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狐意象的思考

2017-09-10 08:17张正耀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中日

张正耀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大都存在着许多意象。而这些意象又并非纯粹表面所指的事物,往往是深受文学渲染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符号,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亦带有特殊性。而狐作为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既彰显了人类对于狐这一动物特征的基本认知,更彰显出社会文化特征的独特性。为此,从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研究狐狸这一意象显然是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中日;古典文学作品;狐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狐这一动物形象早已烙印上了人类的思想,是被人格化的一种意象,寄托着人类深厚的意识情怀。狐作为中日民间宗教信仰所广泛崇拜的对象之一,常带有人性化、变幻莫测的形象。尤其是人类与狐之间的婚恋话题,更是频繁出现在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因为有了狐的“加盟”,使得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社会文化等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深刻化。可以说,狐意象代表着一种文化,既对作品本身内容产生极大影响,亦是研究中日两国文化异同性的重要资料。所以基于中日古典文学中狐意象的相关问题,以探索两国社会文化之差显得极为关键。

一、狐意象分析

狐能够脱离一般动物而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符号所存在,在于其作为动物的基本特性以及人类对动物的思想加工所成的。将动物狐与人类间存在的共同点挖掘出来,有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中狐的意象与使用含义。

第一,从狐的特性来看,狐作为一种动物,体现出来的更多是机智灵敏,但又极为狡猾。狐在中国的使用价值极高,特别是狐那一身光亮柔和的皮毛,往往被制为御寒大衣,具有驱寒保温之效,古时候达官贵族的服饰可常见狐毛大衣。因此也可以说,自古时候起,狐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其生物特点便占据了一定优势,使狐在适者生存的自然界之中逐渐脱颖而出。

第二,从狐意象的特性来看,较之动物狐,人类对于事物本质的概括能力更强,常善于用抽象性的思维意识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借以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来概括,所以才能让文学作品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意象。狐的文学意象不可离开其自身特色以及人类的相似性探究,而应仔细联系这些关系来加以分析。一方面,狐狸狡猾多疑,诡计多端,所以在中国文学作品中,长伴有“老狐狸”的形容人的说法,意味老谋深算亦或是智慧超脱常人。尤其是劲敌在前,狐往往会运用假死之法来逃脱伤害,只匍匐在地,静等时机,便能截杀对方,狐的狡诈便可见一斑了。另一方面,狐常以身姿轻盈灵活,面容娇媚的形象出现,所以又将狐与女性形象牵扯在一起,且狐具有阴险狡诈特征。人类往往将狐代指魅惑世人的女性。现代人对于美丽而又易受异性喜欢的女性,常伴有“狐狸精”之称呼,这种称呼大都意味着鄙视、轻视之意。此外,狐还有神幻莫测的特征。所以,人类又常将狐作神魔妖怪等带有某种神力的物种来对待。如“九尾狐仙”等皆是對非自然力量的崇尚、幻想之意。

二、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狐这一意象较常出现,且具有独特的思想蕴意,下文将根据具体实例来对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展开分析。

(一)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狐意象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狐意象在中国的使用可谓是极为普遍,在人类口头传颂的神魔故事之中,或是各类文学作品中皆可见其身影。且狐性格多位诡变,人类在运用狐意象时所侧重的点也有所不同。就中国古典文化来看,狐正邪皆有,既可善良聪慧,亦可阴险狠辣。

狐可作为善良美好的意象使用。如《聊斋志异·小翠》中的狐女小翠,便是一个心灵手巧而又善良的女子,嫁与王家傻儿为妻,又帮助王家解决了许多麻烦,更是以好王家傻儿之病,但因自身难以生育,又帮着丈夫娶妻延续香火,最后却独自离去。虽有花容月貌,但却不蛊惑人心,重情又重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待婚姻恋爱上,狐女所呈现出来的性格为主动出击,果断做出选择,体现着强烈的反对封建道德伦理的感情色彩;狐还作为妖娆魅惑形象使用。正如经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便是狐之化身,受女娲之命到人家迷魂商纣王,以颠覆这个腐朽的商王朝意象。

综合人来的思维思考模式,人类根据狐的特性还创造出了许多成语意象,在中国许多经典文学中依稀可见这些成语的身影,且在人类生产生活之中也常常运用得到,如狐假虎威,狐假借百兽之王——老虎的权威,来对动物们发号施令,借此成语来表达那些借助外力逞雄一时,但本质却是虚弱不堪的人。“狐朋狗友”,借狐和小狗的形象来泛指那些只知吃喝享乐,不务正业的朋友之党。“狐疑不觉”,根据狐性格多疑的特性,便可知晓该成语指的是人的心里带有疑惑,所以一时难以下决定。这些意象的运用并非纯粹依据狐的自身特点所使用的,更多的是基于文学作品思想主旨以不断人工化狐的形象,才使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得以保存下来。

(二)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狐意象

中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很相似的,日本传统文化的起步发展可以说是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融合发展,形成自身独特文化的。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化外扩影响下,日本古典文学中狐意象的使用差距不大,但也有对其意象进行创新改造,在长期的演变下,终是成为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特有文化现象。

日本文学中,狐与人类的关系并非是疏远隔离的,反而带有亲密關系。日本人民认为狐是宛若神灵般的存在,是人类向神灵祷告沟通的重要桥梁,所谓日本更将为作为守护谷物的意象,并于稻荷神结合,加以祭拜供奉。同时,中国自有“九尾狐”的形象,而这形象也逐渐传入日本,日本将其认为一股神秘力量来加以崇敬,不得不说,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意象是极为相同的。

此外,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乎人狐恋往往是以“大团圆”、“圆满”的结局而划上终点。但日本文学中似乎更倾向于“悲情”为主,正如《百家畸形传》中的某个事例,觉左卫门与幻作人身的狐相恋,并结婚生子,当狐意外显出原形被发现后,却忍痛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及亲人。此故事更多的是强调身份暴露后所带来的“羞耻感”,更是在现实世界中所不被接受,甚至是因丑恶事物而遭受嫌恶的观念,所以当被发现后,只好隐身离去。除去“悲情”意味,这背后所隐藏的思想实际上是当时现实世界中中日所共有的——强烈的男权意识,为了维持现有的一切,所以女主人公只能牺牲自我。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狐意象无外乎包含两种“狐仙”或是“狐妖”,而对狐的情感,人类也大致有“崇敬”或是“轻视”之意。中日狐文化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皆有表现,常伴有神通广大、上天入地、神鬼兼具又通人性的形象出现,可以说狐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使得中日两国的文化心理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且有力的推动着中日文化艺术功能的完善。因此,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存在,更多的一种关乎人类精神层面、思想观念上的文化符号,这对于中日现实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其积极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韩亚楠,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6(22):44-44.

[2]徐丽丽,试论中日文学作品中的狐文化与狐意象[J].芒种,2014(2):119-120.

[3]任常毅,中日文学作品中的“狐像”——以《聊斋志异》和《权狐》为中心[J].赤子(中旬),2013(12):55-55.

猜你喜欢
中日
从垃圾的处理方式分析中日国民的环保意识
中日广告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研究
浅析中日账务处理中的异同
中日影视文化博弈观
中日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从现实生活和文学角度浅谈中日传统审美文化的差异
中日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特征的比较
中日动漫对比下探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空间
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