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俗语教学

2017-09-10 15:41安文玲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俗语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安文玲

【摘要】:随着全球刮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有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很多书面语的表达。即便是掌握了汉语语法规则的二语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会遇到一些交流的障碍这,这是由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造成的。显然,对于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应该给予适当的俗语教学,让他们的汉语走进真正的中国生活,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倡阳春白雪还要提倡下里巴人,而俗语就是下里巴人的最好的代表。笔者这里利用通过网络搜集的一些俗语试图进行考察,从而提出一些俗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议,试图让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者在生活中了解中国的文化,让他们的汉语更加生活化灵活化生动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俗语;建议

语言作为人们重要的交际的工具,人类的语言是是先有口语后有的文字这是早已经被证实了的。文字作为承载我们语言的载体是一种表音又表义的结合体,也是一种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后来形成的书面语是用来统一规范文字的记叙方式。学习外语首先应该具备口语交际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语言才是活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从语言学的观点看来,任何一种人类的自然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本族语的学习的过程是符合语言这一特性的。”[1]在与一些来华留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些留学生为了提高自己汉语水平,在自己的口语表达积极地尝试中引用俗语,以期望自己的汉语口语更加地道,更加本土化。另外,在留学生看来俗语是很有意思的一种表达方式。俗语表现着中国文化中民族特色,在俗语的背后是厚重的中国文化,显现着群众人民的智慧的光芒。然而将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很少有机会学习到俗语,一方面是俗语还是下里巴人的语言有一些部分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但是不可否认其中有很好的部分是适合学习的;另一方面在国外就没有能够体现俗语的语言环境进行交际运用。那些海外的汉语学习者基本上学习的是书面语的汉语。没有语境的交际环境,即使有进行过俗语的教学也是容易忘记的。俗语作为汉语中的重要部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一、什么是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所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既是语言语汇的重要部分,又有丰富的文化附加意义。“汉语俗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形态,是世世代代流传在汉民族口头的通俗、凝练、鲜活的语言,在沟通和交流中使用俗语可以更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2】“俗语”一词,最早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后来,刘向《说苑·貴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俗语的定义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也叫俗话。【3】

二、俗语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俗语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它凝结着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人们将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总结,找出事物间的规律于联系,警醒后人。例如“只要功夫深,贴出也能磨成针”是用来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人们将故事精华提炼用精简的几个字来概括出故事主旨,并希望以此简介的语言能警醒后人。像类似于这样的语料还有很多。比如,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吃菜吃心,听话听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刚则易折,柔则常存。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水滴石穿,坐食山空。功成由俭,业精于勤。笔者这里只是选取了俗语中很小的一部分,从这些俗语中我们发现俗语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啊!这些俗语从涉及的内容上看,谈到做人、励志、求学、自然规律等等;从俗语的形式上有四字、五字、六字等等。俗语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将生活现象用凝练通俗的文字表达出来。在每一句俗语的背后更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积淀,显现着古代中国人民一直承袭的价值观。

三、俗语在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俗語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学习汉语的过程对俗语的教学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俗语是来自人生活的语言,而且是总结性非常高的语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俗语分出一个难度等级大纲来。每一个俗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不同,有的一些价值观念是学习者接受不了的。分出等级这样就能比较清晰的划分出教学内容。其次,笔者认为对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俗语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了解他的动机是必然的。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对于那些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的学习者就可以多讲解一些,并制定一些相关的活动加强记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俗语。在活动内容设计上可以利用克拉伸i+1的原则,让学生学习的俗语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尽管俗语对学习者来说是有点难但是让学生尝试多说多听。最后,俗语作为汉语中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平时的讲授过程中就应有意识事物带入一些俗语进行教学,在恰当的目的语环境下俗语的引入,能让学习者快速领悟汉语俗语的巧妙和趣味性,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汉语并不是简单的将自己的母语通过机械式的语法结构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符号,而是深含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开放,中国的崛起,学习汉语成为热潮。但是汉语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她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俗语则是更能表现汉语特征的一类。本文粗略地举了几个通俗的例子,旨在说明俗语在汉语语言中、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俗语教学,让汉语呈现方式更灵活、更生动,而不是将对外汉语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呈现的书面语。因此,二语学习者学习汉语俗语,是学习者真正走入中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俗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侧面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智慧,活化学习者口语的表达,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赵世开.论外语教学中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10.

[2]沈立冉.近二十年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2011.2

[3]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

猜你喜欢
俗语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客家俗语巧诵读
俗语图文对对碰
数字俗语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