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人形象和新型商人形象的对比

2017-09-10 14:42刘诗澄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形象

【摘要】:明代中后期,伴随着原始资本的积累,频繁的经济往来促使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自然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疑。此外,程朱理学遭受质疑,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陆王心学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倍受关注。“三言二拍”出现的全新商人群体形象,引起当代学者热议。

【关键词】:传统商人;新型商人;形象

(一) 传统商人形象及其历史渊源

1. 传统商人形象

商业活动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然而在长期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商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过多关注,在我国古代的史书、文学作品中,涉及商人形象的内容比较少。即使是有所涉及,也是处于被排斥、被轻视的地位,对其描写也是单薄无力的。

《诗经》中涉及有商人的人物形象,但只是作为一个身份符号而轻描淡写,其职业特性没有任何可圈点之处。《左传》、《史记》等影响深远的历史典籍中,商人偶尔会作为一个配角出现,但着墨不多。南北朝时期,商人形象多见于笔记小说当中,如《陈仙》、《卖粉女》,其中商人形象依旧模糊,大多只是作为映衬主角的光辉形象的附属品而出现。唐朝繁荣的文学市场为商人形象具体化的提供了一个肥沃土壤,文人在唐传奇中比较集中地、大面积地展示形态各异商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商人形象以此为依托变得活泼饱满。虽然商人形象在唐五代小说中占据的比重不算突出,但商人已经不再是作为陪衬和规避的对象了,其形象的消极成分也有所降低。到了宋代,白话商贾小说盛行,商人作为小说的一个重要角色沟通着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出微妙而复杂的交际网络。对商人形象也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将其形象丰富化、饱满化。但当时文人对商人形象依旧褒贬不一,有肯定也不乏非难。元代商人形象在元杂剧中有所体现,但往往是与士人形象结合出现,这些作品主要表现商人与其他阶层之间的感情纠葛,商人的个体形象并不突出。

2. 历史渊源

我国古代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我国古代长期的农耕文化。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轻商贱商的价值取向为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打下了思想伏笔,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

传统思想在我国埋下了深深地根基,在思想上禁锢了人们摆脱钳制的欲望。《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备受人们的青睐。然而,商人耐以生存的“利”却是儒家核心思想的对立面,与主流正统思想相抵触,因此遭受无尽的非难与谴责。儒家划分的“士农工商”等级理念无情地压榨了商人的生存空间,给商人带来无穷无尽的怯弱感和自卑感。

重农抑商的思想被统治者接纳采用,不仅因为儒家舆论思想所迫,商人群体的确会给统治者带来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免商人群体的流动性特征给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带来沖击和影响,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自发地推行了抑商贱商政策,不仅在政治上限制、经济上压迫、舆论上鄙薄,甚至上升到对其人格的羞辱。因此,就算商人掌握了大量钱财,也并不能改变其低贱的处境。商人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更加激起了他们贪婪无度的私欲,物质上注重奢侈享受来填补心中郁闷,增强自身的存在感。以此往复,恶性循坏,商人的诟病只会备受谴责,以至于他们长期无法得到社会公正的对待和人们的理解接纳。

(二)新型商人的出現及具体表现

商品经济的繁荣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新的动力,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人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队伍,在明代社会产生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因此,文人一改从前对商人冷漠偏激的态度,开始正面客观地关注商人这一群体。

首先,商人的外貌得到美化。明代以前的文学作品几乎不会涉及商人外貌的描写,少数作品轻描淡写,索然无味。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商人的非难态度,“无商不奸”的偏见给商人印下了鲜明的标签:卑鄙龌龊,丑陋不堪。而“三言二拍”中对商人形象进行了精细逼真地刻画,其形象大多是相貌俊俏的翩翩美少年。如:蒋兴歌、文若虚、蒋生、程宰等,他们衣着高雅。风度翩翩,全然是一副重情重义、斯文儒雅的符合大众审美的正面形象。《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就具体地刻画了文若虚的形象“生来心思慧……巧琴棋书画,吹弹歌舞,件件粗通。”[2]由此可见,“三言二拍”中的男性商人形象面如冠玉,浑然似个奶娃。生得唇红齿白,娇柔粉嫩,清新俊俏。外表上颇具女子的阴柔之美,而在气质上多具文人脱俗温雅之神韵,性格上巧慧机敏,精明沉着,很少有商人的市井庸俗之感。

其次,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明代以前成为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贱民”的社会舆论给商人带来深深地自卑感。到了明代中后期,商人的资本积累非常雄厚,商人大多用自己的原始积累置办田产,不少官员有意拉拢,富商巨贾借此机会攀登荣位。由此,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他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就写到:“话说徽州商人姓程……以商贾为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2]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人经商思想已经逐渐不受到人们的排斥,反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宣传。

最后,商人的思想观念的到宣扬。在明代以前,商人的思想价值观总是被人们定义为“趋利避害、唯利是图”。然而,随着人们对商人的进一步了解和商人自身品格的展现,人们开始重新评估商人的价值观。“三言二拍”中大致认可了其三面价值观:婚恋观、道德观以及金钱观。《蒋兴歌重会珍珠衫》中,蒋兴歌有着先进的婚恋观,他主张自由真诚的恋爱,主张开明自主的择偶观,抛弃了传统的三纲五常的嫁娶观念,具有开拓性。《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中写到:“勋曰‘人禀天地而生……唯信非同小可也。”[1]可见,商人对信义观念的肯定并且身体力行。《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施复诚信归银,塑造了与传统商人截然相反的勤劳致富、诚信经营的小商人形象,让人眼前一新。这些商人不但“存心忠厚”,而且“重义善行”,重视友情,懂得与人互相扶持、患难相救。[3]

但是,“三言二拍”依然塑造了一些反面形象,如陈商、汪孚、程朝奉、桂富等人。“三言二拍”通过构造这些奸恶形象来烘托美好性格,达到鞭笞效果,对后世有借鉴意义:他们有的见利忘义,违背商业道德。如《卫朝奉狠心盘贵产,陈秀才巧计赚原房》中刻薄的卫朝奉“却说那卫朝奉平素施个极刻薄之人,初到南京时,只是一个小小解铺,他却有百般昧心取利之法。”[4]他想尽办法要盘取陈秀才的房产,狡诈贪婪;他们有的薄情寡义,悭吝贪婪。《桂员外穷途忏悔》中,桂富发家致富之后对恩人的亲属百般冷遇和奚落,把商人为了钱财极端冷漠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著.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明)[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 凌蒙初著.初刻/二刻拍案惊奇(明)[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5.

[3] 刘海涛.”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研究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6.

[4]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南非志(第五册)[A].明清徽商资料选编(第778条)[M].安徽:黄山书社,1985.

作者简介:刘诗澄,1994年12月9日出生,男,汉族,赣县区人,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6级中国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社会文化史。

猜你喜欢
形象
浅谈以人物形象探究文本深刻意蕴的教学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互联网新发展形势下的军队形象传播策略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