈僳族——漆油炖鸡
漆油炖鸡,是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远方来客,傈僳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产漆树、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作化工原料,还可入药。
独龙族——蜂蛹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独龙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头、烧酒焖鸡、吉咪等。
哈尼族——竹筒鸡
竹筒鸡是云南哈尼族的传统名吃。利用竹筒烹饪,历史久远。时至当代,云南的各少数民族仍保留有竹筒烹饪的传统方法,这与满山的翠竹有关,又与竹筒烹调的食物清香可口有关,哈尼族的竹筒鸡就是一例。云南哈尼族的竹筒鸡既有鸡肉之鲜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软糯,制法独特,古老朴实。
布朗族——竹筒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佤族——鸡肉烂饭
佤语叫“馍尼亚布绕”,是佤族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比普通的米饭要软得多,比稀饭要干些。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刀砍鸡肉烂饭。制作方法独特,取鲜嫩乌骨子鸡切碎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再放入茴香叶、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泽鲜艳,味道糯滑鲜香,独具特色。
白族——生皮
生皮,白语又叫“黑格”,即生的猪皮和猪肉。逢年过节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在大理一带,白族人杀猪时清理猪皮上的毛是用稻草火烧,故有“白族火烧猪”的美誉。
满族——萨其玛
满族历史悠久,满汉全席是满族和汉族合宴名称,是我国最著名的、规模最大的古典筵席,又称满汉燕翅烧烤全席。它是我国烹饪技艺发展的一个高峰。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苗族——酸汤鱼
苗家酸汤鱼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道佳肴,因其制作方法简单、美味可口、食后开胃、味美汤鲜,现已延伸到酸汤鸡、酸汤鸭等。酸味菜肴近年来还走出苗岭深山,在许多大中城市成为一道独特的饮食风景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