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与关节在人体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骨训练原则包括专门的抗击打练习、吸收我国古代传统的练习骨的方法和训练项目要多元化;关节训练原则包括运动幅度(关节柔韧性)与肌肉柔韧性的的区别训练、根据韧带的配布规律对关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动力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相结合促进关节柔韧性等。
关键词:骨;关节;训练
骨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运动的支撑,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枢纽,起承载作用,也可以把它当作运动的核心环节。由于关节的特殊构造,它在运动中主要表现为关节运动幅度、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关节的抗阻力能力)三种形式。研究骨与关节训练对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骨训练
(一)骨在运动时的功能表现形式
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骨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它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无机物主要是钙质和磷质,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这样在人体运动可以产生一定的应力而不受损害。
骨的软骨与韧带起缓冲作用。人体每个关节面都有软骨,它能承受压力,并在受力时变形,失去力时有能逐渐恢复原状,这是软骨的弹性。人体脊柱各椎骨之间也有软骨存在,它与髓核一起组成椎间盘,以增加脊柱活动的弹性。同时骨的有机成分中主要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骨骼在运动中不仅起着杠杆作用,而且具有抗压、抗拉等性能。
(二)骨的训练方法与原则
1、专门的抗击打练习。击打练习在武术和拳击训练中运用比较广泛,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它可以使骨密质增厚,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提高骨的硬度。实验证明渐进抗阻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骨骼的密度。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一些有对抗的项目,进行专门的抗击打训练增强了运动员在某些项目比赛时的对抗能力,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2、吸收我国古代传统的练习骨的方法。我国古代的“易骨大法”是由肌肉表层深入骨骼的训练方法。当肌肉的拉伸长度和筋膜的生理放长均已达到生理极限后,由于人体的构造与脊椎动物并无二致。肌肉就会在放长拉伸状态下松驰下来,而且由于长期的训练,人体的肌肉运动总是随着骨骼螺旋运动的,这种拧转的螺旋形式造就了肌肉与骨骼的摩擦动力。从而使骨骼运动成为间架支撑,发力击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肌肉是运动的动力源,当肌肉放长后松驰下来,其对骨骼的制约作用相对减小,由于肌肉的放松,又是在螺旋中运动的,势必形成肌肉与骨骼的易骨状态。易骨大法对提高人体骨骼的应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训练中要加以重视。
3、训练项目要多元化。不同的运动项目训练以后对骨骼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作用。根据研究发现,系统的武术训练对骨小梁有较大的影响,这些运动员的跟骨小梁诸线系在宽度、粗度及清晰方面有所增强。跳跃运动员是胫骨前缘骨臂增厚非常显著,而举重运动员则是胫骨内侧壁增厚比较显著。又如拳击运动员和体操运動员,二者在手骨某些尺度的变化上有区别。体操运动员,掌骨干(在支撑中)或指骨近节(在单杠悬垂)承受负荷,拳击运动员则是掌骨头和指骨头近节底承受负荷 。因此要做到训练项目多元化,做到专项与多项相结合,使骨骼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关节训练
(一)关节在运动时的功能表现形式
关节在运动中主要表现为关节运动幅度、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关节的抗阻力能力)三种形式。关节运动幅度要受到韧带(包括关节囊)、肌肉、筋膜的长度及伸展性的影响,还要受到腱、软组织的物质间的粘连作用,或骨与骨的接触碰撞等因素的影响;而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与关节运动幅度以及关节周围结构的性质等有关。
(二)关节训练方法与原则
1、关节运动幅度(关节柔韧性)与肌肉柔韧性的的区别训练。目前,我国在柔韧性训练时,基本上都是把提高关节运动幅度(可称为关节柔韧性)的练习与肌肉柔韧性练习放在一块进行,有的甚至把关节柔韧性练习等同于肌肉柔韧性练习,似乎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其实,由于两者结构与在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作用不同,其训练方法也大不相同。关节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向各个方向运动,人体的每个运动都是以其为枢纽,与其有关的性能是灵活性与稳定性,其影响因素包括韧带、关节囊、肌肉和关节周围的骨突起等多个因素;肌肉在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动力,人体运动时肌肉收缩,使人体绕着关节运动,其柔韧性能与肌肉本身的组织结构有关。关节柔韧性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而肌肉柔韧性练习的目的是增加肌肉初长度,提高肌肉力量,以及防止运动员肌肉拉伤。因此进行柔韧性训练时,要对关节与肌肉的柔韧性进行分化训练,同时我们也要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运用统一的方法来促进两者的同时发展。
2、根据韧带的配布规律对关节进行针对性训练。为了加强关节的稳固性,韧带的分布不仅在位置、起止及走向诸方面差异较大,其数量的配布也与各部运动功能密切相关。下肢各部韧带数目明显多于上肢,根据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观点,上下肢韧带的这种分布显然是适应于各部的运动功能,人的上肢主要是进行各种灵活和复杂的活动,环节的运动幅度大且速度快,若各关节韧带配布过多,则可限制环节的运动速度与幅度。与此相反,下肢主要的工作是维持站立和动态行进中的支撑,缺少象上肢那样复杂灵活的动作。相对地说,下肢各关节需要更多的韧带来协助肌肉加固关节。韧带体积小,且加固关节时无须象肌肉那样收缩消耗能量。下肢配布较多的韧带来维持关节在站立和动态行进中稳固,既节省能量,又使人体下肢不至有过多的肌肉而显得笨重。了解人体各关节韧带的配布规律,对关节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训练时要加以重视。
3、动力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相结合促进关节柔韧性。目前,国内外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有两种训练方法,一种是动力性柔韧训练;一种是静力性柔韧训练。在对关节进行柔韧性训练时要做到动力性练习与静力性练习相结合。这种方法对肌肉的柔韧性训练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编译.渐进抗阻训练对骨密度的影响回顾.国处蛋学二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2)4
[2]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
作者简介:吴晓伟(1983.02—)男,学历:硕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教学与训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