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容
摘要: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逻辑思维性强,过于平常的教法会让学生学得累。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学生就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乐学、爱学,使学习就成为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数学,兴趣,融通
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一、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道去市场购买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课堂教学中指名汇报自己购物结果,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的相互问答,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进行新课教学,所取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购物"(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先请学生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象,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那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而且,购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他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以及相关知识。提到买东西,孩子们自然会想到人民币;提到人民币,孩子们又联想到了其他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积极创设活动情境,尝试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事例,能使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舞台上,大胆表现,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自主探索和创新。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教学时,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实践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
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學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你妈妈今年多少岁吗?有个学生大声说:"我今年8岁,我妈妈今年34岁。"老师把8和34写到黑板上,"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学生说:"8比34小,34比8大","妈妈的年龄比孩子的大得多","孩子的年龄比妈妈的小多了","妈妈比孩子大26岁,孩子比妈妈小26岁。"老师又问:"你们想不想猜猜我今年几岁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30岁;32岁;35岁……"老师提示:"我的孩子今年15岁,给你们三个答案:30、35、40。我今年可能多少岁?"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40岁"。准确地猜中了老师的年龄,全班学生欢呼雀跃。
一旦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有效的沟通,学生将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总之,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对师生产生共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昌军.论青少年生活感知与学习兴趣的融合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5(6):26-28.
[2] 李媛媛.巧用日常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J].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16(4):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