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芊莹 李金哲 李彤 杨宏 张舒钧
【摘要】:本文围绕教科书的插图设计研究展开,其一是对影响插图的因素做比较研究,确认图文相关度、图文位置、学习者认知风格、插图真实度等因素对插图效应。其二是研究插图的表现形式比如插图的排版、大小、色彩等设计对读者阅读的影响。
【关键词】:插图;影响因素;表现形式
引言
我国 “十三五”规划刚要把提高全民的艺术审美教育放到前列,着重强调要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十三五”规划刚要充分说明了艺术审美教育在未来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当下艺术审美教育的缺失。
艺术审美教育直接打进校园,才能够长期根本性地产生影响,而从教科书入手无疑是最好的方向。因为教科书接触到的人群覆盖面最广,是孩子们认识美学的重要通道之一,教科书由插图和文字构成,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科书的质量。譬如语文知识内容再有趣,无奈没有一个有趣美丽的插图画面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我们见到的语文课本通常是既没有美感也没有趣味。基础教材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它们对儿童审美起到启蒙的作用,而现有的教科书不论从插图风格、甚至有的图片风格与排版形式近30年不变,形式单调、内容单一陈旧刻板、缺乏美感,严重脱离当下图书的审美水平和美术风格。
好的教科书插图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审美修养,还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的插图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形象具体直观有趣的插图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及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
1、插图的概念和作用
插图,指可以使文字意念变得更明确清晰,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教科书插图一般是指插附在书中的图画,起到对文字内容图解、例证、实例以及举例说明之意。
20世纪60年代,国外心理学家研究阅读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时,发现插图的作用日益凸显,至此插图的研究开始深入发展。国外相关研究确定了多种插图效应的存在,即插图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插图位置不同有不同的插图效应,各个学者对影响插图的因素做了比较研究,确认图文相关度、图文位置、学习者认知风格、插图真实度等因素对插图效应都有影响。一些学者针对插图效应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比较有说服力的有佩维奥(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国外教科書插图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归纳为:插图有效性的研究、图文呈现方式的相关研究、插图效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以及提高插图使用效果的策略研究等四个方面。本文研究内容是教科书插图的物理功能,也就是单纯从美学和艺术角度剖析如何设计教科书插图。
2、教科书插图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2.1插图的功能
即与文字的匹配度关系,其一、插图的内容要反应文字,图与文能密切配合。其次,插图要足够吸引读者,增进阅读的乐趣。
2.2 插图呈现方式
插图本身的呈现方式会影响读者阅读效果,插图呈现方式包括图片的排版颜色、位置、大小、形状、密度或复杂性及组织等。例如黑白的图片效果不如彩色图片吸引人;图片太小不易引起注意;图片编排太密、太杂或太松散,让人眼花缭乱,视觉难以集中。插图的呈现方式要符合阅读者的阅读顺序,书籍结构是以左右页的形式出现,人们的视觉重点一般在右页。作为单页来说,阅读顺序是自左往右,自上而下,人们习惯先看有色彩的图片,再看黑白图片。
插图还应附有标题和文字说明、插图使用指导以及相关学习活动设计等。从文字排版上来看,人们习惯先看相对较粗大的文字,插图编绘者应该将标题性的文字设计应粗大些,副标题和解释说明性的文字内容依次缩小。
2.3 学习者自身的年龄特征
插图使用效果与学习者年龄、性别、心理特征、学习风格、兴趣偏好等因素的适应性也是分不开的。例如年龄越小的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或理解技巧、视觉能力、读图技能偏弱,都会影响插图的有效性使用。因此,对于年龄低的儿童语文教科书,写实性插图多一些,抽象类插图应少一些,编辑或者绘制插图应直观、风格多样,注重欣赏,培养学生视觉美感与思维的统一。
2.4 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实际教学实践当中,插图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设计中,增加课堂互动性,进而通过插图加深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美工编辑可在插图附上疑问句或者提示用语如“你答对了么?”,让学生加深思考。教师也可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合理使用插图,要求学生在图片中找出某一部分的信息或作记号,或完成图画,或在许多图片中加以比较,或使用图片的内容去回答问题及解答某一问题等等。
3、影响插图作用的因素比较研究
3.1图文相关度因素。图文相关度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图文相关度越高,插图对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就越大。1943年Halbert 在其研究中就发现有图故事比无图故事的优越性随着图文相关度的提高而提高。Berends 等人对小学生四则运算中的插图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对运算能力低的学生来说,其答案的准确性随着插图和题目相关度的提高而提高。
3.2图文位置因素。图文位置排版也会对阅读者的阅读效果也会产生影响,比如插图的位置一般有文前插图、文中插图及文末插图。文字内容和配图在空间呈现上要尽量接近,研究表明,文字内容与配图临近呈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图文分离呈现学习效果好。
3.3插图真实度因素。教科书编绘者要根据不同文字内容合理运用不同类型插图,研究表明越是那些包含因果关系、复杂过程的文本或者抽象文本越需要插图来进行解释,插图真实度因素还要考虑到阅读者的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对于年龄层次比较小的阅读者,对于抽象形态理解能力弱,因此要配以真实度较高的插图。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地域差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沿海及一二线等大城市教育资源(包括公共教育资源)丰富,学生接受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比较快较强,而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教育資源匮乏,可能对于一些插图所描绘的情境和事物没有亲见和亲历,无法产生代入感,因此插图便无法迅速或有效与教科书内容匹配,这一点编绘者在进行教科书插图编绘时要格外注意。
结论
笔者对于教科书编绘者在教科书插图编绘的启示与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1)插图的编绘要与教学目的和主题相吻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2)插图要尊重语文的学科特性,注重科学性、文学性与艺术性共同表现。
3)合理安排不同类型插图在一整本教科书中的数量以及比例。
4)插图的设计构思要巧妙、贴切地配合文字。图与文要产生互动,且不能喧宾夺主。
5)插图的美术风格设计要积极向上,美感丰富多样,符合当下审美。
6)插图在涉及到自然科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知识时要科学严谨,尊重客观现实、绘画表现信息时力求真实清晰。
7)插图的编绘要符合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贺华,3-6年级科学教科书插图的研究——以河北人民出版社《科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新起点——全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李慧,台湾康轩版小学国语教科书插图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刘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