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学家朱光潜在谈悲剧时说,“大多数伟大的悲剧中,往往有一种神怪的气氛。”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像这些大多数伟大的悲剧一样,阴风惨惨、鬼魅横行,莎翁沿循神话的思维,将超自然的事物引入作品,并运用隐喻将其未可知性、神秘性转化为成同时代读者能理解接受的艺术性表达,其隐喻的句法运用丰富多彩,值得深入探究。
【关键词】:莎剧;四大悲剧
近年来,利用语言学理论研究莎士比亚语言是国外莎士比亚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文献检索表明,国外学者以认知视角探索莎剧语言的研究颇有成果,国内类似研究倾向也已逐渐显现,隐喻体验观强调隐喻的体验性,认为隐喻基于对事物、行为、現象等之间相似性的感知。莎剧神话意象中隐喻的相似性根植于古希腊及圣经等神话,其体验性特征明显,选取体验认知角度对莎剧神话意象的隐喻进行研究可谓水到渠成,而对莎剧的神话意象多从文学批评角度出发,其认知研究存在着空白。
一、国内外莎剧神话研究现状
(一)國外莎剧神话研究综述
国外莎剧神话研究流派众多,研究着眼点也不尽相同。
20世纪和21世纪初,莎剧文学批评蓬勃发展,神话原型批评成为莎剧研究的重要流派,其中的集大成者是Frye,他先后出版了多部专门讨论莎士比亚的著作,直至1986年,他还在讲义或公开演讲基础上出版了《弗莱论莎士比亚》一书。Frye认为,神话对莎剧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整体结构及原型。
在文化历史语境下对莎士比亚与宗教神学问题的讨论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历久弥新。Kasta(2014)把莎士比亚和他的创作放回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神学及宗教图景中,进而透视莎士比亚本人的信仰及其宗教立场。Shell(2015)在其新作中再次探询莎剧中的宗教元素,认为宗教因素虽然对莎士比亚创作影响很大,几乎每部剧作都弥漫着宗教气息,但最终宗教信仰还是让位于艺术。Loewenstein与Witmore (2015)合作撰写的论著在考察莎剧宗教思想的同时还原了莎士比亚时代的宗教特征及英国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宗教的发展与演变。莎剧宗教神学问题至今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英语莎学绵延不断的学术命题,有待进一步开掘。
以比较文学为视角,探寻古希腊神话文学对莎剧的影响的研究同样细水长流,Murray Gilbert(1914)首次提出哈姆雷特是古希腊奥瑞斯忒斯的神话宗教仪式中“替罪羊原型”的变种。近年来,Gesner(2014以莎剧中的古希腊神话题材来源为切入点,探寻莎剧与希腊文学的关系。Showerman(2015)整理了多部莎士比亚悲剧对希腊悲剧神话的继承,肯定了希腊悲剧神话与莎士比亚悲剧的共鸣。
(二)国内莎剧神话研究综述
国内莎剧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以弗莱的理论为主,庄新红, 逄金一根据神话原型理论对莎剧中的人物进行重新阐释,揭示其中的象征意义。张薇(2010)选取了5位典型的女性代表来探讨古希腊神话原型在莎翁四大悲剧中的显隐。
国内莎剧宗教神学研究从20世纪末开始成为莎学研究焦点以来,近年来热度不减,一部分学者展开了对莎士比亚作品与圣经的比较研究,梁工(2007) 讨论了莎剧的上帝意象,在此层面上比较莎剧与圣经中的教义。也有学者从基督教历史文化的背景中寻求具体作品中人物及情节的基督教文化色彩,开展深入而详尽的阐释,余烈全(2012)认为莎翁在《雅典的泰门》中展现了宗教非理性的一面。孙媛(2015)从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哈姆雷特、麦克白为代表的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探讨了时代对莎士比亚宗教思想的影响。
国内莎剧与希腊神话文学比较研究同样着眼于莎剧与希腊文学的渊源关系,张薇, 熊腾芳(2011)通过梳理古希腊神话元素通过主题、人物等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显现,探讨莎翁喜剧与古希腊神话之间的内在关系。
综上所述,国外莎剧神话研究著作丰富,体系完整,论述精深,议题广泛,从莎翁的宗教观、莎剧对神话的借鉴到从莎剧神话运用透视社会文化背景,国内研究多为论文,在继承国外莎学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基本着眼于在莎剧中某类剧本及具体人物的神话典故和神学意义研究。但无论国内与国外的莎剧神话研究都站在在文化及文学角度的基础上,对莎剧神话意象语言层面上的研究并不深入,对莎翁思想的阐释也主要集中在宗教观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上,这就给本文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莎剧神话意象分析
