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指称“万物”的研究综述

2017-09-10 15:41范方圆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摘要】:泛指物品的“东西”一词在日常用语中出现的频率高、分布范围广,而这一词的来龙去脉我们还不甚清楚。自唐代以来,学者们就已对“东西”指称“万物”的语源这一问题,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东西”一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整理概括,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东西、泛指、研究综述

“东西”一词可以说是现代汉语中包含范围最大的一个词,能够指称一切人和物,它的使用频率高、分布范围广,成为最受学术界关注的词语之一。目前,学界关于“东西”指称万物语源的见解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派意见:

(一)从语言的角度探源。认为“东西”的语源同语言词汇、语音的发展演变有关,代表性的观点是“私东说”和“东矿西珍说”。“私东说”以唐代司马贞为代表。《史记索隐》云:“《汉书》已有‘私东。应劭曰:‘仕诸侯为私。时天子居长安,诸王悉在关东,小人怵然内迫私家,乐仕诸侯,故云怵迫‘私东。李奇曰:‘“私”多作“西”者,言东西趋利也。”“私东”是指汉朝的平民百姓为了追求利益而乐仕诸侯这样一件事,当时的诸侯王都居住在城东,所以平民去仕诸侯要从西往东走,所以“私”和“西”所表示的方向相同,即西边。又由于古音中的“私”和“西”的读音相同,所以“私东”的读音即是“西东”,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西东”不再符合古人的发音习惯,而发展为“东西”。“东矿西珍说”由陈江先生(1996)提出,陈先生认为“东西”是“东矿西珍”的隐语。古希腊地理学家波帕尼亚·梅拉将太平洋和大西洋称为东洋、西洋,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东洋和西洋的贸易往来频繁,所以“东西”一词作为洋泾浜语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表示交易的货物,后来融入汉语中并固定下来,意义扩大至表示万物。

(二)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探源。包括“春始秋成说”和“南火北水说”两种。前者以明代张叔行为代表,其《雅俗稽言》卷十三《器用·杂具》称:“世俗凡称物曰东西。或曰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春、木,震位,东也;秋、金,兑位,西也,故曰东西。”以五行为纽带,将春、秋分别与东、西相配,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所以用“东西”来指称万物。后者以清代翟灝《通俗编》为代表,《通俗编》卷十三引兔园册云:“明思陵谓词臣曰:‘今市肆交易,止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辅臣周延儒曰:‘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门,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交易。故惟言东西。思陵善之。”这种解释是将“东西”与“南北”对立起来,“东西”代表木、金,“南北”代表水、火,水火均不可交易,所以用“东西”来表示交易的物品。

(三)从方向的角度探源。此派意见又包括“四方约言说”“太阳东升西落说”“同纬度说”三种。“四方约言说”出自清代梁章矩《浪迹丛谈续谈三读》卷七:“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言春秋耳。”《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采取的就是“四方约言说”,认为“东西”的本义是指桑田屋宇等产业,后发展至泛指万物。“太阳东升西落说”(姜亮夫1990)是指太阳从升起到落下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世间万物,所以用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来指称万物“同纬度说”见于柴小梵(1926)《梵天庐丛录》卷二七《东西》:“近闻一人解之曰:以地理之学论之,同纬度者物产必相同,同经度者物产必不相同。例如吾华与美国为同一纬度,其物产不甚悬殊,其近者更可知矣。称物为东西者,言东有此物西亦有此物,故以东西为物之代名词也;若南北物产本不相类,故指一切可名之为东西,而不能名之为南北。”

(四)从古代的生活习俗探源。包括“东西市说”和“住房习俗决定说”两种,前者以任筱萌(1999)为代表,认为“‘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示世间万物应起于唐,来源于唐代都城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后者以郑张尚芳(2007)为代表,认为是古人在造房子的时候注重向阳采光,房屋多南北取向,所以出门只得走东西向。古人外出买生活所需物品,不是往东就是往西,所以渐渐发展为“买东西”,“东西”一词遂成为物品的代名词,沿用至今。

