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丽
摘要:以绘画带习作,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先画后说,画出眼中多彩的世界,说出心中缤纷的梦想。先说后写,童心在交流中自由飞扬,童语在情境中创造精彩。落于笔端,生动的文字会更加打动人心。
关键词:绘画;低年级;习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段要求看似简单,但实实在在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认知有限,对周围事物观察随意性很强,容易在写话时陷入无话可说,不着边际、没有条理的困境之中。这种问题出现在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老师和学生对习作的不重视,教师教法单一乏味,很多学生都不得不只能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引导来学习习作,思维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往往所写出的东西或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或毫无生机、照搬照抄,缺乏思想和灵性。
针对这一学习现状,在低年级写话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学生想说、想写,拓展学生的思维,做到使学生能说会写。我在指导学生写话的过程中,遵循学生写作心理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先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在立足于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搭建平台,先说后画
实验证明:儿童写作时,是需要自己的发音器官的帮助的,是需要听到自己的话的。根据儿童生长发展的规律,低年级的孩子的内部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而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学会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低年级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向身边的人诉说分享。但由于书写表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低年级写话训练中,为了降低难度,我让孩子们先说后画,想清楚再说,说具体了才可以画下来。
首先,允许学生摆脱教师所设定的各种框架,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想象的空间,引导积极联想。之后再结合教材要求,给予指导。其次,教会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观察事物,之后不断完善表达和绘画内容,最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通过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完善自己的作品。
那如何指导学生丰富完善自己的创意呢?
先根据自己已有的信息进行构思,自由表达。在说话的过程中注意指导语言的条理性。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并请同学和伙伴们帮助自己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丰富自己的想象内容。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好引领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汇报,及时吸取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语言,同时指出同学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最后,在完善自己的方案之后,大致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逐渐清晰之后,动手把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时,我先让学生交流所看到和所想到的内容。第一幅图: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着大南瓜。观察此图说明图意时,有学生想到小兔之所以要摘南瓜,是因为妈妈要给他做他最喜欢吃的南瓜派、,其余的同学受到启发后,纷纷想到可能妈妈要做南瓜饼、南瓜馒头、南瓜糖水等,学生思维很活跃,课堂生成趣味性浓厚。观察第三幅图:小兔已经把南瓜运到了家,兔妈妈很惊讶地问小兔是怎样把南瓜运回来的?所有问题的答案都集中在第二幅图画上。但看着第三幅图小兔那骄傲的表情,我们可猜到,他一定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时间,先思考。引导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子会用到什么办法?然后学生之间交流、汇报得出运输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想到选择把大南瓜滚回家,或者借助工具车子将其运送回家。但在教学过程中,张伟翔同学却想到:反正大南瓜都要用来做成食物,为什么不能先把大南瓜分割成几块,再一块块地搬回家,然后拼成一个南瓜形状呢?他的这一想法一提出,就有很多小朋友响应,纷纷给他提出建议,如:为了不让妈妈看出南瓜被切割过,要顺着南瓜的纹路来切割。小朋友们讨论得兴致勃勃,打开了想象的空间。在动手画一画时,原本采用传统方法的同学在张伟翔同学的启发下,纷纷加入自己的想法,在画图的时候对南瓜采用了多种“无缝”切割,教学生成趣味浓厚。
实践证明,只有了孩子们主动参与,大胆想象,才能让他们的绘画内容更加丰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搭建交流平台,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绘画教学,帮助孩子留心观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和积累的好习惯,导致写作需要素材时,他们的脑袋空空。当今社会,孩子们大都生活在优渥的生活环境中,见多识广。如果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会为他们积累许多素材。前几天,在放学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刚好是放学准备出路队,突然间的大雨使得几名午托班的孩子慌了手脚。李嘉智撒腿就跑,想要在被淋成落汤鸡之前冲到午托班;庞家敏则把随身的袋子顶在头上,想借此挡挡大雨。卢臻睿(一个大块头的男孩)见了,赶紧把穿在自己身上的雨衣脱了下来。两个男孩撑起雨衣,中间保护着女孩,顺利地到达了午托班。虽都有淋湿,但好在都不算狼狈。这是一件发生在生活中的画面,相信如果让孩子以作文的形式写下来,他们会觉得很为难。但是若是让他们把这件事以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日记本中,就容易得多了。这也成为他们脑海中的一次难得的同学间相互帮助的事。前天,在我的引导下,以他们的图画为依据,积极再现了当天雨中互助的情景,唤醒他们在大脑中的记忆,让孩子们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自由表达,激发其兴趣,结合适当方法如:语言、心理描写的点拨,学生顺利地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习作的能力。
三、积累图画,为习作奠定基础
假如我们将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的过程看作是植物的生长的话。那么,不断进行图画的积累运用就是为习作埋下了一棵棵蓬勃生命的种子。一年级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习作的“发芽”期。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积累生活、情感、思维和语言的丰沃土壤。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每幅插图都十分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素材。在日常教学中,一些较出色的课文插图,我们不妨让学生将其标注在绘画日记本中,作为习作材料的积累。在教学《影子》一课时,我们便可以结合插图指导学生积累运用好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教学《四个太阳》时,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识记课文,并积累好词佳句等。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的积累、拓展、训练,实现习作水平的巩固、提高。除此之外,在教学中也要进行正确的约束和引导,避免思想偏差的形成。
四、根据图画,先说后写,注重个性培养
培养孩子的独体性,是教育的责任。在低年級写话、习作教学中,以绘画代习作,不固定格式,写什么、画什么、用什么颜色的笔,写多少字都不要进行限制。这样能充分发挥一年级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减少框架的束缚,其优势表现在:第一: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写作风格,在绘画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发挥特长,注重培养侧重点。如:有的学生擅长进行景物描写,有的学生擅长人物的对话描写,有的学生观察入微,喜欢从细节入手。给予他们适当引导,使其在长处更长,闪闪发光。第二: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要不断发挥自身长处,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客观上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总之,先画后说,先说后写,以图画为素材积累。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很多好处,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期,我们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开展,使更多的学生获益。
参考文献:
[1]刘玲 《让绘画走进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课堂》 《课程教育研究》2012.1第一期
[2]杨洁 《试论绘画日记对一年级学生作文的意义》 《和谐教育研究》2015第21期
[3]张创发 《略论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