(一)莎剧神话定义
要研究莎剧神话隐喻,就要明晰神话意象中神话的所指。
神话一词源于,本意是“叙事、虚构、故事等”,指的是关于神祗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西方学者们为了证明希腊文化中神话概念对其他文化的普适性,纷纷对神话概念进行了界定。18世纪迄今,文学、人类学、考古学及宗教学等均对神话的内涵加以论述,但还是以古典文学研究为重,强调神话的文学特质,即狭义的神话观—在描述希腊神话的基础上界定神话概念,如民俗学家李旗认为神话是“用来解释先前时代某民族的的宇宙学和超自然的传统的故事,包括神魔鬼怪、英雄、文化特征、宗教信仰等”。可以看出这一概念隐约透露出希腊神话与早期宗教神话的同质性,对此,马林诺夫斯基表述更加详细,认为所有的教义都以古老的神话为基础,并借助神话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叙述肯定了宗教传说中有关神灵等超自然的叙事类属于神话的地位。
Honko(2014)总结了现代神话研究流派,认为神话的外延不断扩大,广义的神话观不仅仅将神话作为叙事,还从功能角度对神话进行定义,也不再将神话发生阶段限制在原始社会。关于神话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学界对于神话的定义莫衷一是,可以说任何定义都缩小了神话的研究范围。
本文无意罗列中外学者有关神话的定义,在此我们选取两种公认为神话的题材,一种是作为概念来源的古希腊神话和移植于古希腊神话的古罗马神话,另一种是基督教的圣经神话。以此为基础,圈定本文中神话意象的操作定义,即希腊神话及基督教的圣经神话文本中的具体形象及现象。
(二)莎剧神话意象统计
本研究以阿登版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语料,共105,974词,为了尽可能达到语料收集的穷尽性,笔者查阅前人学者对圣经、古希腊罗马神话意象的总结,关于圣经神话意象的收集本研究参考了诺博的《莎士比亚的圣经知识及其对公祷书的运用》。该书主体部分属莎剧文本受圣经影响的实例研究。作者辨析了36个剧本的成书年代,排出其先后次序,每剧再按幕、场逐一列出引用或化用圣经之处,每处皆附以相应的圣经或公祷书出处,有时还对二者的关系略加解释。在主体部分后面,作者研究了莎剧中的圣经专用名词,将第一对开本中的55个圣经专名逐一列出。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语料的收集,本文借助了兩本书,一则纽曼父子的专著《希腊神话谱系图》,此书以家族树的形式,将古希腊神话中的各种神抵和英雄及其后裔共3673个(包括配偶关系、情人关系、通奸关系等各种关系所产生的后代)加以总结和梳理。二为苏联神话学家鲍特文尼克等人编著的《神话辞典》,这部辞典收录了希腊神话条目约1,100条,罗马神话200多条,根据辞典介绍,罗马神话人物主要移植于希腊,主要神祗故事相仿,差别在于名字。基于以上文献提供的神话意象名称,本文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神话意象展开检索。
经过文本细读,得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神话意象统计莎剧四大悲剧含有神话意象372例,其中圣经328例,古希腊罗马神话50例
三、莎剧神话意象句法构成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被当作一种辞格。在现代隐喻学中,广义的隐喻不仅包括暗喻,还包括明喻等义变辞格以及存在语义冲突的日常语言(束定芳,2000: 51-70)。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当代修辞学研究开始关注修辞与认知的关系,并将传统修辞学中的暗喻辞格提升到人类基本认知工具的高度,隐喻不仅是语言层面被称为“暗喻”的修辞手段,隐喻实质上是认知系统中的跨域映射,映射过程中使用熟悉或具体领域的经验说明陌生或抽象领域的经验(Lakoff,1987:375)。
通过语料分析发现,莎剧神话意象的隐喻使用存在辞格及语义冲突形式并存,在结构上,通常表现为明喻、暗喻和双关及存在语义冲突的隐喻性表达。下面我们将分别举例讨论。
(一)借助辞格的隐喻
西方修辞学界通常把修辞格划分为两类,即“转义辞格”和“非转义辞格”(刘亚猛,2008:217)。转义辞格通过改变词义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如明喻; 非转义辞格通过调整词语的正常形式及排列顺序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如排比。隐喻与词语的语义密切相关,因此主要借助转义辞格的呈现方式。莎剧神话意象中的隐喻使用运用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个辞格。
英语中典型的明喻形式是A is like(or as)B (束定芳,2000:51)莎剧神话意象语料运用明喻辞格的例子如下所示:.
