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赵越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原有的党建工作观念、方法、机制、制度等并不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本文提出了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五个原则,即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人文化和网络化原则,并构建了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进社会的党建工作模式。
关键词:学生 党建 原则 模式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
1、科学化原则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就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执政党的基本要求,结合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实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不仅要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更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以科学制度保障、以科学方法推进,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既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体制等的理论研究,突出科学理论的指导单位,加强学科支撑与理论指导;又要善于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与推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践的新经验、新举措,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还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要注重原则的坚定性,敢于亮剑,守住底线、红线,又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理服人,讲究方式方法,如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方法。严格按照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规律和要求开展高校的学生党建实践,为党始终牢牢把握高等教育阵地,培养符合执政需要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提供组织保障。
2、系统化原则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系统化,是指高校学生党的建设是一个组织内外协调发展的整体过程,绝不是某一方面单独向前发展。系统性通常是指构成一个体系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时刻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的状态之中。学生党建工作也具有这种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由各个要素组成,具体而言,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多个方面内容,具有整体性的特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要从全局视角来研究学生党建所包含的各个组成部分,注重整体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又因其群体、年龄、学历、社会地位等特殊性而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队伍、载体、领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在遵循党的建设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和合理运用自身领域的特殊规律,来完成基本要求与任务。
3、制度化原则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原则,就是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大学生党的建设制度化,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体制,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是实现理念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和节点,制度具有规范、明确和稳定的特点,建立健全系统配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以科学完善的制度贯穿高校学生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推进大学生党的建设非常重要的保障。同时,要将制度治党与依法治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校党建工作水平与高校治理水平同步提升,加强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建设,构建协调周延、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4、人文化原则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人文化,就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式要重视文化熏陶,强调“以文化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因着所依托的特殊环境、所面对的特殊对象,更需要重视“文化育人”的路径与方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在党委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部门、学生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组织、各级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他们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推动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师为人师表的活动持久深入开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强化阵地意识,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要积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内化力”。通过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党的组织文化。
5、网络化原则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是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以传统网络与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相结合,运用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实现组织管理、教育手段方式的现代化,以信息化变革来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有效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极大地延伸了党建工作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方向维度。《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中间的普及,使得各类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类新媒体在学生中普及党的理论知识,开展政策和方针的宣传,进行党史教育,己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所需。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将党建知识融入新媒体平台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党建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党建知识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学生党建部门可以获得与分析高校学生党建领域更多的数据,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党员和非党员同学的思想状况,据此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创新党建活动模式,以“五进”模式实现党建工作的全方位发展
1、推进学生党建进班级,促进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完善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成员都来自同一班级,发展阶段一致,有共同的话题,彼此溝通了解的渠道畅通,党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班风学风反过来也将推进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endprint
2、推进学生党建进宿舍,优化宿舍的德育环境
把支部建立在宿舍,使党建走进学生日常生活、进入学生真实内心,培养学生党员树立服务他人和奉献他人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日常自觉的行为规范,也对非党员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党建工作的开展以学生宿舍日常的寝室文化建设、卫生评比、学风建设、安全稳定等为依托,让宿舍中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推动学生党员做到“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同时推动宿舍管理的完善和良好风气的形成。
3、推进学生党建进社团,丰富组织生活
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而成立的团体。它是学生课堂生活以外主要的活动形式,它影响着大学生集体生活、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养成。学生党建工作应拓宽思路,借鉴社团体制,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建立理论社团,发挥学生社团优势,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行为引导,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時,发动广大学生党员依据各自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党建活动的针对性,提高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4、推进学生党建进社会,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不管是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还是毕业实习,大学生都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当中。如何实现学生党建工作跨越时间空间不间断,就需要关注外出学生的党建工作,填补因离开校园而可能留下的党建工作空白。可以尝试让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的学生参与到当地基层党组织如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的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中,依托地方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培养,学校党组织建立与地方基层党组织的联络机制,协调合作,全程关注。拓展学生党员的学习平台,开拓学生党员的视野,为学生党员增加了了解国情、社情的机会,从而提高其党性觉晤,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又实现了对学生党员教育的连续性。
5、推进学生党建进网络,提高党建工作现代化水平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资源,构建高校网上党建平台,是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平台要体现内容的充实性、旗帜的鲜明行、较强的参与互动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参与其中。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形式开展网上党建工作,内容包括党建基本理论、经典文献、先进人物、网上课堂、时事专题、专家解读等内容,以大学生喜欢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互动方式把党建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全方位、全时段地对大学生党员和非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和监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理论宣传的阵地,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党建课题项目(GXDJ2015-B10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DKS001),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014011030),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WSZ017)研究成果一部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