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善亮
摘 要: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我国冰雪健身休闲业发展面临的冰雪人口基数小、冰雪场地数量少且布局不均衡、安全保障机制不成熟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等诸多问题提出若干策略。包括:夯实冰雪人群金字塔基,推广冰雪文化;融合社会资本,合理布局冰雪场地;加强安全保障机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冰雪健身 休闲产业 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92-02
中国承诺在申冬奥成功后要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这一愿景的实现,并不是简单的让3亿人参与滑雪运动,而是形成一条囊括3亿人口的、完整的冰雪产业链。当前,我国冰雪健身休闲业开始兴起,初步形成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1]。冰雪健身休闲业是整个冰雪体育产业的基础与核心,它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冰雪产业的整体规模。同冰雪产业强国相比,我国的冰雪健身休闲业存在冰雪人口基数小、冰雪场地数量少且布局不均衡、安全保障机制不成熟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等诸多问题[2]。本文针对上述主要问题,对我国冰雪健身休闲业的发展提出若干策略。
1 夯实冰雪人群金字塔基,推广冰雪文化
要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宏大愿景,把冰雪健身休闲业蛋糕做大就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广泛培养青少年的冰雪运动兴趣,夯实冰雪人群金字基础。当前,在冰雪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校园冰雪项目普及程度不够理想,不少学生没有亲身体验过冰雪带来的快乐。建议具有冰雪条件的地区,构建多级赛事活动体系、推动冰雪项目进校园、布点冰雪特色学校,从中小学层面解决冰雪人口不足的现状。北京市作为冬奥会举办城市率先起到标杆作用,例如,延庆区的13所小学约三千余名学开始生走进滑雪场,接触滑雪课程;海淀区于2015年开始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设冰雪运动项目。南方地区由于环境条件受限,没有较多的冰雪场地供学生们体验,可以借助推广轮滑运动来带动冰上项目。轮滑与滑冰二者具有相似的技术特点,可以把轮滑作为“上冰”前的基础课程,随着滑冰馆在南方的布局不断完善,逐渐推动学生实现脱掉轮滑鞋换上冰鞋,最终完成“轮转冰”,增加滑冰人口。除了在校园里传播冰雪文化,也要发挥旅游行业与媒体行业的作用在广大社会人群中制造冰雪影响力。一是通过旅游业引导南方居民来北方观雪、玩雪、体验冰雪运动;二是实现冰雪文化的南移,在有条件的地区举办冰雪展、主题文化节;三是打造以冰雪为主题的电视栏目,博取大众的关注度,例如真人秀节目《冰雪奇迹》;四是以冬奥会为契机,主流媒体加强报道冰雪相关赛事活动。
2 融合社会资本,合理布局冰雪场地
与冰雪产业强国相比,我国冰雪场地设施的现状是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与冰雪健身休閑业的发展需求不匹配,亟需加快冰雪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3]。政府对体育场地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人到公共体育冰雪场地的设上,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而对于一些经济效益较强的大型场地,可采取欧美发达国家的融资模式。其中,PPP融资模式称为“公私合营”融资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4]。该合作形式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授予投资方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使合作方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获取投资回报,期限满后将场馆无偿移交给政府,而对于大型雪场投资回报期长的问题,政府应适当延长特许经营期限或者提供部分资金补贴。建设冰雪场地应遵循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的原则。其中,东北、西北和华北应重点布局大型场地,完善小型场地;西南和华东地区可利用高山冰雪资源修建冰雪场地,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冰雪运动;经济发达城市建造滑冰馆和室内滑雪场。冰雪健身休闲业的未来发展不应受到地域和天气带来的限制,当前,启迪冰雪正努力打造一个冰雪四季园,其意义目是突破季节以及地域对冰雪运动开展的限制,让冰雪爱好者可以随时参与体验,因此,滑雪场地的布局更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与经营理念创新,突破地域和季节的限制。
3 加强安全保障机制,降低事故发生率
通过梳理冰雪运动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人体质情况与冰雪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冰雪运动大多是借助专业器材完成的,身体素质、灵活性、柔韧性、疾病等情况都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一是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设专门的冰雪运动安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冰雪运动基础安全技能培训。二是加强冰雪场地安全人员的专业培训,要格外注意保护“危险人群”,对不符合安全准则的行为动作要及时制止,对不适合参与该运动的人群要进行规劝。相对而言,滑雪运动的危险性要高于滑冰运动。从滑雪场的角度说,首先,雪场都需要在体育管理部门办理高危运动许可证才能营业;其次,滑雪场的监控设施需要全网铺盖,对雪场进行全程录像监控,及时发现雪场发生事故;再次,雪场要评估滑雪者的技术水平,对滑雪者的雪道选择有一定的限制;另外,滑雪场要及时清理安全隐患,保证安全标识醒目,配备足够的滑雪指导员、安全巡察救护人员,滑雪场关闭后,检查巡视雪场,保证无滞留的滑雪者;最后,完善设备,加强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4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冰雪人才输出路径主要以于高校、体育技术院校、行业协会、运动队、俱乐部、冰雪体育企业等平台的培养和业余爱好者的参与为主。挖掘、培育冰雪教练员、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经营管理人才要依托于体系建设、跨学科发展、校企联动、平台搭建和国际交流等。一是积极推动退役运动员转型。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为提高竞赛水平,长期在欧美国家训练,他们接触了较为先进的商业模式,推动运动员向商业领域转型发展将为我国冰雪健身休闲业注入新活力。二是通过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在高校实现跨学科培养,形成体育学科与经济管理学科联动渗透的培养形式,使学生能适应冰雪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冰雪资源丰富的区域高校,成立冰雪运动学院,借助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的教练员。三是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型人才。高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做到专业知识与需求有效对接,并设立人才实践基地,积累实战能力,高校组织管理人才研修班、培训班,帮助企业推进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升级。四是聘请国外技术团队来华进行专业技师人才的培养,派遣具有竞争力的人员去国外交流学习。
5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大众体育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2022年冬奥会的带动下,大量参与普通体育运动项目的人群必然发展为参与更为高端的冰雪健身人群。因此,以大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优化冰雪健身休闲产业为着力点,夯实冰雪人群金字塔基,融合社会资本,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是做大“冰雪体育产业蛋糕”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叶冰.普及冰雪运动 加大场地供给[N].中国体育报,2016-11-04.
[2] 阚军常.政府干预理论视域下大众滑雪运动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 饶东方子.吉林省自由式滑雪项目后备人才现状及培养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
[4] 和鑫.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5] 陈德明,李晓亮.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因素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4):30-34.endprint