(1)HAMLET. My fate cries out,
And makes each petty artery in this body
As hardy as the Nemean lion's nerve;
Still am I called, unhand me gentlemen,
By heaven I'll make a ghost of him that lets me! (Hamlet, 1.4.84-88)
例(1)是前国王的鬼魂召唤时,哈姆雷特对霍雷肖劝阻的回复,尼米亚猛狮,是希腊神话中的巨狮。据说它的皮坚逾金铁,刀枪不能入。哈姆雷特表明自己的激动使得每条血管充血蓬起,此处明喻有明显的喻词as,明喻的本体artery,喻体Nemean lion's nerve,喻底为hard。
与明喻相对,暗喻没有明显的喻词,形式是A is B,莎剧神话意象语料运用暗喻辞格的例子如下所示:
(2)CASSIO. O strange! Every inordinate cup is unblest, and the
ingredience is a devil.; (Othello, 2.3.300-301)
例(2)是奥赛罗的部下凯西奥醉酒鬧事,悔恨中将杯中物比作恶魔,酒为本体,恶魔为喻体,没有喻词,仅用is连接。
(二)语义冲突型隐喻
语义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语义冲突是指语言中违反常理的语义组合(束定芳2000: 98)。根据隐喻的句法构成特点,隐喻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和介词性隐喻等类型(束定芳2000: 59-64)。
名词性隐喻,顾名思义,就是在句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及名词修饰语等成分的名词构成的隐喻,部分名词性隐喻又可称为命名式隐喻,如绰号、别称及新事物命名等
(4)HAMLET. Am I not i'th' right, old Jephthah?
POLONIUS. If you call me Jephthah, my lord, I have a
daughter that I love passing well. (Hamlet, 2.2.415-417)
例(4)中哈姆雷特将波洛涅斯称为耶弗他,而耶弗他是圣经神话中用女儿换取权力的首领,耶弗他作为哈姆雷特对波洛涅斯的别称,构成了命名式隐喻。
动词性隐喻指句中的动词与主语、宾语等构成语义冲突所形成的隐喻。莎剧神话意象语料中的动词性隐喻如例所示:
(5)LEAR. All the stor'd vengeances of heaven fall
On her ingrateful top! (King Lear, 2.4.157)
例(5)是《李尔王》中李尔诅咒不孝顺的大女儿高纳瑞(Goneril)会遭天谴,其中动词积累(stor'd)下落(fall on)与其主语天谴(vengeances)构成了语义冲突,天谴是无形的,并不具有打击的效果,因此属于隐喻性表达,所包含的隐喻是天谴是具有重量的物体。
形容词性隐喻即形容词与所修饰名词存在语义冲突而构成的隐喻。莎剧神话意象语料中的形容词性隐喻如例所示:
(6)YOUNG SIWARD. What is thy name?
MACBETH. Thou'lt be afraid to hear it.
YOUNG SIWARD. No, though thou call'st thyself a hotter name
Than any is in hell.(Macbeth, 5.7.5-8)
例(6)是《麦克白》中麦克白被俘后,英军大将西华德之子小西华德的要求其报上名号,其中,hotter和name构成语义冲突,将名字当作具有温度的物体,又将名字的热与地狱中魔鬼之名的热相比较,这里暗含着热等于危险的概念隐喻。
介词性隐喻往往是概念性隐喻的派生形式,如“空间=时间”,莎剧神话意象语料中的的介词性隐喻如下例:
(6)OTHELLO. Cassio did top her: ask thy husband else.
O, I were damned beneath all depth in hell,
But that I did proceed upon just grounds
To this extremity. (Othello, 5.2.150-153)
例(6)是奥赛罗反驳爱米莉亚,坚持认为妻子不忠并发毒誓如果自己没有正当的理由,便会进入地狱的最底层,表达中将抽象意义上的罪孽(即hell指代的意义)换成了物理意义上的深(all depth),因此存在着语义的冲突。
四、结语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神话隐喻,从广义上来说存在两种类型,借助辞格的隐喻和借助语义冲的隐喻,多变的句式为莎剧隐喻提供了结构上的美感,也是莎剧艺术魅力长盛不衰的力量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亚猛. 西方修辭学史[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Lakoff,G.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作者简介:张晓琳(199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廣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莎士比亚语言。
基金项目:2016 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认知隐喻视角下的莎剧意象及其汉译研究”(YCSW201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