前贤关于“东西”一词语源的研究已经非常详尽丰富,虽都能自圆其说,且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其中不乏缺少科学支撑的主观臆想成分和不合理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一)关于從语言的角度探源的观点。“私东说”虽然有史可据,考察了“东西”出现的朝代和书面材料,但最大的弊端是没有指出“东西”能指称万物的原因,而且这里“东西”的意义与今天指称万物的“东西”有天壤之别,所以不足以作为探究“东西”泛指义语源的权威材料。“东矿西珍说”可以称得上是有理有据,陈先生的考察也很细致入微,但问题是据权威性的史料典籍记载和前辈学者们的研究来看,“东西”一词在唐宋时期甚至更早的年代就已经出现,宋代以后的典籍中更是有大量的记载,而“东矿西珍说”认为“东西”出现在明朝,显然不合史实。

(二)关于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探源的观点。“春始秋成说”忽略了天地万物不一定都始于春而成于秋这个客观规律,即使考虑到古人以农耕为主要生计,那么“春秋”显然要比“东西”更直接也更有可能指称万物。“南火北水说”实质上和“春始秋成说”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为什么古人不直接用“木金”指称万物反而拐弯抹角地用“东西”来指称呢,所以不仅阴阳五行本身缺乏说服力,从五行角度来考察“东西”一词的语源也弊病重重。

(三)关于从方向的角度探源的观点。“四方约言说”虽有可取之处,但是正如郑张尚芳(2007)所言“说什物因产于四方而称东西,其意义联系太曲折了,相当牵强”,其弊端已经不言而喻。“太阳东升西落说”与古人的太阳崇拜有关,古人眼中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显然是现代人的臆想,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撑,缺乏科学性。“同纬度说”本身的科学性也有待考究,同纬度的物产未必相同,而且如果从囊括物产种类的能力来说,南北似乎比东西更具有优势。

(四)关于从古代的生活习俗探源的观点。“东西市说”中提到的东市西市为交易之所,其具体起源于哪个朝代,并没有一致的说法。而作为“东西市”衍生品的“东西”一词的起源时间更是众说纷纭,况且“东西市”与“东西”的这种联系并无文献证据,所以且不论“东西市说”是否可靠,这一学说本身就存在较多问题和争议。而“住房习俗决定说”显然是不科学的,凡事没有绝对,古代的集市多设置在城中心,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需要走东西向,试想这些人如何能接受用“东西”泛指物品。

如今,学术界采取多种方法讨究“东西”一词的语源和演变,甚至借鉴历史学、计量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来自圆其说。前贤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与借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更应该向前贤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态度,以期作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柴小梵 1926 《梵天庐丛录》,中华书局。

[2]陈江 1996 《“買东西”考》,《历史研究》第6期。

[3]范三畏1993 《释“东西”》,《天水师专学报》第2期。

[4]何娜 2010 《释“东西”》,《文学评论》第7期。

[5]姜亮夫1990《“东西”臆断》,《中国文化》第1期。

[6]李茹 2013 《“东西”说略》,《语言文字修辞》第10期。

[7]任筱萌 1999 《“东西”指称万物的由来及演变》,《汉字文化》第1期。

[8]宋潇潇,周昌乐 2009 《“东西”本义辩及换喻思维》,《湖南大学学报》第2期。

[9]涂新林,柯举 2007 《“物称东西”的俗语源浅探》,《中学语文》第1期。

[10]吴朝观 2011 《“东西”语源的一个可能》,《语林考古》第2期。

[11]徐时仪 2010 《“东西”成词及词义演变考》,《汉语学报》第2期。

[12]杨琳 1997 《万物何以称为“东西”》,《文史知识》第7期。

[13]杨琳 2012 《物品称“东西”探源》,《长江学术》第1期。

作者简介:范方圆,女,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